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52例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试验组,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对上述受检者依次进行(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有无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状况;(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了解颈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及斑块形态改变;(3)随访1年。结果52例TIA患者中,TCD检查发现40例(76.92%,40/52)有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多发动脉狭窄(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狭窄)26例(50%,26/52),单发动脉狭窄14例(26.92%,14/52),无狭窄10例(19.23%,10/52)。CDFI检查发现35例(67.31%,35/52)有1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随访1年,48例完成随访的TIA患者中,13例有脑血管事件再发(27.08%,13/48),其中颅内外血管高度狭窄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颈动脉软斑型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高于硬斑型粥样硬化患者(P<0.05)。结论TIA的发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越高,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性也越大。颈动脉软斑型粥样硬化斑块比硬斑型斑块更不稳定,易引起脑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52例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试验组,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对上述受检者依次进行(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颅内血管有无狭窄、闭塞、侧支循环代偿状况;(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了解颈动脉血管有无狭窄及斑块形态改变;(3)随访1年.结果 52例TIA患者中,TCD检查发现40例(76.92%,40/52)有颅内动脉狭窄,其中多发动脉狭窄(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狭窄)26例(50%,26/52),单发动脉狭窄14例(26.92%,14/52),无狭窄10例(19.23%,10/52).CDFI检查发现35例(67.31%,35/52)有1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随访1年,48例完成随访的TIA患者中,13例有脑血管事件再发(27.08%,13/48),其中颅内外血管高度狭窄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颈动脉软斑型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高于硬斑型粥样硬化患者(P<0.05).结论 TIA的发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越高,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性也越大.颈动脉软斑型粥样硬化斑块比硬斑型斑块更不稳定,易引起脑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研究经皮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 行DSA检查58例中54例(93.1%)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47例(81.0%).狭窄在颅外段40例(69.0%),颅内段14例(24.1%).结论 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Moyamoya病诊断价值(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oyamoya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Moyamoya病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42.60岁。发病高峰中30~40年龄段为12例,40~50年龄段10例。做16层螺旋CTA,扫描参数为:250kV,250mA,螺距15,扫描层厚1mm。同时6例又行DSA检查,将其CTA结果与DSA图像进行比较。结果30例中病变累及颈内动脉者共27例,占总例数的90.0%,受累段均为颈内动脉末段。病变累及双侧者26例(占总例数86.7%)。30例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中动脉近端及迂曲扩张的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动脉,狭窄血管显示率100%;清晰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者28例,异常血管网显示率93.3%。30例中有6例同时行DSA检查,两者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A可以清楚显示Moyamoya病脑血管改变特点,包括颅内血管狭窄及脑底异常血管网,可以考虑作为Moyamoya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34例,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与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显示为颅内动脉瘤,2例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率94.12%。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在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前循环动脉瘤18例,后循环动脉瘤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脑梗死3例。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例。结论:在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 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 434例患者中,1 958例(80. 4%)有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814例(33. 4%)为单纯颅内狭窄,297例(12. 2%)为单纯颅外狭窄,847例(34. 8%)为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2 423例患者中共有5 352支狭窄病变,3 656支(68. 3%)位于前循环,1 696支(31. 7%)位于后循环,952支(39. 1%)位于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受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是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年、老年为颅内外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颅外狭窄更常见,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大脑中动脉为最常见的受累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颅外狭窄及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探讨对烟雾病(MM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MRA和DSA表现,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MRA与DSA均发现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DSA对双侧病变检出率较MRA高,还可检测出基底动脉狭窄、椎动脉闭塞及动脉瘤,临床表现与MRA及DSA检测结果有不一致性。结论 MRA是烟雾病筛选诊断、随访的重要方法;临床表现与MRA不一致及疑似病例应及早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及程度。方法:采用DSA对90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颅外段血管有无狭窄以及狭窄部位,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本组90例,血管造影正常18例、烟雾病2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血管狭窄或闭塞70例中,颈动脉系统受累36例(51.4%),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12例(17.1%),锁骨下动脉受累2例(2.9%),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同时受累有20例(28.6%)。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中以椎动脉开口处受累最为常见。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对了解TIA的病因、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儿童烟雾病的特征表现并与核磁共振(MRA)对照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由MRA确诊为烟雾病患儿的TCD检查资料比较分析.结果 6例患者TCD获得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征性,TCD所测出的病变血管与MRA证实的病变部位基本符合. TCD与MRA对照分析结果:①MRA显示血管狭窄,TCD均见相应动脉血流速度增快;②MRA显示血管严重狭窄,TCD显示该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频谱降低或无血流信号;③椎动脉系统因其与颈内动脉系统由后交通动脉相连,当颈内动脉系统出现狭窄闭塞,椎动脉系统血流代偿性增快,也为TCD所证实.结论 TCD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进行追踪观察.对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浆中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和非颅内动脉狭窄组(非狭窄组),测定血浆Hcy水平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狭窄组血浆Hcy水平和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组有13例患者(27.7%)为高Hcy血症患者,而非狭窄组无一例高Hcy血症患者;TG、HDL-C、L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T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81,P0.05)。