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多导睡眠图仪在监测过程中粘贴电极多、患者负荷大、信号缺失后无法分析等问题,研制一款信号可选择的多导睡眠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能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可繁可简地获取患者的监测信号;也可在电极脱落造成信号缺失的情况下,利用数据挖掘及信息融合技术和专家知识,从心率变异性及相关信号时频域耦合关系中提取睡眠呼吸障碍的疾病诊断信息.实验表明:该系统与多导睡眠图仪在诊断结果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多导睡眠图仪的不足,简化了诊断程序,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负荷,已在医院得到初步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监测睡眠呼吸疾患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该系统实时显示、记录存储人体9种不同生理信号,自动分析报告睡眠、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临床应用证明该系统可为临床诊断失眠、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与传统的记录多导睡眠图的方法相比,具有节省人力、时间和记录纸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Stroke)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影响病人的躯体康复和心身健康,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程度,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应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对脑卒中后并发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能够更加客观地反应患者睡眠质量,有效地纠正睡眠障碍,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图在儿童鼾症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多导睡眠图整夜7~8h监测睡眠打鼾的儿童共48例。结果有21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16例AHI≥1且<5,11例AHI≥5,后两组与AHI<1组比较平均SaO2、最低SaO2、最长脱饱和时间及SaO2<95%的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鼾声指数及总打鼾次数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导睡眠图是区分儿童鼾症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良性鼾症的良好方法,AHI≥1的标准适合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多导睡眠图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是指通过记录全夜睡眠过程中的脑电、肌电、呼吸、血氧等生理信号,经处理分析后得出有关睡眠结构、呼吸事件、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和心电图动态变化具体数据,为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物理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_(300)及Quisi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脑电生理仪对91例躯体化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_(300)和Quisi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化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_3靶潜伏期延长,靶P_2、P_3波幅低,非靶P_2波幅低(P0.0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_3潜伏期缩短,P_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0.05或0.01)。结论 :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_(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及P_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是指通过记录全夜睡眠过程中的脑电、肌电、呼吸、血氧等生理信号,经处理分析后得出有关睡眠结构、呼吸事件、血氧饱和度、鼾声、体位和心电图动态变化具体数据,为睡眠呼吸障碍疾患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的一种物理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过针灸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影响。方法:采用8通道多导睡眠图进行规范检测,比较50例失眠患者针灸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的差异。结果:经针灸治疗后,失眠患者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中深睡眠所占比例增加,觉醒次数减少,患者自我感觉睡眠质量提高。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多导睡眠图能一定程度的地评价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多导睡眠图特征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导睡眠图是睡眠过程监护和睡眠生理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在6例整夜睡眠监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脑电复杂性及多导睡眠图功率谱特征的方法客观反映睡眠的进程,为睡眠的自动分阶分析及睡眠质量的评估研究打下了基础。尤其是脑电复杂性测度与睡眠深度的关系研究对于睡眠生理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作者质询本刊:他们的文章中“多导睡眠图”一词往往放改为“多项睡眠图”,并指出一些较为权威的专著和文章用的也是“多导睡眠图”,何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Quisi的特征。方法:应用德国Quisi仪,对40例强迫症(OCD)的Quisi进行全夜监测,并与35名正常人对照(NC)。结果:与NC组比较,OCD组Quisi为REM睡眠潜伏期前移,REM活动度,REN强度,REM密度和第1阶段睡眠均增加及睡眠潜伏期延迟和睡眠效率降低。结论:Quisi中的REM变化可能是强迫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健康男性组比较,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延长(NC组18.7±8.9分,CA组31.5±14.3分,P〈0.01),Ⅰ期睡眠增加(NC组9.1±1.8%,CA组19.9±7.4%,P〈0.05),睡眠效率降低’(NC组95.1±7.8%,CA组81.5±11.3%,P〈0.01),快速眼动潜伏期前移(NC组89.4±13.1分,CA组74.9±21.4分,P〈0.05)。结论:长期滥用酒精会引起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酒依赖躯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项简单客观地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患者白天嗜睡的方法。方法先制作一套判断睡眠的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并用于醒觉维持试验(MWT)。10例OSA患者和5名正常人进行2次相隔约1h的MWT。记录睡眠多导图包括脑电图、眼动图和下颌肌电图。结果建立了一套判断睡眠的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由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检测的醒觉维持时间与睡眠多导图所检测的一致。OSA患者的醒觉维持时间是(21±7)min明显小于正常人(38±2)min(P<0.01)。结论在MWT试验时,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可代替复杂的睡眠多导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项简单客观地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白天嗜睡的方法.方法 先制作一套判断睡眠的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并用于醒觉维持试验(MWT) . 10例OSA患者和5名正常人进行2次相隔约1 h的MWT.记录睡眠多导图包括脑电图、眼动图和下颌肌电图.结果 建立了一套判断睡眠的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由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检测的醒觉维持时间与睡眠多导图所检测的一致.OSA患者的醒觉维持时间是(21±7) min明显小于正常人(38±2)min(P<0.01).结论 在MWT试验时,自动化睡眠监控系统可代替复杂的睡眠多导图.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对其中31例患者进行了MMPI测定,24例患者进行了EPQ测定。经分析我们认为:1.本组失眠症可分为三类:(1)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2)主观性失眠;(3)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2.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ahy,PSG)是指同时记录、分析多项睡眠生理学指标,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一种技术。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已经普及到省、市级医院。  相似文献   

17.
睡眠是相对于觉醒的复杂生理状态。睡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意义,包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等。儿童睡眠还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国外文献报道约20%~30%的儿童存在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国内调查3~12岁儿童睡眠障碍(每周≥1次)的总发生率为25.5%。同时儿童期的某些疾病,如癫痫等也和睡眠有密切关系。开展儿童睡眠监测可深入认识儿童睡眠障碍,有助于诊断儿童睡眠期的各种发作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h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方法和操作步骤。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析多次试验的睡眠次数、睡眠潜伏期和REM出现次数。结果: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MSLT对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原发性嗜睡症和睡眠中周期性腿动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在临床有较高病发率的睡眠障碍,其病发机制为上气道在睡眠期间反复阻塞,会引发低氧血症、频繁低通气、睡眠唤醒、呼吸暂停等病理生理改变。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ography, PSG)是临床上诊断OSA的金标准,可以监测患者睡眠期间的脑电波变化。本文通过分析重度OSA男性患者睡眠规律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能量密度分布及变化规律,探究重度OSA患者的睡眠脑电变化。方法 选取30名男性重度OSA患者和30名男性正常对照组,对60名受试者进行整夜(8 h左右)的多导睡眠监测,对得到的睡眠特征和脑电参数进行整理,提取睡眠与脑电特征。对比睡眠监测得到的睡眠特征和其前额区的脑电能量密度。结果 在睡眠特征方面,重度OSA患者睡眠期时间为370.20 min,睡眠效率平均为86.90%,非快速眼动1期平均占比19.90%,非快速眼动2期平均占比42.55%,对比正常人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非快速眼动1期、2期占比明显降低。在脑电特征方面,重度OSA患者整夜睡眠θ波的绝对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经皮双向电流脉冲刺激舌下颏舌肌作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 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 e,O SA S)的一种新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同步监测患者,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时及时给予最佳参数的电刺激,使得以颏舌肌为主的上气道扩张肌促使舌体向前运动,扩大舌咽气道,降低上气道阻力,改善夜间低氧血症,改善睡眠结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22名O SA S患者经我们治疗后显效17名,好转2名,无效3名,有效率77.27%。初步证明这是一种的治疗O SA S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