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病证组)、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组(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灌服伤阴药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滋补脾阴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5 d。取大脑皮质、海马及胃、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观察各组丙酮酸脱氢酶1α(PDHE1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病证组大鼠皮质PDHE1α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皮质和胃组织PDHE1α较病证组升高(P0.05)。各组大鼠海马及肝组织中PDHE1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补脾阴方药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及胃组织中PDHE1α蛋白表达,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大鼠空肠组织黏蛋白(MU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采用复合方法建立脾阴虚证动物模型,连续38 d,滋补脾阴方药组于造模第25~38日予滋补脾阴方药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空肠组织MU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肠组织MUC2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MUC3和MUC5A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MUC2蛋白表达有上调趋势,MU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MUC5AC蛋白表达有下调趋势。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改善脾阴虚模型大鼠MUC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周雯  战丽彬  李媛 《河南中医》2022,42(1):71-75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大鼠胃肠激素及胃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饮食不节、过度劳倦、温里药伤阴的方法构建脾阴虚证大鼠模型,连续给予相应药物2周.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脾阴虚模型参照经典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行为学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RE1α、JNK、IR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中磷酸化IRS-1、JNK及IRE1α蛋白表达增强(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表达减弱。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显著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改善内质网应激来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磷酸化(p)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亚单位(eIF2α)、p-e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变化,探讨脾阴虚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发病机制及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病证组)、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组(治疗组)。采用高脂喂养4周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灌服伤阴药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滋补脾阴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5 d,取大脑皮质。采用Western Blot、RT-PCR方法观察PERK、eIF2α、p-eIF2α、GRP78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病证组PERK、p-eIF2α蛋白表达及GRP78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糖尿病组、病证组GRP7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治疗组上述分子表达较糖尿病组、病证组均减弱(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脾阴虚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的发病,滋补脾阴方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的研究,探讨脾阴虚衰老状态下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揭示脾阴虚衰老的病理实质和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脾实质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脾阴虚证衰老模型,观察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变化;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的调控.结果:脾阴虚衰老状态下,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较青年组和正常老年组明显增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和Ⅳ活力较青年组和正常老年组明显下降,滋补脾阴方药可减少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的mtDNA缺失,提高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和Ⅳ的活力.结论:脾阴虚衰老机体细胞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发生异常改变,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衰老时机体mtDNA、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证病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大脑皮质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变化.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iBu PiYin Recipe,ZBPYR)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因素造模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以水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大鼠是否出现学习记忆障碍,之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和真核转录因子2的α亚单位(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 subunitα,eIF2α)表达的变化。结果:ZBPYR治疗后GRP78 mRNA水平降低(P0.05),GRP78、磷酸化PERK、磷酸化eif2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脾阴虚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能是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传导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阴虚大鼠空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滋补脾阴方药(ZBPYR)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饮食失常兼过劳结合燥热耗伤阴液法进行脾阴虚大鼠模型的复制,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阴虚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测定空肠GLUT1、GLUT5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空肠GLUT1、GLUT5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阴虚组GLUT1、GLUT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脾阴虚组比较,滋补脾阴方药组能够明显上调GLUT1、GLUT5的mRNA表达水平(P<0.01),并增加GLUT1、GLUT5蛋白的表达含量(P<0.05)。