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呃逆其实就是膈肌以及肋间肌无意识的、阵挛性的收缩。由于中枢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或直接刺激膈肌、膈神经引起单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从而发出的一种短促而高调的声音。膈肌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或治疗无效,临床上称为顽固性膈肌  相似文献   

2.
<正>呃逆是指胃气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肝病顽固性呃逆是指在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肝细胞损伤较重的基础下,轻症则在治疗后好转,重者则提示胃气大败,疾病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呃逆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是膈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性增高,反射在大脑皮层,引起膈肌不自主的阵发性痉挛的一种临床表现~[1]。若持续48h及以上即  相似文献   

3.
宫丽娟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240-1241
呃逆为膈肌过度收缩痉挛所致,膈肌局部、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时易发生。呃逆时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呼吸、睡眠等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下咽癌行下咽及食道切除胃代食道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伤口疼痛加重,严重者致伤口出血,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4.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俗称打嗝),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从而产生一种频发短暂的不能自制的呃呃声。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有多种,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辛热的药物;由于精神受刺激、情志失调而引起。此外,还有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脾肾阳虚等都可引起呃逆的发生。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中心位于第3、4节颈髓,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膈神经是支配膈肌的唯一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5.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中医称为“哕病”,俗称打呃或打呃忒等。一般认为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可由各种原因使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间歇性不自主的收缩所致。中医认为多由胃中食滞或脾胃虚寒,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引起。正常人也可产生呃逆,但多为时短暂,不经治疗亦可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6.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等受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1,2]。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损所致胃气上逆而形成的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呃逆持续时间>48h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3]。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众多,但治疗效果不佳。使用氯丙嗪、麻黄碱针穴位注射,能达到理气和胃、降逆平呃的作用[4],又充分发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可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顽固性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作声,声短而频,入睡方止,醒即发作,持续日久不愈,不能自制的一种症候[1].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尚无特效方法,一般采用镇静、解痉剂及屏气、心理疗法和局部按摩法、指压法等治疗,效果不佳[2].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科采用吴茱萸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呃逆12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贾荣娟  邢丽君  于雪农 《护理研究》2005,19(14):1269-1269
膈肌痉挛又称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1].腹部手术后常因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膈肌产生间歇性地收缩,常使切口疼痛,增加病人的痛苦.采用推拿配合隔姜灸膈俞穴治疗术后呃逆1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水针治疗恶性肿瘤伴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指各种原因(如炎症、癌细胞侵袭等)使膈神经受到激惹而引起膈肌运动异常.以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妨碍谈话、进食、呼吸、睡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我科采用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1],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威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301-1301
呃逆是因气逆动膈,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而不能自控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受凉刺激而产生的膈肌痉挛性收缩。严重的昼夜不停,持续数天,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膈肌痉挛,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亦可引起膈肌痉挛。呃逆的病因多因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等所致。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是呃逆的主要病机。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明  李亚如 《疼痛》2004,12(3):15-15,26
呃逆,即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呃逆。本文4例采取氯胺酮(Ketamine)麻醉或颈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呃逆是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俗称打嗝。持续发作超过24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呃逆影响病人的进食、休息和神经功能的康复。我院脑病中心2008年6月—2011年8月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的呃逆,是因脑部血管病变累及呃逆中枢使膈肌异常兴奋而引起的呃逆,呃逆一般出现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呃逆不仅是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的信号[1],还可以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因此针对脑卒中后呃逆这一症状应该积极施以综合性治疗及护理。1脑卒中后呃逆发生机制呃逆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引起的,是一种神经反射的动作,其神经反射弧传入神经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感觉支,以及胸6~12节段背侧的交感神经链的传入纤维,传  相似文献   

16.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每位患者的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分[1].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 h者,被认为是急性呃逆[2];而慢性呃逆通常是持续性的或复发性的且多为病理性的;呃逆持续时间远远大于48 h的,被称为是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月的,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2].……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俗称“打呃”,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颊,不能自控,严重者昼夜不停,也有间歇发作,迁延数日甚至数月不愈称顽固性呃逆。1989年以来,我们对11例患者采用按掐耳部膈穴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膈穴的位置膈穴位于耳轮脚,即从耳屏内缘延长线开始至耳  相似文献   

18.
升清降浊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是以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十分常见,而治疗效果欠佳。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升清降浊法以自拟中药升降饮治疗68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春英 《家庭护士》2007,5(9):90-90
呃逆古称"哕逆",是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的病症.俗语叫"打嗝"西医学称"膈肌痉挛".健康人常常在吃饭过快、过饱,食物过热过冷,或受精神刺激或快速吞咽干燥食物而同时较少饮水,或腹部受凉时突然产生,辛辣食物尤易引起.一般情况下,数分钟即可平息.呃逆频繁或持续24 h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  相似文献   

20.
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素卿  方弘 《现代护理》2005,11(14):1149-1150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