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忠  钟福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8-970
目的对2004年以来,本中心在采血量、献血者队伍的构成、献血者流失的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自2004年以来,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在逐年攀升;多次献血者(资料库数据显示有2次或以上献血记录的献血者)的比例以2004年最高,而在2005年大幅回落,随后逐年有所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多次献血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但是,多次献血者的总人次仍比2009年有所增加;献血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12%以上的献血者因为献血前筛查不合格而被淘汰。结论本中心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广州地区56~ 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广州市安全实施高龄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的56~ 60岁献血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特征.结果 观察期间广州地区56~60岁献血...  相似文献   

3.
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法》颁布以后 ,无偿献血已渐成社会共识 ,妥善管理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与档案尤为重要。目前 ,血站大多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因此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内容。1 无偿献血者档案安全管理的必要1.1 避免数据流失 血站是一个法制性很强的单位 ,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不断充实 ,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输血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一些日后的官司纠纷。无偿献血者档案中各项纪录的原始真实、完备可查作为一个历史的记载与见证具有长期甚至永久性的保存价值。1.2 保障无偿献血者的爱心回报 参照《献血法》对无偿献血者的奖励…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连市无偿献血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6月(COVID-19疫情期间),于大连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1 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2019年2月至6月(非COVID-19疫情期间),于本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34 311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为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提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数、献血次数、献血间隔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逐步深入开展,襄樊市已于2002年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有力地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由于人们对捐献机采成分血液的认识不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之机采成分血液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动员机采成分血液的献血者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7.
建立献血者档案查询制度前后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站自2004年1月1日起,对采供血全过程及献血者档案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对再次献血者采血前作既往献血信息查询,包括复检是否合格、血型(包括Rh血型)、采血间隔以及主要社会属性等以前掌握的全部献血信息[1],并将上一次献血信息的查询结果替代初筛,提高了整个采血过程的工作效率,减少初筛试验的费用,降低了血液报废率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利于无偿献血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现将献血者档案查询制度实行前后的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由互助献血者向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的工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本市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2 035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35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截止2015年6月底,有432例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率为21.23%,此转变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体重越大和每次献血量越多,转变率越高。公务员、教师和医护人员的转化率最高(40.00%)。结论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次献血量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单采成分血临床用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单靠宣导式招募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要.我们从调查单采成分者人群分布人手,抓住重点人群,依托全血招募为平台,实施了从采前动员到采后询访的一整套单采成分招募方案,对单采成分招募长效机制的建设和献血队伍多元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血肿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采血小板时,部分献血者会发生献血反应,其中以枸橼酸盐中毒为主,有报道为17.2% .而关于机采血小板发生血肿的情况报道较少,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由于机采血小板需时较长,采血针头要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因此,血肿的发生率较采全血高.一旦发生血肿,不仅干扰机采血小板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增加献血者的痛苦.为此,笔者总结了本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血肿的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6年开始本站要求献血者每次献血带上身份证,并在采血前对献血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和登记。近期我们发现有55名再次献血者所持身份证与电脑资料库的"姓名"栏或"身份证号码"无法一一对应,不符合率2.61‰,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建立招募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战略的首条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并认为固定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发展之本。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安全的血源。为此,采供血机构应充分认识从低危人群采集血液的重要意义,积极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采集的血液充足、安全;同时建立固定献血者招募机制,预防库存血液严重偏型或突发事件紧急状况下采集充足的血液。本站于2002年取消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4.
