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丹  谭丽  窦倩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24-3126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率(DFI)对胚胎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IVF-ET术的500对夫妻为研究对象,根据男方DFI水平分为高碎片组(84对,DFI>25%)、中碎片组(214对,DFI为15%~25%)、低碎片组(202对,DFI<15%)。对比3组优胚率、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高碎片组前向运动精子数少于中碎片组和低碎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碎片组临床妊娠率、受精率、种植率、优胚率低于中碎片组和低碎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子DFI水平对IVF-ET患者胚胎质量、妊娠结局均有影响,一旦超过20%,可能对患者辅助生殖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光  李荣香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867-3870
目的 分析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FI)对其配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39例行IVF-ET术者为研究对象,依据DFI分为低含量组(DFI<10%,n=37)、中含量组(10%≤DFI<20%,n=76)、高含量组(DFI≥20%,n=26),对比3组精子常规参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数)、胚胎质量(优质胚胎率、种植成功率、受精成功率)、妊娠结局(流产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结果 低含量组、中含量组前向运动精子数高于高含量组(P<0.05);低含量组受精成功率、种植成功率、优质胚胎率高于中含量组和高含量组,且中含量组受精成功率、种植成功率、优质胚胎率高于高含量组(P<0.05);低含量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中含量组与高含量组,且中含量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高含量组(P<0.05)。结论 DFI越低,配偶IVF-ET后受精成功率、种植成功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越高,临床可通过干预DFI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142对夫妇接受142周期IVF-ET治疗,采用染色质扩散实验对男方精液进行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胚率的相关性;根据DFI值分为DFI〈30%组与DFI≥30%组,比较两组间的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精子DFI与受精率、2PN受精率及卵裂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优胚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两组间对比,DFI〈30%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均高于DFI≥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I≥30%组的流产率高于DFI〈3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治疗中,精子DNA损伤对受精率、2PN受精率及卵裂率无影响,但对优胚率、种植率及妊娠率有负面影响,与流产率的关系需更大样本研究。建议将精子DNA完整性分析作为精子功能分析的一个常用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精子冷冻损伤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供精周期与常规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以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供精IVF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均低于常规IVF周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周期较ICSI周期在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冷冻周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受精率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后精子损伤可造成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能力及体外授精能力的下降;精子冷冻损伤只影响胚胎质量但不影响最终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精子活力和形态与常规IVF-ET胚胎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51对在本中心接受IVF治疗的不孕夫妇男方患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对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当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时,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活力正常组(P〈0.05),对IVF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当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4%时,受精率显著低于精子形态正常组(P〈0.05),对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结论精子活力和形态与胚胎有一定关系,但是仅凭精子活力和形态预测胚胎质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方法 选取在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ICSI助孕的61周期不孕不育症夫妇,根据精子DFI值分别纳入对照组(DFI<25%,n=35)和观察组(DFI≥25%,n=26)。收集取卵(OPU)日精液标本,行精液常规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精子Bcl-2及Caspase-3表达水平。分析精子DFI与精液常规参数、Bcl-2及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观察两组IVF-ET/ICSI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优化处理前精子浓度、优化处理后精液参数(浓度、活力及PR)、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优化处理前精子活力、PR、Bcl-2均下降、Caspase-3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及活产率均下降,早期流产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和优化处理前精子活力、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分别r=-0.285、-0.672,P&l...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04-108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IVF-ET/ICSI患者63周期,根据DFI的高低分为三组,A组:DFI25%(n=34),B组:25%≤DFI≤35%(n=18),C组:DFI35%(n=11),比较三组精液常规分析(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总活力、PR%)及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一般资料(男女双方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禁欲时间及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精子总活力及PR%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精子DFI与总活力、P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2、-0.290,P0.05);精子DFI与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无相关性(P0.05);三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与精子总活力、PR%呈负相关性;精子DNA损伤增加可能会导致IVF-ET/ICSI患者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张丹  庞敏  孙健  黄卫东 《新疆医学》2013,(11):57-59
