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说一日三餐牙齿都在运动,可就像人四肢每天活动不能代替健身锻炼,口腔也需要自身的锻炼。第一节"即齿"即上下牙空咬,这种运动能使牙齿坚固而有光泽,并且能防止牙齿的松动和脱落。具体做法是闭上嘴叩齿,上下牙互相叩咬,发出声音,牙齿好的可以  相似文献   

2.
叩齿咽唾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叩齿就是轻叩牙齿,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古代有“万物养生,莫先口齿”之说,《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也提到:“每展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可见,叩齿不仅是牙齿保健法,更是养生长寿之法。咽唾就是吞咽唾液。唾液是人体内一种十分珍贵的体液,  相似文献   

3.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消化道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两项。《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大爷八十七了,牙齿完好无损,没有缺牙不说,还从来没有修过牙齿,你说神奇不神奇?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90%的老年人患有龋齿,也就是俗称的虫牙;2/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也就是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病损,这种病损可以造成牙齿松动脱落,影响老年人的牙齿健康。看样子,张大爷是剩下的10%老人之一了,真是幸福。  相似文献   

5.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这是一则几乎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它通俗、形象地道出了:爱牙能健齿,健齿能强身。那么牙齿保健和全身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张震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等职务。他从八个方面说明了牙齿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牙齿和胃病食物靠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后吸收营养。第一关是在口腔内通过充分咀嚼的机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时唾液混合后的化学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肠液消化吸收。囫囵吞枣,没有充分咀嚼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再则口腔内有300余…  相似文献   

6.
常远 《药物与人》2011,(7):54-55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相似文献   

7.
牙,是用来吃东西的,是食物进口的第一关。如果牙齿健康,咀嚼充分,可反射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所以长期坚持进行一些牙齿锻炼和按摩,有健牙养生,固齿祛病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牙齿锻炼和自我按摩方法。1.叩齿法:人经过一夜休息以后,由于神经中枢的抑制过程刚过去,故全身肌肉仍处于松弛状态。牙齿也不例外,所以一般人在清晨总觉得牙齿有些松动。如果这时进行叩齿,既巩固了牙根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这对牙齿的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叩齿方法是先叩臼齿36下,叩门牙36下,再错牙叩犬牙各36下,…  相似文献   

8.
“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牙齿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保护消化道的重要任务。古代养生家对护齿很重视,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齿”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两项。《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  相似文献   

9.
牙齿的保健应从青少年时做起。 从小应培养他们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重视口腔洁净,不吃过热、过凉或过硬的食物。我国传统养生法中的经常叩齿(每天叩齿50~100次)也能起到固齿的保健作用。我于1957年因外伤使门牙松动,造成牙龈溃烂,经口腔医院多次诊治,都认为不宜保存应拔除。由于我珍惜牙齿不愿拔掉,因此坚持每日叩齿,几十年如一日,其  相似文献   

10.
长寿老人长寿的奥秘之一,就是保护好牙齿。我国历代医学家和气功学家在预防牙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古籍医书中作了详细记载。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晨起,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相似文献   

11.
牙周病中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它与龋齿同为口腔最常见的两种疾病。疾病的发展,使牙龈发炎溢脓、牙膜变性、牙槽骨吸收,最后牙齿松动、脱落。除影响美观外,可引起咀嚼功能的紊乱。同时还能引起一些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医学上将其叫做“口腔病灶”。在目前慢性牙局病还没有特特效汉治疗的情况下,如果在刷牙方法上得当,科学安排膳食及注意口腔卫生的同时,每天坚持叩齿,不失为牙周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叩齿,是古代人类用以保护牙齿的一种方法。《肘后备急方》日:“早晨叩齿三百下。”《延寿书》亦曰:“养生家晨兴叩齿,永无齿疾。”清晨,饮食未进,牙及牙龈促其血脉通畅,用以保护牙齿。  相似文献   

12.
钟汉民 《长寿》2007,(9):10-10
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说明叩齿对牙齿的保护作用是很大的。自古以来,我国很多长寿者都很重视叩齿保健,现代生理学家也认为,人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清晨起床时,牙周组织会处于松弛状态,牙齿有些松动。若能在早晨经常叩齿,不仅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增强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润丰光泽。晚上临睡前再叩齿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古谚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般理解是对学习、工作而言。其实,对人自身的保健亦如是。我从多年的经验中,认识到早晨做好七件事益寿又延年。1.叩齿、揉腹:叩齿是"床上八段锦"中的第四段,揉腹为第七段。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所致。故牙齿同  相似文献   

14.
《rrjk》2014,(9)
<正>古代养生家总结出许多有关固齿保健的方法,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的负担减轻,从而养胃。2.健脾。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和脾的运化、升清,减轻脾胃的负担。3.补肾。叩齿催生唾液,谓之金津,又称为玉液。津通精,为肾精所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古代人民为了争取长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求养生术,以求健康、延长寿命。叩齿养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早在1600年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养生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就提到:"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意即每晨叩齿三百以上,可使牙齿坚牢,不致掉落。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陶弘景、孙思邈都是比较著名的擅长养生的医家。虽说生活的朝代不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牙齿衰老、脱落是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老年人做好口腔保健仍对健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老年人可以经常坚持以下简便易行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舐腭常用舌尖舐上腭,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有杀菌和助消化作用。叩齿常轻轻叩打牙齿(咬牙),每日两、三次,每次一百下左右,有保护牙齿不易脱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牙齿 美好的微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9月20日是第10届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与社会文明。中心口号是:健康的牙齿,美好的微笑。据调查,我国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80%以上,牙龈炎在青春期和成年人中也高达70—80%。如果再加上40%以上的人患牙列不齐,80%的老年人缺齿,那么在人的一生当中牙齿完全健康的就微乎其微了。  相似文献   

18.
“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这是一则几乎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它通俗、形象地道出了:爱牙能健齿,健齿能强身。那么牙齿保健和全身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据WHO报道“有80%以上的儿童和几乎全部成年人患龋病、龈炎、牙周炎。”龋病、牙周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医病。尤其在儿童少年中发病率较高,对其健康、发育危害甚大;在儿童期由于牙周疾病所致的牙齿支持组织的损害是难以恢复的,在中年常以破坏全口牙的大部份,使许多人未及年近之时已失去全部牙齿。现已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1989年11月20日卫生部、国家教委和文化部等九个部委联合发起了首届爱牙日活动。四年来以“爱牙、健齿、强身”为主题,以“天天刷牙、定期检查”为中心口号的爱牙日活动逐渐转向农村和学龄儿童。这个活动应…  相似文献   

20.
健齿强身与母爱甘肃省牙病指导组吴秀梅兰州市口腔医院王自强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一口整齐的皓齿,要把希望变成现实,还得尽自己的一定责任。一、胎教、优生、牙齿。要使孩子聪明活泼、五官端正、口齿健美,就必须从孩子生命受孕时做起。刚生下的婴儿虽然口腔里没有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