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喉喑患者血流变学特征 ,验证“金瘀不鸣”理论。方法 :对比观察声带息肉、小结患者及慢性喉炎患者各 30例之血流变学特征 ,并观察两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 :声带息肉、小结患者血粘度比慢性喉炎患者明增高 ,其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痰凝证型为主。结论 :慢喉喑 (声带息肉、小结 )患者以血液粘度增高为特征 ,支持“金瘀不鸣”理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采集经UDCA治疗12个月以上的229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UDCA应答标准,分为UDCA应答组与UDCA应答不佳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PBC证素以及证型,分析中医证候特征与UDCA应答不佳的相关性。结果:①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病位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脾肾胃;病性证素按照频数由高到低排列为:湿热、血瘀气滞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水停精亏。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胆证素和湿证素频率比UDCA应答组的患者显著增加(P0.01)。②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证型按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16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气虚证(13例)、肝郁血瘀证(13例)、肝肾阴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7例)、肾虚寒湿证(7例)、湿热中阻证(7例)。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型在UDCA应答不佳组患者中频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胆证素、湿证素与UDCA应答不佳有一定相关性,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是UDCA应答不佳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伴咽喉反流病(LPRD)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证型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就诊的159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LPRD者(观察组)79例,不伴有LPRD者(对照组)80例。均完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记录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食管动力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证型比较:按5个中医证型(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虚湿热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实证、虚实夹杂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动力指标比较: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对照组,实证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实证对照组,虚实夹杂证观察组弱蠕动百分率高于虚实夹杂证对照组(P<0.05)。食管动力障碍类型比较:观察组无效食管动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LPRD的GERD患者证型分布与对照组不同,以气郁痰阻证更为多见,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更高,无效食管动力更多,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发作性偏头痛(EM)与慢性偏头痛(CM)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不同中医证型对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发作性偏头痛病人(EM组)52例,慢性偏头痛病人(CM组)50例;选择50名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组)。检测3组的CGRP、SP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性。分析EM组和CM组病人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及不同证型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的差异。结果 CM组发作间期的CGRP、SP水平明显高于EM组发作间期的水平,且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分布比较,CM组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出现率明显高于EM组,痰浊内阻证出现率明显低于E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型与CGRP、SP水平分析,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病人外周血CGRP、S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GRP、SP水平升高可能是EM进展为CM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全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初治的182例术后Ⅲ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患者均定期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析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CRP)、NLR、PLR、LMR的相关性。结果:(1)182例胃癌患者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胃阴亏虚证(27.5%)、脾肾阳虚证(20.8%)、肝气犯胃证(15.4%)、气血两亏证(14.3%)、痰瘀互结证(11.0%)、湿热内蕴证(11.0%);(2)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63岁(中位年龄)的占比高于其他4个证型;不同中医证型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以男性居多,肝气犯胃证以女性为主;不同中医证型间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干预对冠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慢血流患者,中医辨证阳虚血瘀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加温阳活血方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中医证候、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P-选择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86.9%(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提高冠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推测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IMT检查、中医辨证分型。根据IMT值分为斑块形成组(31例,IMT≥1.5 mm)、IMT增厚组(60例,1.0 mm≤IMT<1.5 mm)、IMT正常组(42例,IMT<1.0 mm);按中医证型分为气虚痰瘀证、气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瘀证、气虚血瘀证、肺脾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比较各组血清Hcy、CRP及LDL-C水平。分析高血压中医证型、IMT与LDL-C、CRP、Hcy的关系。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增厚组比较,斑块形成组LDL-C、CRP、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湿证高血压病人血清CRP、Hcy、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Spearma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8.
