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肥胖对蒙古族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探讨TyG与肥胖对高血压的交互作用。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内蒙古部分地区的蒙古族人群共计381人,对其进行基线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yG与高血压风险间的关系;计算相加交互作用分析TyG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围身高比值(WHtR)对高血压的交互作用;计算TyG及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WHt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其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结果 与低TyG相比,高TyG的患者年龄更大、BMI及血压更高,同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WHtR随着TyG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空腹血糖后,高TyG组与超重/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低TyG组和BMI正常组的1.882倍(95%CI 1.250~3.108)和2.377倍(95%CI 1.757~7.462)。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以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40岁及以上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对其中数据完整的10 375名居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按照WHO标准界定肥胖和超重者。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BMI与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超重以及肥胖状态对于各种代谢相关性疾病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人群的BMI均值为25.1±3.3,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2.92%和7.2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随着BMI水平的上升,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随之增加(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之下降(P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市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并探讨成人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危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温州市11个区县随机抽取年龄≥18岁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的关联。率的标化采用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共调查42 747人,有效问卷41 054份,有效率96.04%。居民标化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5.9%、5.9%、42.3%,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以无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参照,超重+中心性肥胖、肥胖+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2.475(95%CI 2.330~2.628)、4.140(95%CI3.751~4.570)倍,糖尿病+肥胖+中心性肥胖及血脂异常+肥胖+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无糖尿病或血脂异常,无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者的6.298(95%CI 5.086~7.800)和4.159(95%CI3.633~4.763)倍。结论 BMI和腰围的增加均能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患病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肥胖指标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淞南社区3 356名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等。将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重指数(BMI)与TyG指数分别相乘,生成TyG-WHR、TyG-WHtR及TyG...  相似文献   

5.
腰围/身高比值与非肥胖者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用于对非肥胖者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体质指数(BMI)<25的健康体检者,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肥胖指数---WHtR、BMI、腰围及腰臀围比与血压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后各肥胖指数每升高1个标准差患高血压风险的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数预测高血压的效能。结果:偏相关分析显示,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各肥胖指数与血压显著相关,男、女性均以WHtR的相关系数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HtR预测高血压的OR值最大;ROC曲线分析显示,男、女性均以WHtR预测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WHtR是有效的预测非肥胖者高血压的中心性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腰围/身高比超标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危险程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542名年龄35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患病率相关。(2)WC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高于BMI。(3)在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中WC与腰围/身高比(WHtR)的关系最密切。结论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比例更高,WC和WHtR均可作为评估腹型肥胖的指标,控制体重减少腹型肥胖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东莞市长安社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东莞市长安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脂异常与高血压患病率、不同高血压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东莞市长安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为37.8%,男44.7%,女31.7%。血脂异常率为42.2%,男48.3%,女36.8%,均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并且男性高血压患病率、血脂异常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三酰甘油升高、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肥胖、超重均与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正相关,其中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及其不同亚型间显著相关。结论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心脑血管系统。合理的联合防控、治疗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均呈现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偏远农村地区成年人群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等肥胖指标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现场年龄≥18岁的研究对象11 34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分析人群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分别按BMI、腰围和腰臀比分层,评价不同类型肥胖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6.3±21.4)和(80.9±13.4)mm Hg,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女性(均P0.05);高血压患病率为32.1%,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5.7%比29.3%,P0.05)。