结论:通过上调脾阴虚大鼠空肠GLUT1、GLUT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ZBPYR对脾阴虚证发挥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项研究旨在通过对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的研究,探讨脾阴虚衰老状态下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揭示脾阴虚衰老的病理实质和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从而为脾实质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脾阴虚证衰老模型,观察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变化;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的调控。结果:脾阴虚衰老状态下,大鼠心肌、脑组织mtDNA缺失较青年组和正常老年组明显增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和Ⅳ活力较青年组和正常老年组明显下降,滋补脾阴方药可减少脾阴虚证衰老大鼠心肌、脑组织的mtDNA缺失,提高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和Ⅳ的活力。结论:脾阴虚衰老机体细胞mt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发生异常改变,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衰老时机体mtDNA、呼吸链酶复合体活力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蛋白质组水平探索脾阴虚痴呆的本质以及滋补脾阴的方药(ZBPYR)作用靶点.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的大鼠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定位注射聚合态β-淀粉样蛋白1-40,应用ZBPYR干预.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比较各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不同;由MALDI-TOF-MS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阴虚痴呆组有9个蛋白表达差异点;脾阴虚痴呆+ZBPYR组有2个差异点.经质谱鉴定显示脾阴虚痴呆组大鼠海马蛋白中Annexin Ⅲ表达上调,Tubulin beta chain 15、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和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beta-1 subunit表达下降,ZBPYR干预后这些蛋白点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脾阴虚痴呆大鼠海马的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AnnexinⅢ、Tubulin beta chain 15等分子参与了脾阴虚痴呆大鼠的海马病变;ZBPYR可能通过对海马的差异表达蛋白的调控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模拟临床,建立脾阴虚痴呆证病结合大鼠模型,并观察滋补脾阴(Zi-Bu-Pi-Yin,ZBPY)方药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建立脾阴虚模型,随后将凝集态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1-40,Aβ1-40)定位注射到双侧海马,应用ZBPY方药干预,观察各组体征变化。通过跳台仪和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比较各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脾阴虚组和脾阴虚痴呆组表现出饮水量增加(P<0.01),肛温升高(P<0.01)等阴虚内热征象;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学习记忆力降低(P<0.05);脾阴虚痴呆 ZBPY组阴虚表现和学习记忆力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本研究在完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观察了证、病、证病结合模型在体征和行为学方面的变化;ZBPY方药对脾阴虚痴呆大鼠的阴虚表现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蛋白质组水平探索脾阴虚痴呆的本质以及滋补脾阴的方药(ZBPYR)作用靶点。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耗伤阴液的复合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建立脾阴虚的大鼠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定位注射聚合态β-淀粉样蛋白1-40,应用ZBPYR干预。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比较各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不同;由MALDI-TOF-MS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阴虚痴呆组有9个蛋白表达差异点;脾阴虚痴呆+ZBPYR组有2个差异点。经质谱鉴定显示脾阴虚痴呆组大鼠海马蛋白中AnnexinⅢ表达上调,Tubulin beta chain 15、Dihydropyrimidinase-like 2和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beta-1 subunit表达下降,ZBPYR干预后这些蛋白点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脾阴虚痴呆大鼠海马的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AnnexinⅢ、Tubulin beta chain 15等分子参与了脾阴虚痴呆大鼠的海马病变;ZBPYR可能通过对海马的差异表达蛋白的调控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理脾阴正方对脾阴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MDA含量、GSH-PX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脾阴虚证大鼠自由基代谢和细胞能量代谢的恢复机理。方法:以复合因素损害大鼠,对正常对照组、脾阴虚模型组、脾阴虚中药反证组用比色法检测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回肠组织线粒体Ⅰ、Ⅳ活性。结果:(1)脾阴虚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GSH-Px、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2)脾阴虚中药反证组MDA含量低于脾阴虚模型组(P<0.05)、GSH-Px、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理脾阴正方能提高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的活性,降低大鼠回肠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这可能是理脾阴正方对脾阴虚证大鼠自由基修复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15.
