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腕部等速肌力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比较腕部屈伸肌群峰值力矩(PT)、平均功率(AP)、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上肢远端部分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部屈伸肌群PT、AP及FMA和BI评分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能增强老年脑卒中病人手腕部屈伸肌的肌力,提高手的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N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NS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MAS评分、CNS评分降低(P<0.05),QOL评分、FMA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MAS评分,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降低CNS评分,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升高FMA评分,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偏瘫痉挛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用Ashworth痉挛量表、Fug1-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简称FMA)和Carr-shepherd运动评分法(简称MAS)分别评定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张力,FMA及MAS积分变化,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缓解偏瘫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调任通督针刺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到院就诊的82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1例观察组和41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调任通督针刺疗法,给予观察组常规+调任通督针刺疗法+高压氧治疗,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刺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血清细胞因子分泌,进而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经颅磁诱发拇指对掌肌的运动电位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量表(MBI)评分和徒手肌力(MMT)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诱发出MEP波较治疗前改善,中枢传导延长时间缩短;两组治疗后肌力、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与改善损伤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通路密切相关;早期运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探索偏瘫痉挛的最佳康复方案。方法将75例符合中风后偏瘫痉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手法新Bobath组(A组25例)、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B组25例)和"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C组25例)。在常规康复及内科治疗基础上,新Bobath组予以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在Bobath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促通激发拮抗剂的肌张力,并指导病人于不同体位进行抑制张力;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针刺腧穴以阳明经为主;"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解痉纠偏"针刺疗法,以督脉及太阳经腧穴为主;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C组MAS分级低于A组、B组(均P 0.05);C组FMA、BI评分均高于A组、B组(P 0.05)。结论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是目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较好的临床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4~12)个月的初发卒中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日,病人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肌电值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出血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220例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分别为(36.33±7.32)分和(30.22±8.48)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5.42±8.19)分和(15.11±6.39)分(P0.05),治疗后的FMA评分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股四头肌与腘绳肌Kendal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Kendal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步行能力优良率分别为90.9%和78.2%,观察组的步行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出血恢复期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中的应用,能提高病人的步行与运动功能,改善肌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麦粒灸法灸八邪、十宣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麦粒灸法(灸八邪穴、十宣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病人手运动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中的手肌力部分评定量表评估患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偏瘫手功能量表评定手综合功能,采用丹麦丹迪肌电图设备检测手腕肌群表面肌电,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的F波时限评定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FMA评分和偏瘫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病人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病人腕背伸肌群、腕掌屈肌群i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腹肌等长收缩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等速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等速运动锻炼,随访6个月后,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比较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测平衡功能;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10 m步行时间;采用改良Ashworyh量表比较两组肌张力变化。结果观察组MBI评分、FMA评分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肌张力差别不大,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对于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ADL)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上肢肌肉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CSS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及气虚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及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得分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轻肌痉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接受贾氏点穴疗法6次/w,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西医理疗、职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每次40 min,2次/d。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口服巴氯芬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0 w。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进行痉挛程度的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MAS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差异显著(P0.05)。在FMA量表评分和BI方面,组间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疗后差异明显(P0.01);组间差值差异明显(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MA、BI治疗后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贾氏点穴疗法能够快速打通经络,对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患肢的痉挛,增加肌肉的弹性及活性,防止腱及关节的挛缩,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出血恢复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凝血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7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MAS、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MBI、MA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肌张力、生存质量、运功功能,同时检测病人血清BDNF、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DMS-2)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有氧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和血清BDNF、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恢复期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每组3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每周治疗6d,每天治疗1次。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病灶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LAA型)恢复期病人的脑血流速度,且优于传统针刺取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联合乙派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以改良痉挛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等项目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可改善痉挛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