随着BMI、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BMI18.5、18.5~24.0、24.0~28.0、≥28.0 kg/m2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0%、24.7%、37.3%、54.0%;腰围70、70~80、80~90、90~100、100~110、≥110 cm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4.7%、20.9%、30.1%、43.1%、55.4%、70.7%;腰臀比0.75、0.75~0.80、0.80~0.85、0.85~0.90、0.90~0.95、0.95~1.00、≥1.00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5%、20.7%、25.4%、32.0%、39.2%、46.1%、53.0%;均P趋势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民族、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偏远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随着BMI、腰围和腰臀比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性别、年龄、民族、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甘肃陇西县≥35岁的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分层随机抽取陇西县5个社区≥35岁的居民共12040例,对所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并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计算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调查对象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标化后高血压患病率为26.8%,男性为28.3%,女性为2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盐摄入量(OR=2.403,95%CI2.066~2.759)、超重(OR=1.566,95%CI1.417~1.730)、高血糖(OR=1.700,95%CI1.303~2.217)、总胆固醇(OR=2.617,95%CI2.294~2.986)、三酰甘油(OR=2.147,95%CI1.960~2.351)、脑力劳动(OR=0.640,95%CI0.490~0.830)、吸烟(烟龄>10年)(OR=1.567,95%CI1.413~1.738)、饮酒(每周>2次)(OR=1.372,95%CI1.340~1.479)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陇西县35岁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男性、高盐饮食、超重及肥胖、高血糖、腰围超标、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地区30岁以上人群3343例,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地区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34.6%和10.0%,男性超重率显著高于女性(40.4%比30.7%,P0.05);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在70岁以前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显著增高,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体重人群比较,青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显著升高(P均0.01);中老年(40岁)超重和肥胖人群血压、腰围、TC、LDL-C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和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1,0.218,0.238,0.068,0.120,0.135,P均0.01),与TG和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均=-0.069,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腰围、性别、年龄、DBP、HDL-C、FBG显著相关。控制年龄、性别、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OR=2.283,95%CI 1.915~2.721)和肥胖(OR=4.419,95%CI 3.329~5.865)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超重(OR=1.356,95%CI 1.160~1.584),肥胖(OR=1.691,95%CI 1.319~2.167)],P均0.01。结论:福建沿海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方法利用江苏省2010年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新发现高血压患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运用双变量相关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江苏省成人新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35.3%,男性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成正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χ2=129.67,P0.05)、中心型肥胖(χ2=157.05,P0.05)、BMI(χ2=176.21,P0.05)、腰围(χ2=187.73,P0.05)、腰身比(χ2=221.49,P0.05)和体脂百分比(χ2=155.22,P0.05)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每增加1个标准差(SD),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增加59%(OR=1.59,95%CI:1.50~1.70)、60%(OR=1.61,95%CI:1.50~1.71)、68%(OR=1.68,95%CI:1.57~1.79)和149%(OR=2.49,95%CI:2.21~2.80)。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等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依次升高。结论 BMI、腰围、腰身比和体脂百分比与高血压患病相关,高血压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新疆克拉玛依市胜利社区抽取40~75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0.5 h(0.5hPG)和2 h血糖(2hPG)等。结果:在完成的2 000名调查者中,有效调查1 991名,其中汉族1 214名,维吾尔族777名。①两民族之间年龄、舒张压、总胆固醇没有差异。维吾尔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FPG、0.5hPG、2hPG、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汉族(P<0.01)。②维吾尔族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与汉族相比无差异,维吾尔族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患病情况与汉族不同,其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防控任务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机关单位成年人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市机关单位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人,共8 867人。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7.24%。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①父或母亲有高血压,②双亲均有高血压)、腰围、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和和体重指数(超重,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64、2.007~2.387,1.816、1.490、1.386、1.408,1.323~2.482,P0.001,其中肥胖比超重,父母双方患高血压比单亲患高血压风险更大。结论:年龄、家族史、腰围、血糖、尿酸、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是北京市机关单位职工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用于2型糖尿病(T2DM)评估腹型肥胖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4ll例,测血压、血糖、血脂、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BMI、WHtR及腰臀比(WHR),分析WHtR、BMI、WC及WHR与身高的关系,各肥胖指数与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1)WHtR与血压、TG及HDL-C的相关程度均大于与BMI、WC、wHR的相关程度。WHtR与高血压、高TG及低HDL-C均显著相关。结论WHtR升高与血压、血脂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腹型肥胖及预测T2DM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2004年结果相比较,了解目前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常住男性居民2235人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按照同一人口标化后,2009年男性高血压患病标化率为39.6%,较2004年32.1%明显增加(P<0.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P<0.01),50岁以后高血压的患病率较50岁以前明显升高(P<0.01)。2009年男性正常组和高血压组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均较2004年有所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脂代谢紊乱、血尿酸、血糖水平、高血压家族史为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与2004年相比,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增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家族史为男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泸州市社区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病情况。