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7例行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1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2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3最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DSA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2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责任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88例,脑梗死116例,判断责任动脉,测量其狭窄段长度和狭窄程度.结果 在304例患者中,227例(74.7%)可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93例(85.0%)可判断责任动脉,其中104例(53.9%)为单纯颅外动脉、70例(36.3%)为单纯颅内动脉、19例(9.8%)为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97/116,82.9%)显著高于TIA组(130/188,68.8%)(P<0.01).TIA组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发牛率(26/107,24.3%)显著高于脑梗死组(6/86,7.0%)(P<0.01),脑梗死组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发生率(28/86,32.6%)显著高于TIA组(22/107,20.6%)(P<0.01),但IIA组责任动脉狭窄长度和程度与脑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较IIA组更多见,TIA组以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组以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多见,而脑缺血程度与责任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02,自引:4,他引:102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岁 )及老年组 (≥ 6 0岁 ) ,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80 .7% )明显高于颅外动脉 (5 6 .1% )。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数目随年龄不断增加(P <0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因不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5例病因不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CTA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颅内动脉无狭窄组(82例)和颅内动脉狭窄组(93例);同时将颅内动脉狭窄病人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9、MCP-1水平。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高血压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颅内动脉无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颅内动脉无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组血清IgE、MMP-9、MCP-1水平均高于颅内动脉无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病人血清IgE、MMP-9、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血清IgE、MMP-9、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IgE、MMP-9、MCP-1水平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病人血清IgE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14,P0.05),血清IgE与MCP-1水平呈正相关(r=0.736,P0.05)。Hcy、TC、HDL-C及IgE、MMP-9、MCP-1水平是影响病人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病因不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IgE、MMP-9、MCP-1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3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中、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2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8例,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142例、单纯后循环狭窄63例,单支性血管狭窄者96例、多发性狭窄者210例;老年组单发性血管狭窄占23.28%,明显低于中年组(17.87%)和青年组(7.36%),P〈0.01;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占83.62%,明显高于中年组(44.79%)和老年组(28.30%),P〈0.01;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占31.45%,明显低于青年组(74.51%)和中年组(56.25%),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早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年组(45~59岁,45例)和老年组(≥60岁,87例)。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不同狭窄部位及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测到病变血管414支,单支性血管狭窄24例(16.7%),多发性狭窄120例(83.3%,P<0.0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60.4%vs 31.3%vs8.3%,P<0.01)。颅内、外动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单纯前循环狭窄和前后循环均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后循环狭窄(35.4%vs 41.7%vs 22.9%,P<0.05,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83.3%vs 75.6%vs 49.4%,P<0.05)。老年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12.6%vs 2.2%,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多发性为主;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脑动脉狭窄分布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DSA检查,对比三种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手术前后血管狭窄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134例患者,共检查1340支血管,DSA检出病变血管341支(25.45%)、完全闭塞血管25支(1.87%)、狭窄率70%~99%血管153支(11.42%)、狭窄率50%~69%血管61支(4.55%)、狭窄率50%血管102支(7.61%);与CTA、MRA比较,DSA的病变血管检出率(21.19%、19.40%比25.45%)、狭窄率50%~69%血管检出率(3.06%、2.54%比4.55%)、狭窄率50%血管检出率(5.67%、4.93%比7.61%)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109例患者(120支血管)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介入后颅外动脉狭窄率[(83.51±8.74)%比(22.87±7.90)%]、颅内动脉狭窄率[(81.63±9.02)%比(19.64±6.18)%]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的平均NIHSS评分[(14.68±3.18)分比(3.16±1.94)分]显著降低,P=0.001。结论: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A、MRA,对术后效果评估也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颗粒直径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但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情况及其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IP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1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114例(未合并冠心病)、低危狭窄组203例(合并冠心病且syntax积分≤22分)和高危狭窄组184例(合并冠心病且syntax积分22分)。