易杰  李德新 《中医杂志》2003,44(11):851-853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阴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结果: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滋补脾阴中药对肝组织细胞浆作用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阴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脾气虚与脾阴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滋补脾阴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阴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滋补脾阴中药的作用靶点可能在肝组织细胞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补脾阴方药对糖尿病脑病大鼠脑组织PDHE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每组5只。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STZ注射后第7、12、16日分别进行空腹血清胰岛素(FSI)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耐量试验(ITT)。滋补脾阴方药组给予滋补脾阴方药灌胃,其余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6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和皮质PDHE1α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脑病组大鼠随机血糖、FSI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OGTT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病组大鼠从30 min开始,各时间点血糖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1),且120 min血糖仍高于0 min血糖。ITT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病组大鼠血糖下降速率低于空白对照组。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第3日起,糖尿病脑病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出现空间记忆能力损伤;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第3、5日逃避潜伏期较糖尿病脑病组明显缩短(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尿病脑病组大鼠海马和皮质PDHE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PDHE1α蛋白表达较糖尿病脑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脑病认知功能损伤可能与PDHE1α蛋白表达降低有关,滋补脾阴方药可能通过提高脑组织PDHE1α蛋白表达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脾阴虚状态下肠黏膜屏障的改变及滋补脾阴方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简称C组)6只和模型组(简称M组)14只。采用饮食不节与劳倦过度结合耗伤阴液法建立脾阴虚大鼠模型。脾阴虚造模后将M组随机分为脾阴虚组(简称S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简称Z组)。每周收集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采用qPCR技术检测空肠Claudin-1、Occludin、ZO-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肠道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在门水平上,S组较C组厚壁菌门比例增加(P0.05),拟杆菌门下降(P0.05),Z组较S组厚壁菌门减少(P0.01),拟杆菌门增加(P0.01);在属水平上,S组较C组乳杆菌属和Paraprevotella属比例升高(P0.05,P0.01),瘤胃球菌属和粘放线菌属下降(P0.01,P0.05);Z组比较于S组乳杆菌属比例明显减少(P0.0001),瘤胃球菌属和粘放线菌属增加(P0.05,P0.01),Paraprevotella属呈下降趋势(P0.05)。与C组比较,S组空肠Claudin-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ZO-1 mRNA和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P0.05);与S组比较,Z组Claudin-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ZO-1 mRNA和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S组空肠IFN-γ和IL-17含量较C组增加(P0.001),sIgA、TGF-β、IL-4与IL-10水平下降(P0.01,P0.001);Z组较S组IFN-γ、IL-17含量减少(P0.001,P0.01),sIgA、TGF-β、IL-4与IL-10含量升高(P0.01,P0.001)。结论滋补脾阴方药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瘤胃球菌属、乳酸杆菌属与粘放线菌属比例,增加Claudin-1、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并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脾阴虚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相关的Rap-特异性GTPase-活化蛋白和血清诱导激酶mRNA表达的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对其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脑区SPAR、Snk mRNA表达变化。结果: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Snk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脾阴虚痴呆+ZBPYR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Snk mRNA表达呈下调趋势。结论:ZBPYR能使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mRNA表达增强,Snk mRNA表达下调,提示ZBPYR具有保护并维持突触和树突棘正常形态的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Snk-SPAR信号途径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线索。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糖尿病组(DM),脾阴虚组(pi),脾阴虚糖尿病组(piDM),滋补脾阴方药治疗组(ZBPYR)5 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 的方法观察下丘脑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Akt)丝氨酸磷酸化水平,以判定胰岛素信号传导是否出现障碍。结果:DM 组、pi组、piDM 组p-IRS-1ser 表达较Cont 组增加(P<0.05),DM 组、piDM 组p-Akt 表达减弱(P<0.05)。ZBPYR 组p-IRS-1ser 较DM 组、piDM 组减弱(P<0.05),p-Akt 表达较DM 组、piDM 组增加(P<0.05)。结论:DM 组、pi组、piDM 组大鼠下丘脑中胰岛素信号未正常向下传导,可能发生了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ZBPYR 具有纠正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病证结合脾阴虚痴呆大鼠模型脑内不同区域树突棘变化的观察,探讨滋补脾阴方药(ZBPYR)对脑内树突棘变化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建造脾阴虚模型,凝集态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1-40,Aβ1-40)定位注射到海马,建立脾阴虚痴呆模型,并应用ZBPYR干预。使用高尔基(Golgi)染色法,对动物模型脑内不同区域的树突棘进行染色,观察数量和形态。结果:脾阴虚痴呆组的海马各区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比脾阴虚组有所减少;与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比较,脾阴虚痴呆+ZBPYR组的大鼠海马各区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有所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痴呆组模型大鼠的脑内海马不同区域和皮质的树突棘密度下降。结论: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有不同程度减少,ZBPYR对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可能与维持不同脑区树突棘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