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总结显微外科切除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或颞角20例,枕角8例,额角4例,室间孔区4例;病理性质为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间变性胶质瘤等. 结果 肿瘤全切30例,次全切6例.随访32例,失访4例,随访3个月~5年,平均2.1年;治愈24例,复发4例,同向偏盲2例,肢体瘫痪无好转2例. 结论 侧脑室内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分析经额中回皮质入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额中回皮质入路手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l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14例,4分2例,3分1例(术后2年死于其他疾病),失访3例。结论额中回皮质入路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清楚等优点,是切除侧脑室前部肿瘤的首选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诊治要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年来13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 13例均行经皮层造瘘脑室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1例治愈,另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长期随访11例,术后放疗4例,肿瘤复发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行V-P分流术治疗1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于侧脑室的室间孔附近,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争取肿瘤全切除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未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可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例儿童侧脑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合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NF-1儿童侧脑室PA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左侧额部开颅皮质造瘘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结果肿瘤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PA。术后3个月复查MRI考虑肿瘤复发,随访观察。结论 NF-1儿童侧脑室PA罕见,手术难以全切,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侧脑室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我院收治的34例侧脑室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34例病人中部分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22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另1例病人因入院时已昏迷、癫痫、脑疝而急诊手术.肿瘤仅行部分切除,术后因严重脑水肿而高颅内压症状未缓解,13d后死亡。结论侧脑室内肿瘤多起源于脑室内.也可起源于脑室周围结构而突入脑室内,其手术入路应根据病变的特点来选择。肿瘤应争取全切,但不可强求全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MRI和/或CT确诊并行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24例,其中2例内窥镜辅助切除.肿瘤位于左侧三角区13例,右侧三角区7例,右侧体部1例,横跨双侧三角区1例,左侧颞角2例.顶枕入路15例,颞中回入路7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2例.结果 24例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合,均给予全切.完整切除5例,分块切除19例.18例获得随访,完全正常10例,3例复发再次手术全切,癫痫2例,同向性偏盲3例.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最可靠的手段,显微手术是目前侧脑室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报告10例侧脑室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例经5个月~6年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丘纹静脉、脑室壁、脉络丛及丘脑等结构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对诊断,手术技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侧脑室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例经5个月~6年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丘纹静脉、脑室壁,脉络丛及丘脑等结构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对诊断、手术技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侧脑室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侧脑室内脑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侧脑室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者15例,以进行性单侧肢体肌力减退起病者4例,以记忆力下降起病者5例,以癫痫起病者2例。根据肿瘤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性质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和综合治疗策略。6例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经额中回皮层脑室入路,4例经纵裂胼胝体前部联合额叶皮层入路切除前角和体部位置较前的肿瘤,7例经顶叶皮层入路切除三角区及体部位置偏后的肿瘤,1例经枕叶皮层入路切除枕角肿瘤。6例应用术中导航定位,4例应用术中B超监测。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瘤且级别在Ⅱ级以上者行化疗和放疗,化疗方案为卫萌-26+氯乙环已亚硝脲(甲基-CCNU),放疗方案根据胶质瘤病理级别和范围进行个体化设定。采用电话、门诊及邮件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在显微外科治疗的79例侧脑室肿瘤中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其中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中枢神经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前角和体部15例,位于三角区及后角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15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部分切除肿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8例,较术前加重2例,无明显变化3例,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显示存活1年以上有17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结论侧脑室胶质瘤术前应充分了解肿瘤在侧脑室解剖位置、毗邻关系、血供及是否合并有脑积水等,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可降低致残率而取得良好疗效。导航辅助或B超实时监测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使侧脑室胶质瘤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丘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丘脑肿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本组经脑室前角入路9例,经侧脑室后角入路7例,经三角区入路2例,经颞后皮质入路1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21例肿瘤中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6例。手术后2例昏迷,7例出现神志淡漠;5例肢体运动障碍加重,仅2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8例脑积水患者中,术后5例得到改善,另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丘脑肿瘤手术仍是神经外科高风险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以及手术疗效,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报告2004-02~2009-02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确诊和治疗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经额叶侧脑室入路,2例经胼胝体入路;病理确诊后均接受放射治疗.结果 3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年3个月~5年,1例患者视力为眼前30cm手动,其余病人均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肿瘤可完全治愈,无需放疗;但对复发病例或肿瘤残留及组织病理学有恶性改变者,预后较差,往往需要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2例侧脑室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组32例侧脑室肿瘤,CT、MRI作为术前诊断及设计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本组按肿瘤叶中心部位不同分别采用经皮质入路和经胼胝体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全切肿瘤26例,次全切除肿瘤4例,大部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合理运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CNC)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8例CN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核磁共振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8例,其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7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CNC发病率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近期和远期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7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采用经翼点、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及经额部纵裂等4种入路切除鞍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术后随访,记录内分泌、代谢、视力和视野改变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全切+次全切34/37例(91.9%),全切除肿瘤且保留垂体柄8例(21.6%)。术后主要并发症:暂时性尿崩26例,长期尿崩症2例;电解质紊乱14例;癫3例,中枢性高热2例,动眼神经损伤3例,垂体功能永久性低下3例;术后1周内死亡1例。随访时间12个月至3.5年,平均2.8年,36例中复发28例,死亡1例。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在保护好下丘脑的同时实现颅咽管瘤的全切除将有利于延长术后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辅助放射治疗有助于延长不能全切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肿瘤切除的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前部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和认知能力下降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暴露侧脑室肿瘤和术中行脑室内静脉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预防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本组均采用经脑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7例应用神经导航,5例应用内窥镜辅助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6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侧脑室肿瘤的起源位置和生长方式选择最佳手术入路,经皮层入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运用,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程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室内脑膜瘤的分布及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位于一侧侧脑室,2例位于双侧侧脑室,1例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三脑室,1例位于第四脑室;其中30例全切(SimponⅠ,Ⅱ),4例次全切(Simpon Ⅲ),Ⅰ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3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颅高压23例术后早期缓解20例,加重3例;随访3个月-8年,7例肢体活动障碍者6例改善,1例加重;4例偏盲者2例改善,2例无变化;伴有脑积水5例,3例缓解,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全切病例中,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失访3例.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位置深在,但显微手术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49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辅助。结果 术中诱发电位结果:真阳性26例(26/29),假阳性 3例;真阴性 17例(17/20),假阴性3例。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1例随访6个月至2年,神经功能改善31例(75.6%),无变化4例(9.8%),加重6例(14.6%);复发9例。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中采用SEP和MEP联合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回顾性分析(附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入路、操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青岛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1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1例出现意识障碍,术后26 d死亡;术后感染2例,出现一过性硬膜下积液7例,脑室粘连造成术侧颞角扩大2例;13例GOS预后评分5分,1例GOS预后评分4分.结论 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几种不同手术入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生长的特点个性化选择,最少的手术并发症及神经缺失是手术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