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不同前路内固定系统 (Arm strong ,Kaneda ,Ventro fix ,Macs TL)的 7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以及手术前后的脊柱后凸角、椎管受累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种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脊柱后凸角的矫正、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术中出血量方面 ,Macs TL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各组中脊柱后凸角矫正、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前路内固定系统中 ,Macs TL系统具有出血少、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且可以在胸腔镜下行脊柱前路内固定 ,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 ,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 ,分别应用肘钉、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 plate钢板等 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 ,并作 5个月~ 5年 (平均 3 2年 )的随访 ,比较手术情况 ,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 ,Z 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 ,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 ,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 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1例,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3例、胸腰椎20例、腰椎14例、腰骶椎1例,术前有后凸成角畸形9~°71,°平均32°。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31例,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6例,Ⅱ期后路内固定4例。结果平均随访1.6 a,优良率为87.8%,植骨融合率为92.7%,平均矫正后凸角度15.3(°P<0.05),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早在 2 0世纪 6 0年代 ,Robinson和Smith就提出了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的手术方法 ,70年代初由Cloward应用此术治疗颈椎外伤 ,随后经颈前路的手术方法逐渐开展并迅速普及。然而这种不用内固定的单纯前路减压自体骨植入融合手术方法的主要缺陷是手术后脊柱的不稳定 ,从而引起移植骨不融合、移植骨脱出和 /或塌陷、进行性颈椎后凸、脊柱排列紊乱以及需要长期的外固定治疗等。近年来 ,由于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 ,颈椎前路内固定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开展的内固定主要是 :颈椎…  相似文献   

5.
四种脊柱前路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四种前路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进行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后,分别应用肘钉、VSA 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Kaneda、Z-plate钢板等4种不同器械进行固定,并作5个月-5年(平均3.2年)的随访,比较手术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结果 肘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时角度丢失均高于其他三组,Z-plate钢板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VSAplate万向脊柱前路固定系统组及Kaneda组,随访时角度丢失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前方是主要压迫物时,脊柱胸腰段爆袭性骨折应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Z-plate钢板相对其他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而较为严重的创伤,前路手术可直视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减压,同时前柱承载着脊柱主要的载荷分布,而前路手术能实现前柱的骨性融合并重建脊柱前柱的高度,故前路手术仍是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随着脊柱钉棒系统的应用,临床上大多采用后路开放手术治疗,但前路内固定因具有独到的优势,单纯后路并非能取代。本文综述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手术适应证选择、前路内固定器械、植骨方法及技术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更佳确切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脊柱结核患者,在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颈椎结核2例,胸椎结核18例,腰椎结核15例,前路固定26例,后路固定9例。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2例术后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椎体间植骨5个月融合,12例术前有神经损伤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15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3°。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脊柱外科基础研究及其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术式日臻成熟[1-3]。病灶清除、椎管减压、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器械内固定已成为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常规手术[4]。每位脊柱结核患者的完整手术计划应全部或部分包含这五种手术方法。该系列手术方法不仅凸显了治愈病灶这一脊柱结核治疗的根本目的,同时是也体现了脊柱稳定性重建与脊髓功能恢复的重要目的[5-7]。
由于这五种方法均可分别经前路或后路进行,故将其与脊柱结核的手术入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目前临床通用的前路手术方式、后路手术方式、后前路联合手术方式等三种术式。绝大多数脊柱结核的病灶位于脊柱的前、中柱,因而,从前路进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从后路进行畸形矫正、器械内固定是脊柱结核手术程序中最符合逻辑、疗效最佳的选择。以此观点出发,后前路手术是脊柱结核手术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需要两个切口、两次手术,创伤较大,故尚有单纯前路、单纯后路的手术方式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短程化疗以及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行3个月四联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三联药物6个月持续治疗;其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21例,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17例。观察结核治愈率、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1年2个月~3年。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伤恢复,植骨块愈合,植骨均融合,时间4~7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短程化疗结合选择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可加强脊柱稳定性,改善畸形,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拟于2006年8月25-27日举办第四届脊柱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及宁波市2006年骨科论坛,届时将有名脊柱外科专家贾连顺、杨迪生、田伟、徐荣明、陈其听等教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当代脊柱外科进展;脊柱肿瘤手术进展;枕颈固定技术;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四点内固定技术;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颈椎椎间盘置换技术;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颈胸段固定技术,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胸腰椎畸形截骨矫形技术;胸腰椎前路重建内固定技术;腰椎前、后路融合界面固定技术;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技术;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1.
前路内固定矫正结核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18例 ,其中颈椎 1例 ,胸椎10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5例。平均每例受累椎体 2 8个。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2 7 0°~ 75 5°,平均47 5°± 11 4°。均采用髂骨植骨。 结果  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 ,植骨均完全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 3 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 32 7°± 8 3°,后期矫正度丢失 3 2°± 2 8°。 结论 前路内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能有效地达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目的 ,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脊柱前路手术与内固定融合肖映波,黄继义,刘仁孝我院骨科从1986年初开展脊柱前路手术,应用华西医大骨科设计的椎体间固定钉[1]作内固定,同时作椎体间嵌入植骨融合,至1992年底共用于骨折31例、结核22例、肿瘤6例。该内固定钉应用灵活、固定可靠、后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新的脊椎前路钉棒系统进行脊柱前路手术的效果。方法 应用此器械对26例脊柱疾病患进行前路手术,其中胸腰段脊柱爆裂性18例,脊柱结核6例,脊柱肿瘤2例。结果 26例随访25-67个月,X线显示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植骨融合牢固,无断钉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脊柱前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前路手术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23例,应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14~54个月随访,脊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前路结核病灶减压彻底、内固定远离病灶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操作相对繁杂。  相似文献   

15.
在胸椎侧凸的手术治疗上,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后路进行矫形内固定,前路以松解手术为主,进行内固定的较少,即使内固定后大多也需要再行后路的融合固定。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与后路手术的比较,对胸椎侧凸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约占骨与关节结核的48%,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致残率极高。有些学者主张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预防或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我科于1999年3月~2003年9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脊柱结核病例64例,对其中16例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前路或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1990年尝试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简称HBO)和脊椎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路或侧前方减压治疗33例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并和单纯脊椎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路或侧前方减压的34例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作一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3种不同术式:16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或钉棒内固定;14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5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X线显示病灶静止,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后凸畸型改善,其中合并脊髓损害15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2例术后全部恢复到E级。结论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可避免或减少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19.
前路一期手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2004-2008年收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初治病例184例,经胸或胸腹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肋骨(钛网)植骨、椎体棒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以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0-1.5年。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痛、气胸/胸腔积液。随访1-4年,平均2.3年,随访期内结核无复发,神经损害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9.5°。结论经胸或胸腹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肋骨(钛网)植骨及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脊柱前路手术治疗椎骨各类型疾病,椎体间内固定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35例。文中讨论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矫正畸形效果、固定的可靠程度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