方法:通过多级抽样方法,对泸州市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体质量指数(BMI)≥28.0为肥胖,24.0~27.9为超重。结果:共收集有效资料4 445份,平均BMI为24.1±3.4,男性与女性BMI不同(P<0.001)。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8.25%、12.78%;各年龄段超重率不同(P<0.05),60~69年龄段超重率最高(P<0.05),随年龄的增长,超重率有下降趋势(P<0.001);男、女性肥胖率分别为10.01%、14.69%(P<0.001),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等患病率随BMI升高而增加(P<0.05),在超重、肥胖组的患病率高于BMI<24.0组(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超过50%,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达40%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问题严峻,控制老年超重和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以金昌队列为研究平台,共纳入8183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基线BMI、腰围不同组别高血压的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基线正常BMI、腰围作为参照,分析不同BMI、腰围水平高血压发病风险(HR)及95%CI,进一步分层分析不同性别BMI与腰围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2.29年,8183例随访对象中新发高血压1158例,累积发病率为14.2%,标化累积发病率为14.5%,发病密度为8.10/100人年;以正常BMI、腰围作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中超重、肥胖以及中心型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HR值(95%CI)分别为1.52(1.26~1.82),2.30(1.80~2.94),1.30(1.07~1.57);在女性中,分别为1.43(1.13~1.81),1.61(1.14~2.29),1.34(1.06~1.7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BMI、腰围与高血压发病存在正向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P0.01)。当BMI正常合并中心型肥胖时,男女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为两者均正常的1.30倍(95%CI 1.01~1.68)和1.44倍(95%CI1.05~1.97);当BMI肥胖合并中心型肥胖时,男女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为两者均正常的3.12倍(95%CI 2.35~4.14)和2.08倍(95%CI1.44~3.00)。结论 BMI与腰围同时增加会提高人群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其联合作用大于两者的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腰围/身高比值:预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和评价腰围 /身高比值 (WHtR)作为腹型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高血压风险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利用 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 11742例人群数据 ,分析WHtR、体重指数 (BMI)、腰围 (WC)和腰臀围比 (WHR )与餐后血糖 ( 2hPG )、血压的相关关系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判断最佳切点 ;多元logisitc回归分析比较四个指标对糖尿病、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 1)WHtR与BMI的人群分布特征均无明显性别差异。 ( 2 )WHtR与WC呈高度正相关性 (r =0 .94,P <0 .0 0 0 1) ,WHtR与身高相关性比WC明显减弱 (r =-0 .0 8vsr =0 .2 5 ) ;WHtR与 2hPG、血压的相关性和WC相近。 ( 3 )四个指标中 ,ROC曲线下面积WHtR最大 ,最佳切点为 0 .5 0 ;与WC和WHR相比 ,WHtR有更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尤其在BMI <2 5的人群。 ( 4 )多因素调整后 ,WHtR≥ 0 .5的糖尿病、高血压风险比值比分别为 :1.90 ( 1.3 8~ 2 .63 )和 2 .13 ( 1.77~ 2 .5 6) ,WHtR与BMI是四个指标中最重要的预测因素。结论WHtR计算简单 ,无性别差异 ,与腰围高度相关 ,受身高影响小 ;WHtR≥ 0 .5可有效预测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在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基础上 ,可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北京社区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情况.方法 对9786例"首都社区居民胆固醇教育及控制"项目受调查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体质指数将受调查者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3类人群.根据晨起空腹血浆化验结果,评价3类人群各型血脂指标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评价血脂异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 (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体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0.18、-0.26和0.35(P均<0.01).(2)随体质指数增加,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上升.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人群标准化后,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分别为23.9%、43.3%和65.4%,女性分别为17.9%、29.2%和42.3%.血脂异常患病率肥胖男性高于肥胖女性(65.4%比42.3%,P<0.01).患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男性肥胖者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6、2.9、2.4及2.7倍,而女性肥胖者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3、1.9、1.7及2.1倍.(3)血脂异常患病知晓率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男性分别为20.8%、27.8%和25.2%(P>0.05),女性分别为34.6%、34.5%及29.4%(P>0.05).结论 肥胖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但其患病知晓率仍然较低.应将肥胖人群,尤其是年轻男性肥胖者作为降脂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20.
北京社区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北京社区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及知晓情况.方法 对9786例"首都社区居民胆固醇教育及控制"项目受调查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体质指数将受调查者分为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3类人群.根据晨起空腹血浆化验结果,评价3类人群各型血脂指标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评价血脂异常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结果 (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体质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0.18、-0.26和0.35(P均<0.01).(2)随体质指数增加,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逐渐上升.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人群标准化后,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分别为23.9%、43.3%和65.4%,女性分别为17.9%、29.2%和42.3%.血脂异常患病率肥胖男性高于肥胖女性(65.4%比42.3%,P<0.01).患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风险男性肥胖者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6、2.9、2.4及2.7倍,而女性肥胖者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1.3、1.9、1.7及2.1倍.(3)血脂异常患病知晓率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男性分别为20.8%、27.8%和25.2%(P>0.05),女性分别为34.6%、34.5%及29.4%(P>0.05).结论 肥胖者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但其患病知晓率仍然较低.应将肥胖人群,尤其是年轻男性肥胖者作为降脂干预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