稳心颗粒与慢心律对照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慢心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及24h动态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室性早搏分级及室性早搏次数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63.33%和53.33%、5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所致室性早博疗效与慢心律对比无差异,但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慢心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1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及非冠心病组(6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虚血瘀四型,比较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TC、LDL-C、载脂蛋白B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TC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常见,痰浊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痰阻心脉证中血脂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惠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就诊的内镜下病理确诊CAG的患者206例,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和焦虑抑郁评定,并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206例CAG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脾胃湿热证次之。各中医证型与焦虑程度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胃络瘀血证与脾胃虚弱(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抑郁程度的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AG患者以脾胃虚弱(寒)证为主,其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的发生和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两两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中医治疗心脑同病病人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采集病人的基线特征、中医证型、舌脉象及主要临床症状等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入选66例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和水凌心肺证较少见,其中痰阻心脉证29例(43.9%),心血瘀阻证9例(13.6%),阳气虚衰证1例(1.5%),心肾阴虚证1例(1.5%),水凌心肺证1例(1.5%)。中医证素分布以痰证和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虚证最少,其中痰证29例(43.9%),血瘀证9例(13.6%),虚实夹杂证14例(21.2%),虚证7例(10.6%)。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临床心脑同病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促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与消化性溃疡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5型:气滞证33例、郁热证32例、阴虚证32例、虚寒证30例、瘀血证31例;健康体健者30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静脉血GAS与SS.[结果]①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血浆GAS、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GAS、SS水平下降的顺序是:瘀血证>郁热证>气滞证>对照组>阴虚证>虚寒证;③中医证型比较:虚证与实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虚证与虚证、实证与实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AS、SS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的血浆水平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辅助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HC患者中医证型与白细胞介素28B(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分子学机理。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45例住院CH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ALT、AST、GGT、DBil、TBil、ALP和Alb)、HCV RNA含量,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CHC患者IL28B SNPs(rs12980275、rsl2979860、rs8099917和rs10853728)基因型,并与23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用SPSS 20.0软件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245例CH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最多(177例,72.2%),其余证型分别为瘀血阻络证(38例,15.5%)、肝肾阴虚证(22例,9.0%)、肝胆湿热证(7例,2.9%)和脾肾阳虚证(1例,0.4%);肝郁脾虚证患者在年龄、AST、DBil、TBil、ALP和HCV RNA含量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多见于年轻的、肝功能损伤程度较轻和HCV RNA含量较低的患者;肝郁脾虚证CHC患者的rs12980275 AA基因型和rs8099917 TT基因型和rsl2979860 CC基因型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P0.01),IL-28B 5N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年龄和肝功能某些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差异,CHC患者中医证型与IL-28B基因某些位点的多态性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内皮素和心钠素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中医证型与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关系。方法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型(18例)、痰浊壅塞型(15例)、心肾阴虚型(11例)、气阴两虚型(13例)以及正常对照组(30名),分别检测其血浆ET和ANP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中医各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较正常对照组ET和ANP明显增高(P<0.01);中医各证型间ET和ANP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浆ET和ANP存在差别;血浆ET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IL28B基因SNP进行分型,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IL28B不同等位基因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肝脏生化、APR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10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的IL28B基因rs12979860 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完善其肝脏生化、血常规及B超检查,并对其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等位基因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不同证型的肝脏生化情况、APRI评分。结果: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IL28B基因分型中CC型占90例,此分型中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者最多(37例,占41.1%),其AST及APRI评分比其他证型组明显升高,且其发生肝硬化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IL28B等位基因为CC的慢性丙肝患者中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的患者较其他证型患者肝脏生化异常最明显,APRI评分最高,提示肝肾阴虚组患者潜在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究H型高血压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H型高血压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将150例病人分为痰湿壅盛证组(76例)与非痰湿壅盛证组(74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再将痰湿壅盛证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病人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组、B组、C组3组,检测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结果,以Gensini积分法为评判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型高血压病人痰湿壅盛证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阳性百分比为86.84%,明显高于非痰湿壅盛证组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3组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往往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以中医证型痰湿壅盛证最为明显。中医痰湿壅盛证病人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应通过中医辨证指导治疗,加强对H型高血压病人Hcy水平的管理,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脑肠肽变化的关系,并探讨脑肠肽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78例G E R 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中虚气逆证、气滞血瘀证,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随机对部分入组患者进行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内皮素(endothelin,ET)、促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表现有关:178例G E R D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 e f l u x esophagitis,RE)及NERD组间比较,RE组肝胃郁热证较NERD明显升高(P0.05),NERD组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较RE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存在多组脑肠肽水平异常.RE组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ERD组VI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血浆VIP水平、MTL水平与中医分型有关:肝胃郁热证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组(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痰气郁阻证、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结论:血浆VIP、MTL可能参与了GERD的发生、发展,肝胃郁热证在GERD中医分型中发生率最高,也更容易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血浆VIP、MTL水平差异与中医证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及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血管相关科室住院的女性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221例,按民族分为两组(维吾尔族91例、汉族130例)。入选后记录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中医证型判定由医院心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结果 1维吾尔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秽浊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汉族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秽浊痰阻、气阴两虚、其他证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秽浊痰阻、气虚血瘀以多支病变为主,气阴两虚以双支病变为主,气滞血瘀以单支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冠心病患者气滞血瘀证以A型病变为主,秽浊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以B型和C型病变为主,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