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与标准算法单扇区(SSEG)重建和双扇区(SSB2)重建比较,评价运动校正算法(SSF)在自然心率下对冠状动脉CTA运动伪影校正的价值.方法 连续搜集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104例,回顾性重建R-R间期20%~90%期相,间隔5%.分别选择冠状动脉三大主要分支显示最佳的时相,行SSEG、SSB2、SSF重建.根据扫描时平均心率划分为三组:A组(< 65次/min),37例;B组(65~80次/min),40例;C组(>80次/min),27例.比较各组内SSEG、SSB2和SSF重建在冠状动脉分支水平的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及优良率.结果 A、B、C三组SSF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均大于SSB2和SSEG重建(P<0.05);A组SSEG、SSB2与SSF重建的可诊断率均为100%:B组SSEG、SSB2与SSF重建的可诊断率分别为90.8%、94.2%、100%,SSF重建大于SSB2和SSEG重建(P<0.05);C组SSEG、SSB2与SSF重建的可诊断率分别为66.7%、95.1%、96.3%,SSF和SSB2重建大于SSEG重建.A、B、C三组SSF重建的优良率均大于SSEG和SSB2重建(P<0.05).各组中,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使用SSF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均大于SSB2和SSEG重建(P<0.05).结论 自然心率下,SSF重建可取代SSB2重建校正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运动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确定出3支主要冠状动脉容积重建的最佳心电相位. 资料与方法本组50例,应用MSCT行全心扫描后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不同心电相位20%~80% R-R间期的容积重建,间隔10% R-R.由2位医师分别对左、右冠状动脉的3D容积重建图像质量及伪影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对比及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的最佳重建相位分别是40%~50% R-R间期、70%~80% R-R间期和50%~60% R-R间期.但不同心率的患者仍有一定差别. 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在一个心电相位不易同时得到3支主要冠状动脉的清晰图像,要分别针对不同的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重建,要因人而异、因心率而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算法对提高大体型患者低剂量扫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2-5月在本院NeuViz 128 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8例大体型患者(BMI>26kg/m2)。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步进扫描模式,管电压100kV,自动管电流调制(233.4±46.7mAs)。对原始数据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进行重建得到A组图像,进一步对该组图像采用AI图像优化技术进行处理,所得图像作为B组。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中段、左回旋支中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选取不同的兴趣区,测量这两组图像的冠状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的医生以Likert 4级评分法评估该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1分,优秀;4分,不能诊断)。结果:患者平均BMI为(29.31±3.19)kg/m2,平均心率(64.89±8.13)次/分。与A组图像相比,B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中段、左回旋支中段及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噪声分别降低了68.36%、45.89%、28.41%、32.49%和31.25%。B组图像SNR和CNR明显优于A组图像(P均<0.01)。B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明显优于A组图像质量(1.66±0.27 vs.1.82±0.20,P<0.001)。扫描过程中CT剂量指数为(10.6±0.9)mGy,剂量长度乘积为(167.8±26.2)mGy·cm,有效剂量为(2.3±0.4)mSv。结论:AI图像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大体型患者在低剂量扫描时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为大体型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优化冠脉动脉图像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屏气法连续多角度斜位二维TOF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共23例,20例为健康者,2例冠脉造影证实有病变,1例超快速CT显示冠脉有钙化。结果: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脉近段在23例均完全显示,冠脉显示长度超过7cm者本组病例中左前降支有9例(39%),左旋支4例(17%),右冠脉13例(57%),2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50%者磁共振检查均较好显示。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与滤过反投影法(FBP)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AIDR 重建的常规X线剂量方案扫描,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升主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背景SD并计算分析SNR、CNR值。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26例患者都在一次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在血管各节段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算得到的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R (3.73±0.49)、FBP(3.59±0.61)(P<0.01)。结论:应用AIDR重建法的图像质量优于FBP重建法,迭代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影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情况。材料和方法:运用超高速CT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4例无糖尿病对照者进行了心脏总的冠状动脉及各分支钙化程度的检查,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分析仪计数并成像。结果:(1)86%的糖尿病患者75%的对照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2)糖尿病及对照组间、钙化部分数及各冠状动脉分支钙化分数间、各冠状动脉分支钙化不同组合间差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分数均较左前降支少。(3)糖尿病及对照组中钙化总分数异常升高者(>300)约占三分之一左右。(4)糖尿病 高龄组(年龄≥66岁)钙化部分数和左前降支、左旋支钙化分数高于年龄<65岁组。(5)糖尿病患者钙化总分数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原始数据应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IDR )与滤过反投影法(FBP )两种方法的图像进行比较,旨在了解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临床疑似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利用AIDR 重建的常规X线剂量方案扫描,对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分别用AIDR和FBP两种方法进行图像重建。