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为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改变行为来预防或控制疾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艾滋病流行以来,有关导致艾滋病的各种危险行为,以及围绕着改变这些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流行,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艾滋病的防治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无法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发病时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时常发生伤人、杀人、自残事件,有的发病时甚至向自己的亲人下手.重性精神病患者既是高危人群,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控制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503-1506
了解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危险行为调查问卷,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862名大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危险行为总报告率为56.06%,各类危险行为检出率为1.15%~38.06%;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学历大学生危险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具有群集丛生特点,暴力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和谐、积极应对、接受过危险行为教育等是大学生多类危险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张丽  姚宁 《工企医刊》1996,9(3):39-40
精神病人冲动或暴力攻击行为常带有突然而难以预料的特点,对他人及自身安全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如何预测暴力行为的发生并加以防范,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重要研究主题之一。为此,作者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科学地提出防治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70年代后期起,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医学研究人员在探索引起疾病的原因时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其健康。随后。公共卫生工作和公众也开始越来越想了解行为的改变提怎样减少患某些疾病的危险的。这些疾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而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为就是行为危险因素(Behavioral Risk Factors,BRF),如缺乏定期的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烟草使用、意外伤害、酗酒、不安全性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2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男性病人50岁以下,病程1年以内及入院1个月以内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较多,且发现早8时~下午5时以冲动、外走行为较多,自杀、自伤行为则多发生在中午班及夜班。危险行为的发生原因,多与受精神症状支配有关,本文正针对上述有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护士对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的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发生率。方法采用自制的"入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评估表"对实验组756例新入院精神病人进行暴力危险分级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以实施暴力危险分级管理前的68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2.51%,对照组为8.77%,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暴力危险分级评估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暴力危险的防范能力,有效地减少了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部分HIV感染者得知感染状况后仍然发生危险行为,可能造成一代传播.一些调查研究显示艾滋病的知晓率、毒品和饮洒、社会支持、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负面情绪及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感染者高危行为的发牛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开展针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感染者高危行为发生率,减少二代传播.此文对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改变情况和改变因素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卢国良  鲍鲸  夏昭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58-4360,4367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租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事故组驾驶员和非事故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等情况。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驾龄、驾驶水平评价、驾驶员的一些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行为的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赵慧清 《泰山卫生》2003,27(6):47-47
作者对50名老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病人,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特别多。另外老年精神病人由于长期反复发病,精神状态多逐渐变得衰退,表现行为退缩,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些生理上的特点再加上心理上的需求增加、承受能力脆弱等构成了老年精神病人总体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袁春梅  刘效锋 《职业与健康》2000,16(11):141-142
通过对52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男性病人50岁以下,病程1年以内及入院1个月以内危险行为发生比较较多,且发现早8时~下午5时以冲动、外走行为较多,自杀、自伤行为则多发生在中午班及夜班。危险行为的发生原因,多与受精神症状支配有关,本文正针对上述有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孤儿自我控制能力和健康危险行为现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干预和预防孤儿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和自我控制量表对取自湖南、辽宁、四川、广东、福建等5省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到的415名中学在校孤儿和352名在校非孤儿进行调查.结果 普通中学孤儿的健康危险行为总均分(1.76±0.70)高于孤儿学校孤儿(1.55±0.40)和非孤儿(1.5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孤儿学校孤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总均分(3.37±0.56)高于普通中学孤儿(3.07±0.63)和非孤儿(3.1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孤儿自我控制能力能够负向预测健康危险行为44%的变异.结论 自我控制能力是孤儿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孤儿学校环境有利于孤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预防和干预孤儿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福建省男男性行为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进行保密性访谈.结果 低文化程度或高文化程度、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3种是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低收入(<1000元/月)、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数量≤3种是最近半年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开展综合性的艾滋病干预措施,可促进该人群危险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探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为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早期预防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次、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的方法,从全国28个县级单位(县、区、市)随机抽取112所学校,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19 487名学生,2014-2015学年追踪调查8 636名初中学生.运用x2检验、t检验的描述性统计方法,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认知能力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结果 学生存在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为20.77%,1种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为16.03%.学生认知能力标准化得分为(0.33±0.82)分.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青少年认知能力标准化得分均分为0.14分,没有健康危险行为青少年的得分为0.43分.男性、农村户口、非住校、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认知能力与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OR=0.67,P<0.01).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堪忧,认知能力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显著.建议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云南省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工作情况,对成功经验进行推广。方法:总结回顾该省重性精神病相关防治、管理政策、规定;统计分析该省重性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成功经验。结果:全省建立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建立了"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基本解决了所有参保(合)重性精神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费用问题;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救助问题;结合基本公卫项目,落实经费进一步加大筛查、确诊、随访和督导服药工作,保证了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随访管理。真正建立起了一套从病人发现到规范治疗、综合预防和控制病人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重性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问题。结论:综合医保、救助和基本公卫社区管理三方力量才能使"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和对照人群预防乙肝的认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rice,KAP),分析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乙肝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乙肝患者50例,按1:2比例抽取社会人群100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公共场所划伤皮肤、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足HBV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感染与乙肝预防KAP有关.结论 乙肝患者高估了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作用,而低估了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乙肝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0例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外走行为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症状因素是引起精神病人发生外走行为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次之,再次为药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结论根据精神病人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精神病人外走发生率,进而有效保护患者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刘淑欣 《工企医刊》2006,19(6):73-74
精神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失去正常理念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盲动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精神科的护士较其他科室的护士更具有职业危险性,现将常见的精神科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加以简单报告如下。1常见精神科职业危险因素1.1病人的因  相似文献   

19.
华北2所高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吸烟、饮酒、过早不安全性行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及各种导致意外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青少年现在及将来的健康[1].针对大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和解决办法,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维护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指导都市少数民族高中生中艾滋病(AIDS)预防项目的发展,研究者在3个纽约城区公立高中的黑人和西班牙学生中调查AIDS危险行为的流行和相对阐述人口统计、环境和认识与这些行为的相互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