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及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RA和65例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RF、RF-IgM、抗CCP及AKA 4种指标。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较高,以RA组为甚;RA组的RF、RF-IgM、抗CCP及AKA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单指标检测RA诊断的敏感性为RF〉RF-IgM〉AKA〉抗CCP,特异性为RF-IgM〉抗CCP〉RF〉AKA。阳性预测值为抗CCP〉RF〉RF-IgM、AKA,阴性预测值为RF〉RF-IgM〉AKA〉抗CCP;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联合检测均以RF、RF-IgM及抗CCP三联及RF、RF-IgM、抗CCP及AKA四联检测为佳,并联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3%及97%,串联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98%及99%。结论 RF、RF-IgM、抗CCP及AKA 4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RF、AKA和抗CCP抗体联检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heum atoid factor,RF)、抗角质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及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 lic c itru 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意义和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3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RF、AKA、抗CCP抗体检测,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RF,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结果:40例RA患者血清中,RF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0%、90.0%,AKA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35.0%、96.7%,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93.3%,联检RF、AKA及抗CCP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07%、99.8%。结论:RF、AKA和抗CCP抗体可作为诊断RA比较特异的血清学指标,三项指标联检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RF对RA的诊断不足,提高RA的阳性诊断率,且有助于疾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RA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100例干燥综合征和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3组研究对象抗CCP抗体、APF阳性率的差异,比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抗CCP抗体、APF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3组患者抗CCP抗体、APF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为RA组、干燥综合征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的IL-18、IL-6和hs-CRP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RA组、干燥综合征组、对照组;RA患者的抗CCP抗体、APF阳性率与IL-18和hs-CRP水平正相关,而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抗CCP抗体、APF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灵敏度为60.53%,特异性为68.87%,明显高于上述指标单项检测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核周因子阳性表达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较高,并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治疗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只SD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大鼠每周给予甲氨蝶呤灌胃3.8 mg/kg,连续6周.大鼠关节炎评分和足趾容积的测定RA疾病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程度;ELISA检测组织中ACCP、RF、TNF-α,IL-1β和IL-17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NKL和OPG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大鼠体质量于实验第4周和第6周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大鼠关节炎评分和足趾容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RANKL蛋白含量显著降低,OPG蛋白含量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ACCP和RF含量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IL-17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甲氨蝶呤治疗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ACCP、RF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单链抗体-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融合蛋白。方法 将hTNF-α的成熟肽cDNA以重组PCR技术融合于胶质瘤单链抗体基因的3′端,构建39ScFv-hTNF-α融合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pET-20b( ),并诱导表达,结果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还原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000,具有识别胶质瘤相关抗原的活发表主TNF-α的抑瘤活性。结论 完成了39ScFv-hTNF-α融合基因的构建,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双功能融合蛋白,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高效免疫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dide,CCP)抗体、抗Sa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的意义,采用速率散...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7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序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灭菌空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2周每周的TNF-α含量、VAS疼痛评分与LK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臭氧治疗后第1周与第2周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12周,治疗组的TNF-α含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NF-α含量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57,P0.01),而与LKSS评分呈负相关(r=0.701,P0.01),但LKSS评分在第7周后才出现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臭氧疗法可以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TNF-α的表达,该途径在疼痛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关节功能恢复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指标,选择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并探讨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抗CCP抗体和GPI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RF用胶乳凝集法,检测了125例RA患者(RA组)、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和3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血清中上述3者的浓度。结果抗CCP抗体、GPI及RF,在RA组分别是:(83.6±45.9)RU/ml、(2.8±2.3)μg/ml和(320.4±208.6)IU/ml;在对照组分别是:(36.2±15.3)RU/ml、(0.19±0.06)μg/ml和(36.3±12.5)IU/ml;在正常组分别是:(19.2±8.6)RU/ml、(0.16±0.08)μg/ml和(19.2±6.5)IU/ml。在RA组中,3者的敏感度分别是64.8%、73.6%和69.6%,特异性分别是92.0%、72.8%和74.4%。结论 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GPI和RF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P<0.01)。抗CCP抗体和GPI有可能成为诊断RA的新指标、RA的血清标志物,对提高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成宇  赵金强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3):360-360,F000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各种自身抗体和炎症介质的异常表达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唾液酸(SA)与RA诊断常用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14-3-3浊蛋白与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34 例RA患者、90 例非RA 关节病变患者及同期4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 和速率比浊法分别检测14-3-3浊蛋白、抗CCP抗体(anti-CCP)、抗RA33 抗体(anti-RA33)、抗Sa 抗体(anti-Sa)和类风湿因子(RF)含量,并分析其对RA 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 水平在RA 组均显著高于非RA 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于绘制各指标ROC 曲线,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RF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831、0.852、0.615、0.706和0.739,均P<0.01;其中14-3-3浊蛋白和anti-CCP 达到中等以上诊断价值,对应cutoff 值分别为2.59 ng/ ml 和24.0 U/ ml; 所有指标中anti-Sa 特异度最强为97.69%,RF 灵敏度最高为83.58%;14-3-3浊诊断RA 的特异度为91.54% 仅稍次于anti-Sa和anti-RA33 抗体,但其敏感度较anti-Sa 和anti-RA33 均高。