测量升主动脉开口、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前降支近段及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背景SD并计算分析SNR、CNR值。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26例患者都在一次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在血管各节段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S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算得到的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DR (3.73±0.49)、FBP(3.59±0.61)(P<0.01)。结论:应用AIDR重建法的图像质量优于FBP 重建法,迭代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影像质量并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动选择最佳时相功能在心率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心律不齐患者行CTA检查,采用Autogating推荐的时相区间行单心动周期扫描。分别以中心期相及自动选择最佳期相重建图像。测量2种重建图像主动脉弓根部的CT值和噪声值,并计算其SNR,由2名经验丰富的CT医师对重建图像的主血管以5分制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图像的SNR和质量评分。结果:2种重建图像主动脉弓根部的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期相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及左前降支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应的自动选择最佳期相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律不齐患者行冠脉CTA检查时,自动选择最佳时相重建血管图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能获得较高的SN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60次/min者,有82.1%(4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1~70次/min者,有63.4%(104/16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1~80次/min者,有41.20h,(28/68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in以上者有31.2%(10/3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60%~70%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50%~60%时最佳,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50%~70%较满意。结论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收集300例因怀疑冠心病(CHD)而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的病例的资料,由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前降支MB。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MPR、CPR、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结果:在300例受检对象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74例(24.7%,74/300)。MB组与非MB组前降支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31.3%,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1%与45.1%,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8.4%与44.6%,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0;P=0.18;P=0.97)。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冠状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在三维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IDR 3D)和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FIRST)下的斑块图像质量,探讨FIRST对斑块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行CCTA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采用AIDR 3D和FIRST重建CCTA图像。分别测量冠状动脉斑块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从而获得客观图像质量,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客观结果和主观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的243个斑块纳入分析。在客观图像分析中,FIRST组和AIDR 3D组比较,所有斑块及其子类(钙斑、混斑和非钙化斑块)的CT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除非钙化斑块的SNR (P=0.06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斑块的SD、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FIRST图像的SD、SNR和CNR明显增高。在主观图像质量分析中,FIRST图像评分更高(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相位窗。方法32例健康受检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6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0%、50%、60%、70%、80%、9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CT图像重组,对这6个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受检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在7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右冠状动脉在8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0%相位窗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首先选择70%相位窗。选择最佳相位窗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行MS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MS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并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MS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甚至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斑块显示良好,对冠状动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搭桥血管及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的近端与远端CT-FFR测量差值(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107例冠心病(CAD)患者的149支血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依次进行CCTA、CT-FFR、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以单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100判断为血管水平的重度钙化,根据CACS水平将冠状动脉分为CACS≥100组(n=56)和CACS<100组(n=93)。