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发生情况、吸烟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AIP]及syntax积分;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吸烟史、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狭窄组患者BMI、TC、TG、non-HDL-D、LDL-C、ApoB、HbA_(1c)、AIP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BMI、TG、non-HDL-D、LDL-C、ApoB、AIP高于低危狭窄组(P0.05);低危狭窄组患者TC、HbA_(1c)、AIP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OR=0.35,95%CI(0.15,0.83)]、non-HDL-C[OR=1.47,95%CI(1.16,1.86)]、LDL-C[OR=1.32,95%CI(1.03,1.74)]、ApoA1[OR=0.31,95%CI(0.11,0.80)]、HbA_(1c)[OR=1.56,95%CI(1.25,1.95)]、AIP[OR=3.29,95%CI(1.27,8.50)]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OR=1.29,95%CI(1.05,1.59)]、non-HDL-C[OR=2.11,95%CI(1.60,2.78)]、LDL-C[OR=1.85,95%CI(1.43,2.38)]、ApoB[OR=5.03,95%CI(2.09,12.01)]、HbA1c[OR=1.32,95%CI(1.13,1.54)]、AIP[OR=2.74,95%CI(1.03,5.93)]是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IP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non-HDL-C及LDL-C(P0.05)。结论 AIP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因疑诊冠心病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5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95例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冠心病组(43例),非冠心病组(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2.01±0.65)比(2.38±0.92),P=0.024]显著升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甘油三酯(TG)、LDL-C/HDL-C、TG/H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均呈正相关(r=0.183~0.256,P均<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43,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LDL-C/HDL-C、TG/HDL-C、AIP呈正相关(r=0.225~0.331,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61,P<0.05)。冠心病组Gensini总积分与各项血脂指标及比值呈正相关(r=0.068~0.201,P<0.05或<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138,P<0.01)。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血浆HDL-C水平升高能延缓冠心病进展,LDL-C/HDL-C比值、AIP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性及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DSA)检查,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98/128(84.1%),单纯颅内血管狭窄57例(47.1%),单纯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46例(34.8%),颅内合并颅外(两支以上血管同时狭窄)75例(57.9%).两组中颅内血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颅内外血管及多支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狭窄越严重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0.02).结论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且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而且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长期吸烟、有明显差异.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对狭窄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病变组和颅内外联合病变组,对各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272例患者纳入分析,1028例(8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342例(33.3%)为颅内病变,330例(32.1%)为颅外病变,356例(34.6%)为颅内外联合病变.颅内病变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F=41.995,P=0.000).各组间性别(x2=10.602,P =0.005)、高血压(x2=11.316,P=0.003)和糖尿病(x2=13.465,P=0.001)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青年组和中年组以颅内病变为主,老年组以颅内外联合病变多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单纯颅内病变及颅内外联合病变有关,单纯颅外病变仅与高龄和高血压有关.1028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共累及血管2732支,其中前循环血管1759支(64.4%),后循环血管973支(35.6%),前循环轻、中和重度狭窄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而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后循环各种程度病变均以椎动脉颅外段最多见.结论 不同部位脑血管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9月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362例,男性191例,女性171例,年龄范围66~72岁,平均年龄为(61.25±6.72)岁。根据冠脉造影有无狭窄分为正常组(113例)和狭窄组(249例)。按照HDL-C水平分为4组,分别为Q1组(1.64 mmo1/L,57例),Q2组(0.96~1.51 mmol/L,63例),Q3组(0.72~0.91 mmol/L,68例)和Q4组(0.76 mmo1/L,61例)。分析血清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比例升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和Gensini积分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Q1组、Q2组、Q3组和Q4组患者高血压、吸烟、饮酒、TC、TG、LDL-C、FFA和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患者Gensini积分与TC、TG、LDL-C和FFA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62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糖尿病、高血压、心率、TC、TG、LDL-C和FFA因素后,HDL-C是冠状动脉狭窄独立保护因素(OR=0.949,95%CI:0.926~0.982,P0.01)。结论 HDL-C水平在冠脉狭窄患者中显著降低,与冠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9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2组:狭窄组150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对照组119例,患者无狭窄或狭窄<50%。检测2组血浆Hcy水平及血压变化,并将所有入选的患者分为Hcy和血压均正常者(1组)、单纯Hcy升高者(2组)、单纯高血压者(3组)、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4组),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结果狭窄组Hcy和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4.9)μmol/L vs(14.2±4.0)μmol/L,(154.1±22.9)mm Hg vs(145.6±25.6)mm Hg(1 mm Hg=0.133 kPa)]。