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高压氧及常规神经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运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简易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结合醒脑开窍针刺运动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岐黄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下肢简化Fugl-Meyer(FMA)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2例。最终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与MB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仅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肢运动功能、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2、6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更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更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上,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医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增强四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和单纯醒脑开窍的疗效优势,提出针刺优化方案。方法将72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组(试验组36例)和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使用统一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2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醒脑开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简化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与Barthel指数(B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肱二头肌、腕屈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I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与BI指数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包括上肢与下肢)及FA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包括上肢与下肢)及FAC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评分、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Vm,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剌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流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头痛、口舌歪斜、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剌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中风病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及电体针治疗;对照组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传统电体针治疗。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颞三针配合电针比传统针刺治疗中风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穴点段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76.36%(42/5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桡动脉、肱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刺结合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肢肢体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