目的:研究分析畸精症与精子形态正常的精液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941个周期IVF-ET的男性精液为研究对象,将精液分析结果分为:精液畸精症及正常形态精液两个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同时排除女性不孕的原因.结果:精液畸精症及正常形态精液两组间受精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在进行IVF-ET中畸形精子症可以导致受精率下降,但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子、胚胎质量对生化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过程中发生生化妊娠的94例(生化妊娠组)和获得单胚胎种植单胎妊娠分娩的177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卵子和胚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生化妊娠组患者年龄≥35岁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获卵数及成熟卵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熟卵子率生化妊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化妊娠组出现胞浆颗粒化、极体碎裂、卵周隙增大的卵子及出现滑面内质网等异常形态的卵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正常形态卵子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获得的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F-ET中卵子质量下降影响胚胎质量,是生化妊娠发生的重要原因,改善卵子、胚胎质量可能是降低IVF-ET生化妊娠发生率,提高IVF临床妊娠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卵子、胚胎质量对生化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过程中发生生化妊娠的94例(生化妊娠组)和获得单胚胎种植单胎妊娠分娩的177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卵子和胚胎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生化妊娠组患者年龄≥35岁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获卵数及成熟卵子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熟卵子率生化妊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化妊娠组出现胞浆颗粒化、极体碎裂、卵周隙增大的卵子及出现滑面内质网等异常形态的卵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正常形态卵子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获得的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F-ET中卵子质量下降影响胚胎质量,是生化妊娠发生的重要原因,改善卵子、胚胎质量可能是降低IVF-ET生化妊娠发生率,提高IVF临床妊娠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联合精子DNA碎片率(DFI)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治疗的231例IVF新鲜治疗周期,取卵当日对精液标本进行精子形态及DNA完整性检测。依据精子形态分为正常组164例及畸形精子组67例,纳入精子DFI后分为A组(MNS≥4%且DFI<30%)、B组(MNS≥4%且DFI≥30%)、C组(MNS<4%且DFI<30%)和D组(MNS<4%且DFI≥30%),对比各组间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比较DFI与男方年龄、精液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形态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显著高于畸形精子组(P<0.001),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在不同形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精子DFI后,C、D两组的总受精率、2PN受精率显著低于A、B两组,D组2PN卵裂率显著低于A、C两组,B组、D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组、C组,B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P<0.0083);DFI与年龄及其他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中,DFI与男性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与前向运动精子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2,0.001)。结论:精子核DNA联合精子形态评估能为IVF-ET的治疗结局带来更为高效准确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在IVF-ET的治疗中,也要关切男方年龄,避免高龄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洪伟  贺丽人  张争  朱琳  何畏 《重庆医学》2018,(11):1541-1543
目的 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以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633对夫妇的资料,按男方年龄分组:A组年龄小于30岁(187例)、B组30~34岁(248例)、C组35~39岁(156例)、D组大于或等于40岁(42例),观察男方年龄对平均精子密度、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率、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的影响.结果 A、B、C3组间的平均精子密度无显著差异,但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1);A、B两组平均精子活率之间无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D两组(P<0.01);A组精子前向运动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显著高于D组(P<0.01),B组平均正常形态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4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有负面影响,但与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该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78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IVF-ET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辅助IVF-E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子宫内膜厚度、IVF-ET效果(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天(HCG日),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LH、FINS、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IVF-ET治疗后获卵数多于对照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特殊情况下对部分卵子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 ICSI)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Half ICSI的31个周期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将31个周期所有的卵子417个分为两个亚组,A组:行常规IVF-ET组214个卵子;B组:ICSI组203个卵子。