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最高(P<0.05);3组和4组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比1组和2组明显增高(P<0.05);2组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升高及高血压均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共同存在时脑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其协同作用以高血压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入住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颅脑CT血管造影的高血压病人235例,根据有无合并MS分为MS组(105例)与非MS组(130例),进而比较两组病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MS组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01);两组病人大脑中动脉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血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MS是颅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高于其单一组分。结论代谢综合征与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且影响程度高于单一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j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 g/L,Fib 2.96~3.47 g/L,Fib 3.48~4.06 g/L,Fib>4.06 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χ~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 CI:1.164~2.087.P=0.003)。结论 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与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482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ESRS评分,并记录脑动脉狭窄的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及颅内动脉、颅外动脉)。按ESRS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复发低危组(0~2分)及高危组(≥3分)。分析ESRS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及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482例中,低危组198例,高危组284例。(1)高危组的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其他心脑疾病史、外周动脉疾病的比率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管轻度狭窄64例,中度狭窄111例,重度狭窄或闭塞307例。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SRS评分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095,P=0.037)。(3)482例中,前、后循环均有狭窄者占52.1%(251例),前循环狭窄者占29.0%(140例),后循环狭窄者占18.9%(91例)。高危组前、后循环均有狭窄者占61.6%(175/284),高于低危组的38.4%(76/198);而低危组的前循环狭窄患者较多,占40.4%(80/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82例中,颅外动脉狭窄者占45.9%(91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者占39.4%(190例),颅内动脉狭窄者占14.7%(71例)。高危组颅外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者共占90.5%(257/284),高于低危组的77.8%(154/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程度与ESRS评分相关,ESRS不同时脑动脉病变的部位分布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DSA)检查,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对患者脑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111/132(84.1%),颅内血管狭窄63例(48.1%),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45例(34.4%),多支病变(两支以上血管同时狭窄)76例(58.0%)。两组中颅内血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颅内外血管及多支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脑血管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有明显差异(P=0.02),狭窄越严重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0.02)。高血压级别、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狭窄程度无关(P>0.05)。结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且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而且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明显差异。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脑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206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TC、TG、HDL-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压等,同时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组FPG、PG2h、TC、TG、VLDL·C、HDL-C、LDL-C、apoB、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多发、病变弥漫、多支血管受累及由此导致的血管狭窄及闭塞,而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性动脉病变为主,狭窄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多支血管病变(2条血管以上)、血管狭窄分别为205例(78.85%)、241例(92.69%)、60例(23.08%)和89例(34.23%),对照组分别为37例(17.96%)、51例(24.76%)、27例(13.11%)和3例(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LDL-C、低水平HDL-C有关.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血管病变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早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6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针对符合介入治疗适应征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分析诊断结果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60支血管发生病变,其中包括大脑中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各7支;血管闭塞5支,椎基底动脉8支,33支颈总动脉病变,47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征,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行造影检查,可见47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检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即恢复。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DSA造影进行检查诊断,可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情况,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管狭窄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49例(33.1%),颅内动脉狭窄23例(15.5%),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9例(9.6%);(2)颅外段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为年龄(OR=1.124)、性别(OR=0.241)、高血压(OR=1.038);颅内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FIB(OR=1.932);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长期吸烟(OR=6.132)、糖尿病(OR=6.106)。结论:本研究中ICVD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ICVD危险性因素为性别(男性)、年龄、长期吸烟、糖尿病、高血压、FIB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