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极及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RHVD)伴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RHVD伴房颤患者,按照摸球法分为研究组(n=60,接受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与对照组(n=60,接受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融时间为(20.63±8.54)min短于对照组的(28.65±8.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研究组为(478.40±58.50)m,长于对照组的(425.32±50.6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21.67%,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率为8.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VD伴房颤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理想,优于单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可缩短消融时间,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后低剂量抗凝的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3年7月选择在我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患者80例,根据每天化验检查的标准化比值( INR)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INR<1.3的有30例,INR≥1.3的为50例,华法林剂量范围分别为1.8±0.4和2.8±1.3mg/d。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5.0%,其中中枢性栓塞4例,周围性栓塞5例,严重性出血3例。其中INR <1.3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应根据INR检测范围尽量给予小剂量华法林口服,从而减少心脏瓣膜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68例,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置换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内科药物治疗,置换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对。结果置换组心功能≤II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心内直视下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加瓣膜置换术治疗并发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之经验。方法8例在心内直视下按照迷宫线路施行射频消融.同时完成瓣膜置换。结果6例术后即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结性及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出院时转为窦性心律。结论以射频消融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3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6~7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膜置换11例。行三尖瓣成形术1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结果: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也至美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参照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联合组接受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并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LVEF、LVD与LVDd指数均优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2年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15.00%,死亡率均为2.5%,其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同期联合房颤双击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10例术后7d内死亡,死亡率为4.5%.其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6例,心室纤颤3例,呼吸衰竭1例,手术早期并发症:低心排综合症42例,心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6.11±3.51)h、窦性心律恢复时间(15.17±4.51)min及住院时间(8.57±1.6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11±4.17)h、(25.66±4.62)min及(12.14±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比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实验于医院内部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单极组和双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射频消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左房内径。结果双极组患者的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都低于单极组(P0.05);双极组的房颤消除率高于单极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左房内径都显著缩小(P0.05)。结论单极与双极射频消融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当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双极射频消融在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上优于单极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心脏彩超结果、手术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房大小(L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F、LA及LVEDD水平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机械瓣膜置换术相比,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心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收治2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房(LA)、右房(R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房颤组患者无论是左房还是右房,均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房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非房颤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功能受损重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因病程长、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故对其体外循环(CPB)的管理要求较高。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共对4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现将CPB管理措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4~68  相似文献   

15.
李忠辉  刘秀燕  曹瑞芳   《四川医学》2024,45(2):118-122
目的 探究房颤射频消融术(RA)对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接受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房颤RA治疗)与对照组25例(保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窦性心律转复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比对照组长,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2 h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48 h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比对照组LVEF[(49.78±2.35)%vs.(45.03±2.17)%]显著上升,LVEDD[(54.93±4.30)mm vs.(57.38±4.16)mm]、LVESD[(39.62±4.37)mm vs.(46.15±5.23)mm]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MACCE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RA能有效改善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功能,提高窦性心律转复率,短期预后好,但可能引发一过性心肌酶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哌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10μg/kg,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哌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并以异氟烷0.5%~1.5%吸入、丙泊酚0.5~2.0μg/ml静脉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后3 min、转机前和术毕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P<0.01),而对心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16例,自动复跳率61.5%。全组均安全转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围术期尽量保护各种代偿机制,以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2例(7.7%),其中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例患者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心胸比≥0.8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0 m...  相似文献   

18.
贾宝成  李长生 《吉林医学》2003,24(3):203-203
已有研究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房颤发生率为80%[1],并都有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随着对心房颤动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2],人们发现房颤是一种起源左心房的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可以诱发房颤,其机制是房颤引起了心房重构包括心房扩大、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方向紊乱等形态和结构的改变(心房解剖重构)以及房颤引起心房肌有效不应期进行性缩短和传导速度减慢等心房电生理学特性改变(心房电重构),并引起心功能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探讨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