分析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获得率(优质胚胎彩卵子数),并且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连续427个周期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连续102个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获得率显著低于B组,其中有7例完全不受精,11例受精率≤30%;研究组A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获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A组+B组)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如精子数量及质量在IVF—ET及ICSI指征的临界值之间或取卵日精液与术前检查不符等特殊情况,选择部分卵子行单精子显微注射可以有效地预防因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过低导致的无胚胎移植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Cook培养液和Vitrolife培养液对胚胎体外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893例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320例新鲜周期的临床数据。根据使用的培养液不同,IVF-ET周期分为Cook组456例和Vitrolife组437例,ICSI-ET周期分为Cook组143例和Vitrolife组177例。分别比较IVF-ET周期和ICSI-ET周期中Cook组和Vitrolife组获卵个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ET个数、种植率、妊娠率。结果IVF-ET和ICSI-ET周期中,Cook组和Vitrolife组获卵个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ET个数、种植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Vitrolife组第3天优质胚胎率均明显高于Coo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论IVF-ET还是ICSI-ET周期,两种培养液对种植率和妊娠率均没有影响,但Vitrolife培养液可以获得更高的第3天优质胚胎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化率(DFI)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对139例接受体外受精(IVF)的男方进行精子DFI检测,并根据精子DFI值将上述IVF患者分为:A组(DFI<17.6%)、B组(17.6%≤DFI≤30%)、C组(DFI>30%),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各组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前向活动力([a+b)%]、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受精率均降低(P<0.05 vs B组,P<0.05 vs C组);与B组比较,C组受精率降低(P<0.05);A、B、C 3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碎片率升高不仅会导致精子前向活动力下降,还可导致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下降,但对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精子 DNA 完整率和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受精后精子顶体反应率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行 ICSI 治疗的102对不孕不育夫妇,观察精子 DNA 完整率[用精子 DNA 断裂指数(DFI)表示]、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受精后精子顶体反应率对 ICSI 结局的影响。结果DFI、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与 ICSI 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相关性(P >0.05);妊娠患者 DFI 低于未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患者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受精后精子顶体反应率均高于未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子 DNA 完整率高(即 DFI 低)、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受精后精子顶体反应率高有利于提高行 ICSI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生精散对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56例少、弱精子症的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中药组服用生精散,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3个月后复查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指数(DFI),观察两组行IVF-ET周期中获卵数、MⅡ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可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精子密度、活力、活率及DFI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组精子活力、活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DFI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31.3%vs 15.3%,46.4%vs 2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流产率较对照组低(15.4%vs 33.3%)。结论:中药生精散能够明显降低不育患者精子DFI值,提示其能够通过对损伤精子DNA的修复作用,提高精子质量,改善IVF-ET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组患者进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后镜检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同时进行穿刺液/精液吖啶橙试验。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30%为正常,两组进一步分为高DFI亚组(DFI>30%)和低DFI亚组(DFI<30%)。对OA组患者后续ICSI治疗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A组整体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均P<0.01);OA组两个DFI亚组间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DFI亚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OA组与对照组整体相比,吖啶橙(AO)试验阴性率较低(P<0.01);OA组患者的ICSI治疗结局,高DFI亚组与低DFI亚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DFI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结论 ICSI前对精子DNA进行评估十分必要。OA患者通过对诊断性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获取的附睾精子进行DNA损伤分析,是预测ICSI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试管受精(IVF)失败需行补救ICSI的97对不孕不育夫妇,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41例)及未妊娠组
(56例),分析两组患者精子DNA完整率(用精子DNA断裂指数DFI表示)、精子顶体完整率及反应率对ICSI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男方年龄、睾酮值、睾丸体积、FSH值、女方年龄、获卵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育年限未妊娠组长于妊娠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补救ICSI时受精率及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胚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子DNA完整率(DFI)、顶体反应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顶体完整率妊娠组高于未妊娠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NA完整率、顶体完整率、顶体反应率分别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补救ICSI临床妊娠率为42.3%,双胎率为10.3%,单胎率为32.0%。结论补救ICSI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有
效的补救方案,精子顶体完整率与其妊娠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