影响株洲市居民再次献血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株洲市居民再次无偿献血的现状以及相关的认知、态度等影响因素,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09年5~9月随机抽取株洲市1 05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献血经历、献血动机、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对献血行为的态度、获取献血知识的信息来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设计,本次研究共抽取1 050名自愿献血者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1 001人(95.33%)的有效问卷。在1 001名有效调查对象中,初次献血者有528人(52.7%),再次献血者有473人(47.3%)。再次献血者中以男性、18~30岁年龄段、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学生和大中型企业公司职员以及军人所占比例较初次献血者高,再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不论是初次献血者还是再次献血者,获取无偿献血的信息的主要来源都是广播电视、血站工作人员和宣传资料,参加自愿献血的主要动机都是奉献爱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再次献血者的年龄以18~30岁年龄段为主,性别分布中男性再次献血显著高于女性,文化程度对再次献血有显著影响,高中以上者再次献血比例较高。结论发展农村献血者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感染者的献血次数、重复检出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等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与血液安全的关系,为制定献血者筛查和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次抗-HIV(1+2)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者,将血样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检测,反馈阳性者列入HIV感染者统计.结果 96 884例献血者经确认抗-HIV阳性者195例,阳性率为0.20%.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36%;重复献血者阳性率o.04%,初次献血者感染率与重复献血者感染率有明显差异,21~40岁献血者感染率与18~20岁及41~50岁组相比感染率明显偏高,职员、工人、其他人群感染率较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佤族和拉祜族献血者感染率明显偏高.结论 临沧市献血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率有明显差异,通过加大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加强献血适宜人群的筛选,对重点人群加强血液安全和防艾知识的宣传力度,是目前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高校学生献血服务质量,为提升高校献血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SERVQUAL量表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宜昌市3所高校的学生献血者的献血服务质量感知,分析高校学生献血服务的改进方向。结果按高校学生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期望分值排序依次为:保证性、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移情性。实际感受分值排序为:可靠性、移情性、有形性、保证性、响应性。各维度的质量得分排序依次为:移情性>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结论高校献血服务需从保证性、有形性和响应性3方面加以改进,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满足高校学生献血者期望,促进献血者保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液筛查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探讨合适的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4~2006年,抽取奉贤区血站血液HBsAg不合格的标本148份和抗-HCV不合格标本82份,经复检、酶免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确证,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分析HBsAg和抗-HCV假阳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结果确证116份标本为HBsAg真阳性,23份标本为抗-HCV真阳性,HBsAg和抗-HCV复检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18.24%和54.88%,确证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0和10.98%。结论针对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抗-HCV筛查的意义大于HBsAg筛查;在确定归队方案时,应先排除试剂以外的因素所致的假阳性,以节约确证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同分为甲乙2组,献血人群分为全血献血人群、单采献血人群,主要研究饮酒、服用药物、月经生理期、既往病史、体重不达标、体温异常、脉搏异常、血压异常、乳糜血、血红蛋白(Hb)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阳性、艾滋病毒抗体(抗-HIV)阳性、其他等16个延迟献血原因。根据分组、献血人群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序不同,分别收集延迟献血率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在第1、第2、第3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血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8.57%)低于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10.79%);甲组不同年度不同献血人群的延迟献血率中位数均高于乙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所报告的排在前3位的延迟献血原因数据中,全血献血人群涉及11个,较单采献血人群多了饮酒、服用药物、脉搏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特征,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广州血液中心保密性弃血献血者人群性别、年龄、献血次数、教育程度、弃血原因、血液检测结果和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情况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 2015—2018年共有72人次要求保密性弃血,发生率为0.0059%(72/1 221 947),其中18—30岁年龄段(69.4%,50/72)、首次献血(72.2%,52/72)、高中以下教育程度(36.1%,26/72)献血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人群;高危性行为(33.3%,24/72)是保密性弃血的首要原因;与非保密性弃血献血者相比,保密性弃血献血者HBsAg(OR=1.862)及抗-HIV(OR=60.159)阳性率较高,重复献血者抗-HIV阳转率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OR=332.11,P<0.001)。结论保密性弃血是保障血液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应重点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详细献血前健康征询,排除高危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方法及可行性,寻求血源流失与血液安全的平衡。方法筛选符合本站归队条件的既往献血者重新采集标本(时间间隔≥6个月),先进行常规ELISA检测及NAT检测,若均无反应性,则送检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实验及补充实验。结果 2014年1月~2018年4月共计召回献血者166例,其中63例标本在本站常规检测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同既往屏蔽项。103例ELISA检测及NAT检测均无反应性标本送检省血液中心,其中83例确证阴性,可以归队。83例中31例再次献血,13例多次献血。结论目前ELISA检测+NAT实验结合确证实验,很大程度保证血液安全,又使得部分假反应献血者,尤其是灰区及弱阳性的假反应献血者得以再次回归献血者队伍,对促进无偿献血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