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与1.5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南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与1.5 T MRI进行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及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阳性50例,阴性10例。16排螺旋CT检查显示,真阳性42例、真阴性4例;1.5 T MRI检查显示,真阳性48例、真阴性9例。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与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1.5 T MRI检查对<2 cm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1.5 T MRI相比16排螺旋CT在肝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可减少误诊、漏诊情况,能准确鉴别诊断微小病灶,有助于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与64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3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剔除3例患者,最终入组60例。患者均于术前行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场强MRI、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将小肝癌视为阳性,肝硬化结节视为阴性。结果:60例肝硬化伴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小肝癌36例,肝硬化结节2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小肝癌32例,肝硬化结节28例。经高场强MRI检查小肝癌35例,肝硬化结节25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P<0.05)。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64排螺旋CT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MRI与64排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高场强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I与64排螺旋CT灌注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肝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及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及MRI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76例疑似病例中共55例肝癌患者。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敏感度为83.64%(46/55),特异度为95.24%(20/21),准确度为86.84%(66/76);MRI诊断敏感度为67.27%(37/55),特异度为90.48%(19/21),准确度为73.68%(56/76)。研究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肝癌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3.0T MRI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小肝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螺旋CT和3.0T MRI进行检查,评估上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及相关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与3.0T MRI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和97.78%,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64排螺旋CT平扫的小肝癌病灶组织检出率低于3.0T MRI(P<0.05);螺旋CT与3.0T MRI增强扫描的小肝癌病灶组织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检查两组患者CTAP和CTVP值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CTAV显著高于病例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CTAV为参考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13%(95%CI:60.03%~90.72%)和73.33%(58.06%~84.73%),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二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64个)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平扫呈高、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T1加权像呈高、低、等信号,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与延迟期则以低信号为主。CT平扫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平扫检出率(χ2=4.005,P=0.045);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3)。结论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1.5T的MRI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并对进行1.5T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胆道水成像(MRCP)处理的随机抽取30例患者,对图像质量及扫描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1.5T的MRI相比,64排螺旋CT能更好地显示胆管细胞癌的形态,图像质量更好。图像受呼吸干扰较小,检查时间短,患者依存性好;两者在显示病灶大小、肝内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胆管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更高,是诊断胆管细胞癌准确、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与低场MMRI在膝关节外伤诊断效果中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诊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03T低场MRI及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自的优势及不足。结果通过整体效果的对比分析,在膝关节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的诊断中,低场MRI和64排螺旋CT各自的优缺点并存。结论临床诊断应用中,应充分对比二者各自的优缺点,深入认识其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王青松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78-167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CT和MRI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效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搜集整理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MRI进行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金标准”,并将多层螺旋CT、MRI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治疗效能。结果8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非小细胞肺.癌58例;CT检查最终确诊64.例,诊断符合率为7711%;MRI诊断符合率为90.36%;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39%;综上相对单一CT/MRI检查,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疗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早期拟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日常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螺旋CT扫描诊断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eSpeed单排螺旋CT机行扫描检查。结果:1.本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螺旋CT扫描诊断出26例患者,诊断率为86.7%;2.肝右叶者是本组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多的部位;3.经螺旋CT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最多的为弥漫型。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简单、准确的检查方法,做到尽早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变情况、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期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和分析,分析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生数量,观察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45例肝血管瘤中,表现典型率为91.1%;33例原发性肝癌中,表现典型率为78.8%;28例肝转移中,表现典型率为96.4%;7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表现典型率为71.4%;7例肝脓肿患者中,表现典型率为85.7%。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对大多数的肝脏肿瘤及肝瘤样病变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6月间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其中打架所致5例,剧烈碰撞所致3例,车祸所致3例,其他原因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同时进行MRI检查作为对比资料。结果螺旋CT对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76.9%,明显高于MRI检查中T1WI序列检出率,与MRI检查中STIR序列的检出率持平,但低于MRI检查中T2WI序列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中检出率不差于MRI的检出效果,同时能够清楚地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I造影与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肝癌患者共70例,将患者按适应证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MRI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中经过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确诊患者15例,达42.86%,对照组中确诊患者3例,确诊率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出29例患者的62个肝内病灶及16例患者的53个肝外病灶;对照组采用MRI检查出24例患者的44个肝内病灶以及14例患者的36个肝外病灶。观察组肝内病灶阳性率为82.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用于诊断早期肝癌患者准确性以及精确度、敏感性等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1.53%,高于64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图像质量1级所占比例为81.36%,高于MRI的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更高、更为清晰,临床可结合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许永潜  李丽娇 《吉林医学》2013,34(15):2884-2885
目的:讨论采用64排螺旋CT与MRI对下肢早期应力性股损伤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下肢应力性股损伤患者59例,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和MRI进行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时,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多种技术进行处理,MRI检查时,对矢状面、冠状面等进行多方位扫描。结果:对于关节面增生、关节囊钙化、真空征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比MRI检查更有优越性,对于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囊肿胀、滑膜肿胀、滑膜疝的患者,MRI检查比与64排螺旋CT检查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间隙变窄患者应用两种方式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早期应力性股损伤的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都比较高,但各有优势,应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转移性肝癌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转移性肝癌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由病理检查确诊,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32例患者均采用病理检查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确诊27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对转移性肝癌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23-126
目的对比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57例AAS患者,行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64排MSCT)扫描,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术后确诊,5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2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9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7例,主动脉瘤破裂7例。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果和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长于64排MSCT,检查费用高于MSCT,图像质量评分更高,信噪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0T MRI和64排MSCT对AAS的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准确率均较高,是AAS检测的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经济能力结合医师判断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排螺旋CT对38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382例受检者中确诊原发性肝癌219例,排除163例.其中彩色多普勒确诊157例,排除104例,灵敏度为0.717,特异度为0.638;螺旋CT确诊212例,排除131例,灵敏度为0.968,特异度为0.804.螺旋CT AUC为0.942,彩色多普勒AUC值为0.831,螺旋CT诊断价值优于彩色多普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满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6层螺旋CT与1.5T MRI扫描法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回顾性病理分析和临床随访的64例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依据检查手段分为CT组(32例)和MRI组(32例),影像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为对比依据.结果 检查CT组32例41个病灶,MRI组32例38个病灶,小肝癌病灶检出率CT与MRI平扫分别为75.0%和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增强扫描分别达到了97.2%和98.3%,MRI组略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可提高两者检出率,且增强CT和MRI扫描可以更清楚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优于平扫.CT与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增强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