以FFR≤0.8作为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ΔCT-FFR定义为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近端与远端CTFFR的测量差值。采用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图评估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ΔCT-FFR校正CT-FFR的检测结果,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血管水...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评价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和不同管电压的条件下采用非迭代重建技术后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九七医院2014年5-10月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检查条件为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B组为管电压100kVp、对比剂碘浓度270mg I/mL。对2组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法进行重建,分别测量及计算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左冠状动脉主干(LM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2组间RCA近段、LMA管腔内CT值、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CTDIvol、DLP及ED比较B组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270mg I/mL)联合低kV(100kVp)通过非迭代重建技术仍可获得管电压120kVp及对比剂碘浓度370mg I/mL扫描条件下相同质量的图像,不仅可以满足诊断需要,还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8排螺旋CT低剂量前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前门控(31例)和低剂量后门控(47例)扫描技术,扫描仪为西门子128排螺旋CT.前门控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5 mAs,70% R-R间期扫描.低剂量后门控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100 kV,40%~70% R-R间期时管电流采用190 mAs,其余R-R间期时管电流采用19 mAs.螺距0.2~0.5.对每例冠状动脉3支主干: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和左旋支(LCX)的图像质量进行4级评分,测量增强图像的信噪比(SNR),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结果 前、后门控2组中的图像质量均没有明显差异.前门控组的平均放射剂量明显低于低剂量后门控组.结论 利用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可以在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放射剂量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传送到Wizard图像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平带多平面重组(RMPR)。并将VRT及MIP重组像为参照,用平扫图像对冠状动脉各支段进行钙化积分。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近中段(LAD1、LAD2)、第一对角支(D1)、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近段(RCA1)显示均45例(100%),左前降支远段(LAD3)23例(51%),第二对角支(D2)30例(67%),第三对角支(D3)24例(53%),第一左缘支(M1)36例(80%),第二缘支(M2)28例(62%),右冠状动脉中段(RCA2)41例(91%),右冠状动脉远段(RCA3)43例(96%)及后降支(PDA)34例(76%)。左冠状动脉主干钙化12例(27%),左前降支近中段钙化有29例(64%),左回旋支钙化例数22例(49%),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钙化有24例(53%)。结论:16层螺旋CT可对冠状动脉进行钙化积分并准确显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对 5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采用西门子 16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应用容积再现漫游 (volumerenderingtechnique ,VRT) ,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 struction ,MPR) ,曲面重建 (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 ,CPR)和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等 4种技术重建。结果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 ,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19例 ;无钙化但有软斑块 4例 ;冠状动脉 1、2级分支显示率 10 0 %,3级以上分支显示为 60 %~ 80 %左右 ,4级分支显示 3 0 %~ 5 6%。有 3 0例 3 9支冠状动脉显示程度不同的狭窄 ,其中左主干病变 2支 ,左前降支及分支病变 2 0支 ,回旋支病变 9支 ,右冠状动脉病变 8支。VRT能够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直观、形象、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分布走行情况以及在心脏表面的位置。CPR能显示各支冠状动脉从主动脉起始部到终末端的剖面情况 ,可清晰显示血管的最大直径内形态及管腔有无狭窄 ,以及狭窄段的长度。MPR以连续层面显示各支冠状动脉的节段性形态 ,可于监视器上以电影方式动态观察 ,可以获得冠状动脉各支的完整信息。MIP能显示冠状动脉各支类似于DSA血管的影像 ,可以显示钙化以及管腔形态。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能谱 CT 低辐射剂量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6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A、B 2组,每组30例。A 组使用350 mg I/mL 对比剂、行常规 CT 扫描,B 组使用300 mg I/mL 对比剂、行宝石能谱低剂量 CT扫描。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扫描后 A 组常规重建40%ASiR 序列,B 组重建单能量65 keV、40%ASiR 序列轴面图像,传入 AW4.6工作站重建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测量主动脉窦部(AS)、左主干(LMA)、左前降支近端(LAD-p)、左回旋支近端(LCX-p)、右冠状动脉近端(RCA-p)CT 值,AS 的噪声(SD)、心包内脂肪 CT 值及 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 CTDI、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记录碘摄入量。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ED、碘摄入量、平均 CT 值、SD、SNR、CNR。结果2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和冠状动脉测量段 C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 组的 ED 较 A 组降低约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碘摄入量 B 组较 A 组减少了约16%。结论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时,应用能谱低辐射剂量扫描,重建最佳单能量图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与常规扫描相当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