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囊状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眼小梁切除术后对包裹囊状泡的影响。方法:98例行双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经6—64个月的随访,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首眼行小梁切除术可增加另一眼小梁切除术后产生包裹囊状泡的危险性,其次是术前激光虹膜周切术。结论:双眼小梁切除术有相似的术后并发症,首次眼小梁切除术失败可成为另一眼手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穿透性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对比。方法 选择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12例(24眼)一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相似,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穿透性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对比。方法 选择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12例(24眼)一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对侧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对比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相似,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彭琦  徐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47-1249
目的:比较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开术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将2006-01/2014-01分别实施这三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三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 A组)20例31眼,小梁切开术组( B组)20例32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 C组)20例30眼。 结果:A 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6.8%,B 组出院时成功率96.9%,C组出院时成功率为83.3%。随访24mo,三组成功率分别为90.3%,81.2%,76.7%。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组以及小梁切除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1眼发生玻璃体脱出。 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远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性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术后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03±3.56)mmHg和(17.67±4.11)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7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Ⅰ和Ⅱ级浅前房为18眼,无Ⅲ级浅前房出现,而63眼传统小梁切除术Ⅰ、Ⅱ级浅前房为33眼,Ⅲ级浅前房8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具有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眼压效果,但手术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的设计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并观察其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原发性青光眼设计以小切口睫状突定量的小梁切除术并施行30例(40眼),其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诊1月~5年,平均1.5年,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眼压控制率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1791眼小梁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方法总结十年来小梁切除手术1791眼,统计和分析了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常见原因。结果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在于制作的巩膜瓣太薄。另一个原因是小梁切除长度与巩膜瓣等长,易于形成滤过过强。结论明确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在围术期积极处理,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做滤过试验对预测和控制术后滤过量的疗效。方法61例(78HR)原发性青光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可拆缝线、丝裂霉素C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对比。指标包括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并发症,随访48周. 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滤过试验结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眼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400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单纯及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为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中心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全部住院患者共321人(400眼)。术式包括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留置。记录各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对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118眼采用保守治疗,治愈111眼(占94.07%)。MMC组浅前房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但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浅前房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前房积血的发生率与羊膜组、单纯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有目的的选择12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一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一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平均值要较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为低,但是通过自身对照的检验,两者无明显差异。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47例(52眼)。术中前房穿刺维持安全眼压,并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控制术后浅前房,获得功能型滤过泡和理想的眼压控制。结果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23%(23/52);其中浅前房12眼,虹膜睫状体炎5眼,前房积血2眼,脉络膜脱离1眼,结膜渗漏1眼。对其中22眼采取保守治疗,治愈19眼。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明确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处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雁 《眼科学报》2003,19(2):86-8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75例(99只眼)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进行疗效观察并随访3-15个月。观察比较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眼部其它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低眼压、浅前房、视力下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及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眼科学报2003;19:86-88  相似文献   

13.
表面麻醉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表麻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63例102眼青光眼行表麻下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02眼麻醉成功率占96%,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 表麻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适应证范围广,特别适宜于小视野或伴有心脏疾患的青光眼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经角膜巩膜隧道所行的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方法:最近有学报道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经角膜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术中不需行放射状巩膜切开。其中三种术式通过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作对照研究。结果: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相比,经角巩膜隧道所行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手术成功率则不低于标准凯恩斯小梁切除术。结论:非放射状巩膜切开经角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较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好,而手术成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5.
成洪波  翁宏 《眼科研究》1999,17(4):265-267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与联合切除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84例原发性青光眼随 成3组,第1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第2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缝线术;第3组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4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单纯小梁切除组,可拆除缝线组,丝裂霉素组。  相似文献   

16.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作者近几年来采取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表面麻醉在中晚期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25眼青光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无疼痛、麻醉效果满意21眼,占84%,4眼出现轻度疼痛,点1%地卡因后症状消失。结论表面麻醉效果明显,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操作简单,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三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7/2009-01收住我院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患者31例39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者25眼,行三联术者14眼。术后随访1~25(平均9.51±6.11)mo。结果:术后眼压:三联术者术后眼压平均(11.31±0.69)mmHg,手术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小梁切除术者术后平均(18.47±3.54)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三联术者术后均提高,≥0.3者占78%,小梁切除术者术后5眼视力不增反降,≥0.3者占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BM(超生生物显微镜)检查:小梁虹膜角(TIA)三联术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小梁切除术者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中央前房深度(ACD):三联术术后平均为(3.22±0.53)mm,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梁切除术后平均为(2.21±0.41)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三联术术后并发症少,且均无需再手术纠正,小梁切除术者术后并发症较多,部分严重且持久,需再次手术。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较单纯小梁切除术设计更合理,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後保持滤过泡功能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8例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基础上,于巩膜瓣下应用5-FU,然後将小梁巩膜条作为引流物垫,使房水滤过通畅,术後观察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後一周眼压,术後滤过泡Ⅰ型20例,Ⅱ型8例。结论 小梁切除术巩膜嵌顿联合5-FU能有效保持小梁切除术後的滤过功能,并能减少术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