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支气管壁稍增厚;其余3例呈支气管腔内-外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等及稍低密度不规则结节或肿块,1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不清,2例伴有点状钙化.2例肿瘤远端条片肺不张,内见支气管黏液栓,近侧支气管腔内见黏液围绕肿瘤呈液性新月征.1例周围型呈左肺舌叶边界较清晰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缘见浅分叶.CT增强后肿瘤强化均不均匀,4例中央型较明显强化,1例周围型中度强化.4例中央型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性改变,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 CT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男,75岁。2008-01-24,因左睾丸无痛性肿大及下坠感,伴低热、盗汗、消瘦,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胸腹部CT检查发现,左睾丸7.7cm×5.4 cm占位及左侧腹膜后软组织影,余未见明显异常。隧于2008-01-28行左睾丸切除加精索高位结扎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IPMNs以胰腺导管内上皮乳头样增生及分泌大量黏蛋白为特点,一般根据不同的位置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IPMNs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患者的预期寿命、身体状况、治疗意愿、依从性、随访的条件等加以综合评估,最后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近年对IPMNs的病理特征、诊断、处理原则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IPMN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laudin-3、-4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卵巢上皮、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claudin-3、-4和claudin-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4、claudin-4 mRNA在卵巢上皮及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表达最弱;交界性黏液囊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却明显弱于黏液性囊腺癌(P<0.05);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表达强于高分化癌及中分化癌(P<0.05),中分化癌与高分化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3、-4表达增强,与黏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可能会成为诊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双期增强在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37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双侧肾上腺共发现病灶50个;发现肾上腺良性病变8例,发现病灶11个;肾上腺淋巴瘤侵犯2例,肾上腺转移瘤27例,发现病灶37个.27例肾上腺转移肿瘤37个病灶中,囊变坏死27个.10例1-3月后复查,病灶增大明显;淋巴瘤肾上腺浸润2例,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肾上腺结节增生2例,单侧肾上腺增粗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3月随诊大小未见变化;嗜铬细胞瘤1例,等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病变未见强化.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可为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12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例伴有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TURP术,术后排尿良好。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小梁型9例、腺体型3例。4例同时行TURP者,术后前列腺组织病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均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6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IPB多见于男性,膀胱颈部和三角区多发,呈良性肿瘤特点生长,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 ,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儿女,11岁。因"尿频、尿急和尿痛3周"于2012-01-20入院。在外院查尿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血、便常规及血生化均未见明显异常。按"急性膀胱炎"治疗1周无效,查泌尿系超声及盆腔CT均发现膀胱左侧壁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膀胱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肿物局部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伴大片坏死,另见小片状增生的移行上皮。  相似文献   

8.
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全部为包皮过长或包茎,肿块直径0.4~6cm;基底位于包皮内板2例,局限于龟头3例,侵犯冠状沟近侧1例;3例经活检确诊,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4次尚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4例,包皮环切1例,局部切除1例.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以及放化疗.行包皮环切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前次手术结扎线头的炎症反应,随访至今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随访0.5~8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几乎不发生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活检方法不当易于误诊,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应最大限度保留阴茎外观和功能,但术后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在单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微创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切除单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术后病理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随访2-4年,未见复发。1例患者术后病理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行乳腺单切术。1例冷冻病理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旋切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无特殊处理,半年后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可作为一种新的微创切除单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CT检查显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包块,密度尚均匀,增强CT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5例均行完整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并且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及Vimentin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25月,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黏液表皮样癌多发生于涎腺组织,发生于颌骨内者比较少见,四川省人民医院2006-10收治1例经病理确诊的右下颌骨中枢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颈部行食管胃吻合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食管中、上段癌行切除术23例,经食管床上提胃至左颈部切口,采用反插法安置国产食管吻合器,完成食管一胃吻合术。结果2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见并发症,随访进食正常。结论通过反插法安置国产食管吻合器能顺利完成颈部食管胃吻合,替代传统手术操作方法,简便可行,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8例AAM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由梭形和星形细胞组成,无明显异型.肿瘤细胞疏松并且间质呈黏液样或水肿样,内含散在分布的厚薄不均血管.免疫酶标结果示,肿瘤细胞VIM+(8/8)、SMA+(8/8)、Des+(3/8),S-100-,NSE-,EMA-,Keratin-;8例Ki-67<1%.结论 AAM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累及成年女性的会阴和盆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不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4.
肝十二指肠韧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SFT)多发生于胸膜,发生于胸膜外如肺、肝、肾、腹膜后、腹腔等只有少数报道^[1]发生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报道,本院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右心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0月 -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 2 4例右心黏液瘤病例 (其中右心房黏液瘤 19例 ,右心室黏液瘤 5例 )。术前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 ,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 19例 ,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1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例。结果 :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 ,随访 2 0例 ,时间 1个月~ 6年 ,心功能 (NYHA分级 ) :Ⅰ级 11例 ,Ⅱ级 5例 ,Ⅲ级 2例。 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 ,1例复发再次手术 ,复发率 5 % ,效果良好。结论 :右心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手术效果满意 ,复发率低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 ,应重视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诊断与治疗的最近进展.方法:应用检索MEDLINE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和深部血管黏液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8-2008年有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选,选择AAM有关的病史,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的文献,纳入标准:1)AA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2)AAM遗传学及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3)AAM的鉴别诊断.根据标准,纳入分析18篇参考文献.结果:AAM是一种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女性外阴等处.镜下以黏液背景中增生的梭形或星芒状细胞为主要特征,并出现毛细血管显著增生.目前发现HMGA2基因的重排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并需与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及神经纤维瘤等鉴别.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的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易复发,目前有关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7.
蒋志斌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9-1369
患者女性,66岁,主因发现颈前肿物1天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查体:甲状腺有叶增大,大小约4cm×5cm,质地硬,边界清楚,表面触及结节感,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腹部胀痛进行性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开始出现下腹疼痛,疼痛程度较轻,可忍受,在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发现盆腔肿物,未在意,病情反复.1周前腹部胀痛症状加重,难以忍受入院.入院后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全腹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及结肠充气试验均阴性.辅助检查:术前腹部超声: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腹腔大量积液;盆腔CT:腹水、腹腔囊性占位,盆腔积液,膀胱充盈欠佳,子宫、附件显示欠清;两次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未见恶性细胞;胸片:未见实质性病灶.临床诊断为盆腔肿物.经术前准备,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壁散在分布粟粒样结节病灶,已出现腹膜转移,并为病理所证实.术后病理:(左卵巢)肠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阑尾)低级别(高分化)黏液腺癌,浸润阑尾壁全层,(腹膜)内有浸润性种植.“卵巢肠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阑尾黏液腺癌术后”诊断明确.治疗上参照结肠癌化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间隙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2周,于2008-08-10入院查腹部彩超、CT均提示,膀胱前壁占位。进一步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前壁有大小约1.5cm×1.0cm肿块,呈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活检病理示,膀胱前壁黏液腺癌。2008-09-16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膀胱顶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胰头部5例、颈体部3例、尾部1例;呈不规则分叶状7例,椭圆形2例;最大径约2.3~7.6 cm,平均4.9 cm.CT平扫肿瘤边界欠清,呈等或略低密度,CT值平均36.5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或中度持续强化,7例均匀强化,2例强化不均.5例肿瘤包绕邻近血管,类似“血管漂浮征”.所有肿瘤未见钙化,未见明显胰管增宽,2例出现胆总管轻度增宽.腹腔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6例,增强较均匀一致,中等强化.结论 CT对肿块型胰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