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开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病人4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支架取栓(支架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桥接治疗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2组疗效,根据2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变化比较2组有效性,并观察病人90 d mRS预后、不良反应和病死情况。结果2组14 d有效率比较显示,累积有效率均较高(77.78%,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桥接治疗组14 d基本治愈和显效总比例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2组病人入院到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1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P < 0.05)。结论单纯支架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均能快速开通颅内闭塞大动脉,桥接治疗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中的疗效及对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泉州德诚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静脉溶栓桥接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再通情况、取栓次数、再通时间、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神经凋亡指标[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结果: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情况、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及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8 h及72 h,观察组血清BD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及神经凋亡指标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观察至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率与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6.02±1.13)分低于对照组的(7.59±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Lp-PLA2、PON-1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SE水平(9.86±2.7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完全再通15例(79.0%),部分再通2例(10.5%),未开通2例(10.5%),开通率为89.5%。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5%),死亡2例(10.5%)。17例患者术后mTICI靶血流可达2b~3级,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5、35.83,均P=0.00)。出院时和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P>0.05)。结论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行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4.44%(38/45),高于对照组的42.86%(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0、60、90 d,观察组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机械取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NIHSS、mR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8.
姚志国 《当代医学》2021,27(12):98-100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2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69%,高于对照组的31.03%;观察组死亡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BS、MR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后,观察组BBS、MRS、BI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观察组BBS、MRS、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和30 d后,观察组评分减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8%(P<0.05).结论 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死亡率较低,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73-75
目的观察新型支架取栓术(Solitaire AB型支架)对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拟行急诊新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32例,观察术后脑血管闭塞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 d NIHSS评分,ND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 32例脑动脉闭塞患者经过1~3次取栓,30例成功再通,再通率为93.75%。术后14 d 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FMA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结论新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率较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死亡率低,总体获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2020年1月期间住院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的32例ABAO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90 d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询问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观察支架取栓后基底动脉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2b/3级的比例,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4 h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详细记录大脑后动脉异位栓塞、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90 d均获得随访,预后良好率为62.5%(20/32),其中m RS评分0分6例,1分9例,2分5例,3分2例,4分3例,5分4例,6分3例;32例患者中有26例闭塞血管再通达到m TICI 2b/3级,血管再通成功率为81.25%(26/32),其中13例患者为一次支架机械取栓获得血管再通;术后24 h NIHSS评分平均(3.22±0.71)分,较术前的(12.16±3.25)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应用支架取栓后,出现"无效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支架取栓后责任血管成功再通的病人56例,分为"有效再通"及"无效再通"2组,分析2组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OTR)、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ASPECT评分、拉栓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缩短OTR可以显著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率,ASPECT ≤ 7分的病人支架取栓后,无效再通率显著高于>7分的病人,拉栓次数对于无效再通率有显著影响,拉栓≥ 5次的无效再通率显著高于拉栓 < 5次;不同的取栓次数OTR和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缩短院前及院内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熟练取栓技术减少取栓次数,缩短血管再通的时间,可以减少"无效再通"。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64-76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 9 mg·kg-1,总剂量控制在90 mg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动脉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预后;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7. 50%(31/40)、35. 00%(14/40),总有效率分别为95. 00%(38/40)、75. 00%(30/40),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 679、6. 275,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及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别为7. 50%(3/40)、5. 00%(2/40),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13,P> 0. 05)。观察组患者中预后良好病例数多于对照组(χ2=4. 053,P <0. 05);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20、2. 222、2. 051、1. 013,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使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技术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2021年03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264例,其中前循环229例、后循环35例,均为发病后6~8小时内使用至少一种血管内治疗方式:支架取栓、直接抽吸技术、支架取栓+支架成形术、支架取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直接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血管闭塞部位、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术前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进行随访。结果 ①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mTICI≥2b)为91.3%,其中mTICI 3级65.7%,mTICI 2b为25.6%,mTICI 2a为4.8%,mTICI 1-0级3.9%。②前循环病变入院时NIHSS评分16(12,19),出院时NIHSS评分8(6,11);后循环病变入院时NIHSS评分25(22,32),出院时NIHSS评分10(8,12))。症状性出血转化率8.9%。③90d随访时,mRS≤2为55.7%,mRS≥3为44.3%,死亡率为10.5%。结论 对于动脉硬化狭窄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迅速、有效、安全地再通血管,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于治疗24 h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4 h、3 d的NHISS评分,阻塞血管再通率、残余狭窄率≤30%例数、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阻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4.78%、86.96%,高于对照组的61.76%、67.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5.524/0.019、4.356/0.037)。与入院时比较,2组治疗后24 h、3 d的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F=16.913、5.538,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3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P=3.321/0.001)。观察组残余狭窄率≤30%患者占比为52.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1%(χ~2/P=11.876/0.001);2组在颅内出血率及治疗后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支架取栓对闭塞血管再通状况的临床改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研究组予以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法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术后血管的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41,P<0.05);经治疗,两组mR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且研究组(2.12±0.34)分优于对照组的(2.79±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相比,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更具临床疗效,且有利于提升闭塞血管再通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神经介入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三三四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ICVD患者进行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加用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介入支架取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血清Hcy水平和颈内动脉、椎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 神经介入支架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ICVD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脑组织供血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急性大血管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enosis induced 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患者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ICAS-LVO,且术中置入Enterprise支架的5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情况、血管再通情况、预后和随访结果等。结果纳入的58例患者中男性45例(77.6%),女性13例(22.4%),中位年龄为65(59~69)岁,中位入院NIHSS评分为12(10,16)分。闭塞部位分布: 颈内动脉颅内段6例(10.3%),大脑中动脉M1/M2段33例(56.9%),椎动脉颅内段9例(15.5%),基底动脉10例(17.2%)。术后57例(98.3%)患者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4例(6.9%)患者出现了恶性脑水肿;11例(19.0%)患者发生了出血转化,其中2例(3.4%)为症状性颅内出血。3个月随访,39例(67.2%)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1例(1.7%)患者死亡。34例患者接受了DSA或CTA随访,其中4例(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基础上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取栓后球囊扩张联合Enterprise支架置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