结论: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上升,且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因此,血浆Hcy可以做为判定脑梗塞伴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36例SSS患者临床资料,以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对照,计算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SSS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TCD检查结果中,Ⅰ级盗血10例(27.78%),Ⅱ级盗17例(47.22%),Ⅲ级盗血9例(25.00%),对照DSA狭窄程度,颈动脉超声诊断对锁骨下动脉盗血Ⅰ级、Ⅱ级、Ⅲ级临床符合率分别为70.00%、82.35%、100%;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狭窄程度总准确率为97.30%;同一狭窄程度下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患者狭窄程度与DSA检查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SSS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普查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研究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检出率、好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行MRA 2 036例患者,确诊动脉开窗畸形25例(开窗畸形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5岁。全部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跃MRA(3D-TOF MRA)扫描,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与伴发动脉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 036例患者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共计25例(检出率1.23%,25/2 036),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1例;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6例;位于大脑中动脉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1例。25例开窗畸形中有6例合并动脉瘤,4例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2例位于大脑前动脉。结论 3D-TOF MRA检查能准确诊断、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2例,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CTA相比,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检查的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8.33%,准确性为89.58%.结论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病变的诊断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其中对颅内段椎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最高.TCD可作为颅内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脑电图变化,同时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狭窄患者51例作为狭窄组,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18)、中度狭窄组(n=18)和重度狭窄组(n=15),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德国DWL型TCD检测仪,结合二氧化碳试验分别测得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脑血流速度,计算脑血管反应性。并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1)颈内动脉狭窄组中患者通过过度换气、吸入CO_2气体、屏气后大脑中动脉的最大速度变化率、平均速度变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吸入CO_2气体后各组MCA血流速度增加率依次减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1例患者中脑电图检查正常者15例(29.4%),异常者36例(70.6%),其中轻度异常16例(31.4%),中度异常包括局限性异常11例(21.6%),弥散异常一侧优势9例(17.6%)。(4)狭窄组的CRP浓度为(3.42±1.09)mg/L,对照组为(1.86±1.5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评估脑血管反应性的简便手段之一。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差,狭窄越严重反应性越差。脑电图、CRP在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大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血管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头核磁血管成像(MRA)或脑血管造影(DSA)评估152名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数,用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数来反映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结果 低同型半胱氨酸组83人,Hcy为(15.31±3.08)?mol/L,病变血管数量:(1.86±1.51)支;高同型半胱氨酸组69人,Hcy为(34.47±21.38)?mol/L,病变血管数量为: (1.52±1.46)支。两组间病变血管数量没有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无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无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只是血管病变过程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GE Innova 3100平板血管造影机对4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正、侧位2D DSA,进一步对感兴趣血管行3D DSA,通过容积再现(VR)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 3D DSA检出39例动脉瘤患者,47枚动脉瘤,2D DSA检出31例动脉瘤患者,35枚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长、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2D DSA出现假阳性动脉瘤3枚,假阴性动脉瘤15枚,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85.2%;3D DSA没有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动脉瘤,评估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在动脉瘤形态、瘤颈尺寸及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的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2D DSA.结论 3D DSA作为脑动脉造影中2D DSA的进一步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3D-MRA)分段采集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特点。方法选择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56.2岁。分别行3D-MRA分段采集技术与DSA技术,并比较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病变的差异;将动脉瘤按直径大小分为2组,即≥3.0mm组和3.0mm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差异。结果 50例患者中,3D-MRA发现颅内动脉瘤25例,DSA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术后复查、烟雾病各5例,脑血管狭窄9例。其中,DSA诊断率为100%(50/50),3D-MRA诊断率为98%(49/50)。3D-MRA与DSA均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脑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可充分观察到脑动脉瘤的准确起源、瘤体大小、颈部宽窄及血管走向等情况,病例中所显示的最小动脉瘤直径3D-MRA约2.6 mm,DSA约2.0 mm,3D-MRA漏诊1例直径约2.0 mm小动脉瘤。3D-MRA与DSA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直径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MRA与DSA血管造影技术相比,3D-MRA与DSA均能较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病变,但是3D-MRA对小于2.0 mm的小动脉瘤易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分辨核磁检查(HRMRI)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HR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类型的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二者的一致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HRMRI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二者的一致性。结果:62例患者中DSA诊断出44例动脉粥样硬化、11例血管炎、7例动脉夹层;HRMRI诊断出43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血管炎、6例脉夹层,符合率90.32%(56/6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64)。DSA检查结果显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27例;HRMRI显示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31例,符合率83.87%%(52/62),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12)。结论:HRMRI可清晰显示管壁与管腔,对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类型的鉴别与狭窄程度的评估均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在颅内动脉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了TCD检测和CT血管造影(CTA),以CTA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对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TCD与CTA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其整体诊断的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为98.57%,阳性预测值为88.46%,阴性预测值为97.03%,诊断符合率为96.48%;而在不同部位诊断中,TCD对于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敏感度高于其他部位(P0.05),在不同MCA狭窄程度中,中、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高于轻度狭窄(P0.05)。结论:TCD应用于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与CTA检查一致性较好,尤其是在中、重度MCA狭窄中,诊断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常规筛查或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