结论:14-3-3浊蛋白、anti-CCP、anti-RA33、anti-Sa 和RF 在RA 中均显著升高,对RA 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同时,14-3-3浊诊断RA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比自身抗体更有一定优势,可以作为辅助诊断RA 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并分析溶血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nti-CCP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5例RA患者(RA组)、45例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对照组)及3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组)血液标本,平行检测血清Anti-CCP水平;另将RA组全血标本置于-20℃冰箱过夜,使其溶血,检测溶血标本(RA溶血组)血清Anti-CCP水平。结果:RA组血清Anti-CCP水平(476.13±66.75U/ml)显著高于正常组(7.73±3.18U/ml)和对照组(47.17±5.84U/ml),溶血标本血清Anti-CCP水平(573.85±77.17U/ml)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Anti-CCP水平升高,标本溶血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nti-CCP会产生正干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及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建立RA模型(RA组),建立RA模型后灌胃塞来昔布(实验组),RA组及实验组大鼠建立RA大鼠模型,检测大鼠关节炎症指数后,通过多种方法检测病理、滑膜细胞凋亡、TNF-α蛋白水平及阳性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RA33/36抗体,角质蛋白抗体(AKA)及抗核周因子(APF)进行检测,并对这些抗体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RA33/36抗体;采用IF法检测AKA及APF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s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中RA33/36抗体阳性率为35.6%(16/45),AKA(180)阳性率为31.1%(14/45),APF的阳性率为53.3%(24/45)。结论虽然RA患者血清中可出现上述三种抗体,但三者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及骨破坏的加重密切相关,该类抗体阳性患者的病情比阴性患者更严重而且更难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和佐剂诱导型关节炎等是典型的2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但都不表达或不能稳定高水平表达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从而严重影响了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类风...  相似文献   

1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极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  盛丹 《免疫学杂志》2007,23(6):700-701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治疗(指疾病发作的前两年内)能减轻炎症的活动性.而发病的前几个月治疗在质量上明显优于后期治疗.但问题是如何能把要发展成RA的滑膜炎病人与不会发展成RA的病人区分开来[1,2].最近发现,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出现先于R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组织损伤指数(TDL)的影响。方法: 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TNBS/乙醇灌肠诱导SD大鼠结肠炎模型。81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5,A组)、结肠炎组(n=15,B组)、MSCs治疗1组(3×106 MSCs,n=15,C组)、MSCs 治疗2组(5×106 MSCs,n=15,D组)、TNFRⅡ-IgG治疗组(n=6,E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n=15,F组)。采用DAI描述大鼠的表现,大体CMDI描述肠道的肉眼下表现,TDI评价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 MSCs经过3次传代后可纯化。B组大鼠各时点DAI、CMDI和TDI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第6天除A组外各组大鼠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 C组、D组和F组各评分均低于B组(P<0.05),C组评分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天 C、D、E和F组评分均低于B组(P<0.05),其中F组评分最高(P<0.05),E组次之(P<0.05),D组评分最低(P<0.05)。结论: MSCs、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灌肠液可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第14天的DAI、CMDI和TDI指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MSCs,其次是TNFRⅡ-IgG,美沙拉嗪灌肠液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原核表达抗人白细胞介素-1β单链抗体(IL-1βscfv)与TNF-α可溶性受体的融合蛋白,并分析其生物学活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扩增了人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胞外区基因片段,与抗人IL-1βscfv通过抗体铰链区融合,克隆至pET27b(+)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ET-IL-1scfv:TNFR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表达.从包涵体中纯化得到IL-1scfv:TNFR1蛋白,进行IL-1scfv:TNFR1的鉴定及活性检测.结果 ELISA结果证明,IL-1scfv:TNFR1可以分别结合hIL-1β和hTNF-α,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表明IL-1scfv:TNFR1的单链抗体部分和可溶性受体部分可以各自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免疫斑点分析证明,IL-1scfv:TNFR1与hTNF-α结合后仍可以结合hIL-1β,具有同时结合hIL-1β和hTNF-α的两种靶分子的能力,表明IL-1scf:TNFR1的两个部分不会相互影响与靶分子的结合.活性测定结果表明,IL-1 scfv:TNFR1可以有效封闭肿瘤坏死因子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具有显著抑制hIL-1β促进L929细胞增殖的活性,IL-1scfv:TNFR1对两种靶分子的拮抗作用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够同时结合hIL-1β和hTNF-α两种靶因子的双特异性IL-1 scfv:TNFR1融合蛋白,并能有效抑制hTNF-α和IL-1β的生物活性,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1材料和方法1.1对象分为2组:(1)实验组:为60例肺结核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16~72岁,平均39岁。住院时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均呈阳性(┼~),43例PPD试验呈强阳性,17例呈中等或弱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浸润型病变(范围1~4个肺野),17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全部患者均采用短程化疗方案(2HRZS/4HRE)进行治疗,合并胸腔积液或空洞者适当延长治疗时间3个月。(2)对照组:为30例经体检合格的健康献血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3~46岁,平均31岁。其中18例PPD试验呈阴性,12例呈弱阳性。1.2材料γ计数仪(FG-2003型)为西安262厂产品。TNF-α检测试剂盒购自中…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表现:滑膜炎、软骨破坏,不常累及膝关节,但65%-75%的患者最终将累及双侧膝关节,90%以上的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膝关节受累。关节活动度: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背景:以往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关节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4例(64膝),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生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该研究已获得常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 < 0.01),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明显降低(P < 0.01);②术后1例患者发生感染,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结果证实,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血沉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ORCID: 0000-0003-1810-3780(周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