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1例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及麝香通心滴丸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评估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监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评估麝香通心滴丸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MWT和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及LVEDD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T、LVEF明显增加,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能明显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9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给与PCI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加用麝香通心滴丸70mg/次,3次/日;对照组只给与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1年,每半月复诊1次。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能有效的控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再发心绞痛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SGLT-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广州开发区医院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72例AM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PCI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治疗,研究组给予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ST段回落情况、心脏彩超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PCI术后CTFC[(32.10±8.27)vs(37.18±10.13)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幅度[(65.28±12.05)vs(59.31±10.72)%]、ST段回落良好率[94.44%vs77.7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7 d,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指引导管到位,指引导丝通过病变确定在真腔后,观察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对照组依据血压情况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注射液,比较两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心功能变化,统计90 min内ST段回落率及随访1年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90 min的ST段回落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急诊PCI急性STEMI病人的血流灌注,从而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有无梗死前心绞痛(PA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短期预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慢血流(CSF)发生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共纳入633例STEMI患者,根据有无PAP分为有PAP组和无PAP组,记录患者TIMI分级、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病变血管支数、有无CSF等术中情况,术后记录患者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脑钠肽(BNP)峰值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ST段回落率(SUM-STR)及MACE等。结果:有PAP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术后心绞痛、死亡等MACE例数均少于无PAP组(P0.05);急诊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cTFC、CSF、侧支循环有PAP组均优于无PAP组(P0.05);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BNP峰值浓度有PAP组均小于无PAP组(P0.05);LVEF有PAP组优于无PAP组(P0.05)。PAP与急诊PCI术中CSF的发生有相关性(OR=0.185,95%CI:0.074~0.462,P=0.000)。结论:PAP对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和MACE发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并降低急诊PCI术中CSF的发生率,保证了有效心肌灌注,对临床治疗判断STEMI患者预后和成功血运重建(PCI或溶栓)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ME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应用腺苷和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作用。方法 117例老年STMEI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9例,在采用球囊颈扩张相关梗死动脉(IRA)后,A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B组腺苷、C组盐酸替罗非班+腺苷,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PCI术后,A、B、C三组TIMI血流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CTFC值差异显著(P0.05),A、B两组CTFC显著高于C组(P0.05)。PCI术后C组ST段回落50%例数显著高于A组、B组(P0.05);PCI术后C组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IRA无复流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第7、60、180天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脏指数(CI)测定值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LVEF%、LVEDD、LVESD、CI测定值在术后第7、60、180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TMEI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腺苷和盐酸替罗非班对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较单用腺苷或盐酸替罗非班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CP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抢救成功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CPC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CPC模式成立后进行PCI抢救的3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CPC模式成立前进行PCI抢救的30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实施CPC模式下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救治成功率、出院6个月后再次PCI率和复发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复发率和再次PCI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实施CPC急诊PCI治疗后,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复发率和再次PCI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策略对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的相关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确诊为急性前壁STEMI、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患者。依据再灌注策略的不同,分为溶栓成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3例、溶栓失败补救PCI组12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PCI组)82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比较三组再灌注后微循环相关指标、再灌注后7 d及随访90 d心功能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及再灌注后9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再灌注后90 d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总缺血时间PPCI组<溶栓成功择期PCI组<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TIMI血流3级比例、TMPG 3级比例PPCI组高于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和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CTFC水平PPCI组低于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和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再灌注后9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改善,PPCI组高于溶栓成功择期PCI组和溶栓失败补救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再灌注后9 d三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等MACEs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PCI组MACEs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再灌注后90 d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PCI可有效改善前壁STEMI患者术后冠脉血流水平及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血栓抽吸后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研究组血栓抽吸后,经冠脉给予尿激酶原20 m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靶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c TFC)、慢血流/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2个月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结果 研究组患者PPCI术后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比率、c TFC及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MACE事件、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栓负荷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水平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95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分为肌酐正常组409例和肌酐升高组86例,随诊1 a,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和1 a时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需要血运重建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肌酐升高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年龄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既往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心功能差,院内病死率和随访1 a时病死率、MACE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肌酐水平与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1 a病死率密切相关(RR=1.41,95%CI:1.24-2.69,P=0.02)。结论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入院时的肌酐水平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急诊“零通道”模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20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且行急诊PCI术的65例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此阶段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选择2021年1-12月行急诊PCI术的70例STEMI患者设为试验组,此阶段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的基础上开展“零通道”模式。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确诊时间(FMC-to-Dn)、Dn至球囊扩张时间(Dn-to-B)的差异,以及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 试验组FMC-to-Dn、Dn-to-B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FMC-to-B、Dn-to-B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零通道”模式能够有效缩短STEMI患者急诊PCI救治时间,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提高救治效果,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收集106例诊断为"微血管性心绞痛"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1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探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30 d内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STEMI首次发病行急诊PCI术后30 d内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24例患者围术期资料(病例组),按照同时段内性别1∶2配伍原则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两组围术期26项临床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探求支架内狭窄的潜在影响因素,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求PCI术后发生支架内狭窄(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CI术后1~30 d内支架内狭窄(血栓)发生率为6.9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入院心衰Killip分级、冠脉狭窄支数、入院TIMI危险评分、支架植入数量、支架最小直径、术后即刻TIMI S3级血流、是否氯吡格雷抵抗、合并糖尿病等特征构成方面差异显著(P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入院TIMI高危险评分(OR=3.904)、术后即刻未获得TIMI 3级血流(OR=3.180)、植入2枚以上支架(OR=2.852)、氯吡格雷抵抗(OR=5.053)、合并糖尿病(OR=4.513)是PCI术后30 d发生支架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入院病情严重尤其是糖尿病合并复杂冠脉病变或术中无复流的STEMI患者要高度警惕PCI术后支架内狭窄或血栓的发生,术后要根据氯吡格雷抵抗情况合理选择双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确诊为STEMI且急诊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其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MPO与MACE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明确诊断为STEMI后行PCI手术成功病人98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各49例。检测PCI术前、术后梗死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低氧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接受低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低氧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于低氧治疗前、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行M型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低氧组接受间歇低氧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接受低氧治疗4周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明显(P<0.01),低氧治疗对远期心室重构改善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治疗可改善STEMI 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水平,但对心室重构改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从临床角度更深入理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间,症状发作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造影结果提示梗塞相关血管为次全闭塞或未闭塞的患者为急性STEMI组(42例),与梗塞相关血管为完全闭塞的患者为急性NSTEMI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特点。结果:急性STEMI组的梗塞相关血管均为主支血管,而急性N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非主支血管较多,急性STEMI组与急性NSTEMI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例vs6例(37.5%),P<0.05]。急性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较急性NSTEMI组为多,有显著性差异[38例(90.5%)vs7例(43.8%),P<0.05]。梗塞相关血管造影可见侧支者,急性STEMI组较急性NSTEMI组少,有显著性差异[10例(23.8%)vs10例(62.5%),P<0.05]。结论:与急性NSTEMI患者相比,急性STEMI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冠状动脉及其近中段者较多,而侧支循环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体温升高对其近期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所测体温的峰值分为两组:体温37.5℃(体温升高组)和体温≤37.5℃(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重建)。结果体温升高组占总人数37.6%(106/282)。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体温升高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心肌梗死发生频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体温升高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体温升高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升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预后的不良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行早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是指南推荐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常规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尽管PPCI可以成功恢复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微循环功能障碍无法实现最佳心肌灌注并影响远期预后。因此,及时评估STEMI患者微循环功能并采取相应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冠状动脉微循环侵入性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用于STEMI患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