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孤立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uation,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左心房功能。方法:对入选的40例阵发性LAF患者(病例组)和23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传统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峰,肺静脉舒张期峰值流速D峰,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峰值流速Ar峰,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运用二维应变率成像(2D-SRI)技术获取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瓣口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增大,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整体长轴方向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应变率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均减低,左心房的存储、传导及收缩功能均受损;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时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阵发性Af患者择期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根据Af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5例)和未复发组(23例);同期选择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所有患者在窦性心律下于术前、术后24h、1个月和3个月时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二尖瓣环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波(S峰)、舒张期波(D峰)、心房血流逆向波(PVa峰),并计算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①左心房大小: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消融术前LAVmax和LAVmin均较对照组增加(均P<0.05),在术后24hLAVmin均增加(均P<0.01),LAVmax无明显变化;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时LAVmax、LAVmin均减小至正常(均P<0.05),术后3个月时未再进一步减小,而复发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恢复至术前大小。②左心房功能: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消融术前LAEF和A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术后24h左心房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时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24h均明显增加(均P<0.01),2组PVa峰、S峰和D峰值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均P<0.05),LAEF和A峰在未复发组增加至正常水平(P<0.05),而在复发组仅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时左心房功能指标较术后1个月时均未再有明显变化。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可以逆转阵发性Af造成的左心房大小和功能异常,而且长期对左心房大小和功能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与左心耳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70例,依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两组。复发组20例,未复发组5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基础心脏疾病、左心房CT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集下来,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左房前后径显著长于未复发组(P0.05),LAV、LAAV、LAV+LAAV均显著大于未复发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首发房颤时间、术前房颤持续时间、心房颤动类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发生率、既往史、HDL-C、LDL-C、T-CHO、TG水平、LVEF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pro-BNP、左房前后径、LAV、LAAV、LAV+LAAV(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pro-BNP、LAAV(P0.05),不包括糖尿病、左房前后径、LAV(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复发与左心耳体积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导管射频消融术对特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术后未复发的特发性AF患者28例。包括持续性AF组(SAF)13例,阵发性AF组(PAF)15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半年、1年时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左心房射血力(LAEF)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AF后,3例SAF组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未出现,其余A峰流速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半年PAF组患者LAEF基本恢复正常(P<0.05),术后1年SAF组患者LAEF有所升高,但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SAF组(55.79±8.96)%对(48.13±5.18)%,P<0.05;PAF组(64.59±7.41)%对(51.09±5.63)%,P<0.01];各组总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改善(P<0.05);PAF患者左心功能较SAF组恢复更为明显(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PAF患者左心功能恢复较SAF更加显著及迅速,预后更好,提示S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须长期随访及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率变异性与P波离散度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按照复发的时间分为早期复发组(n=32)与晚期复发组(n=28),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与P波离散度指标。结果早期复发组术后与早期复发组术前相比连续24小时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降低、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 MSSD)降低、高频功率(HF)降低、低频功率(LF)降低、LF/H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与早期未复发组相比24小时记录中所有连续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MSSD、HF、LF及最大P波时程(Pmax)较高,LF/HF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治愈组与晚期复发组相比手术后LF/HF较高、Pmax及Pd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ax对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均具有预测能力,P波离散度指标用于判断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晚期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右心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已确诊、常规超声心动图无肺动脉高压征象的COPD患者32例(COPD组),另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右心室收缩期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SPE)、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和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应用2D-ST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结果:COPD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29.7%±-6.1%∶-36.7%±-5.8%,P0.01)以及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24.6%±5.1%∶-28.4±4.5%,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TASP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3.3)mm∶(22.1±3.7)mm,P0.01];COPD组常规右心室收缩功能指标中FAC、PSV和MPI测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应变指标能敏感提示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整体与局部改变,可为COPD患者临床诊疗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脏起搏器综合征(PMS)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14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因慢室率心房颤动安置心室按需型永久起搏器(VVI)的患者中,16例安置后出现PMS的患者为PMS组,18例未出现PMS的患者为无PMS组。用组织多普勒影像技术测定左、右心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峰值速度、加速度和达峰时间。结果观察组左、右心室侧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左心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右心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PMS组与无PMS组比较,左、右心室侧壁室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加速度、左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侧壁与室间隔的收缩达峰时间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室失同步化是PMS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和左室失同步化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超声心动图右室功能指标是否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评估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心脏磁共振显像(MRI)为金标准,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方法 2014年9—12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6例心房颤动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同期行MRI检查。储存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Echo Pac软件生成右室各层心肌的应变曲线。结果左室舒张末内径与MRI左室舒张末容积,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与MRI相应内径,右室舒张末及收缩末面积与MRI右室容积均明显相关。右室心肌中层收缩期纵向峰应变(PLSS-MID)、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组织多普勒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与MRI右室射血分数(MRI-RVEF)呈线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右心收缩功能参数中PLSS-MI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36),其绝对值<17%诊断右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0.909)、特异度(0.800)较高。Bland-Altman分析中,2.5×PLSS-MID与MRI-RVEF一致性较好。以RVEF是否<48%进行分组,则RVEF下降组心房颤动患者心内膜PLSS、PLSS-MID及心外膜PLSS均低于RVEF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心内膜PLSS受损最为明显(-18.4%比-23.9%,P=0.011)。结论现有右室收缩功能参数中S'、TAPSE同样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斑点追踪技术所得PLSS对RVEF下降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好;2.5×PLSS-MID有助于预测MRI-RVEF。推荐联合TAPSE、S'以及PLSS等多种指标来进行心房颤动患者右室功能不全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心房僵硬度指数(LASI)对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病人16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根据射频消融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后复发风险的相关因素,绘制决策曲线分析LASI对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2个月,6例病人失访,最终154例病人获得随访,其中41例(26.62%)复发病人作为复发组,113例(73.38%)未复发病人作为未复发组。复发组左心耳体积、LASI、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体积(OR=1.650)、NT-proBNP(OR=1.005)、LAD(OR=2.794)、LASI(OR=3.394)为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高危阈值取值在0.41~0.89时,LA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154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电复律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复发组明显多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单次最长持续时间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97、2.80,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是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腹膜透析患者35例(透析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算对照组、透析组透析前和透析3~6个月(透析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I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右心室基底部内径(basal RVd)、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RVGCS)、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VGRS)、右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RVGAS)、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期末期容积(RVED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LVIDd、LVISd、IVSd、PASP升高(P<0.05或<0.01),LVEF及右心室大小无明显变化(P均>0.05);透析组透析前后比较,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透析组透析前RVGLS、RVGAS、RVGCS、RVGRS绝对值明显降低(P均<0.05),RVEDV、RVESV明显升高(P均<0.05),RVEF无明显变化(P>0.05);与透析组透析前比较,透析后RVEDV、RVESV明显减小(P均<0.05),RVGLS绝对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发现尿毒症患者在RVEF正常时就已经出现右心室RVGLS、RVGRS、RVGCS、RVGAS的显著降低,及RVEDV、RVESV的显著增大;RVGLS可作为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右心室功能早期改善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房颤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分析对其左心房容积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本院确诊的房颤患者83例,均施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若疾病复发则视为射频消融治疗失败(失败组),未复发则视为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结构及收缩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且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有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31.33%,57例治疗成功,成功率68.67%。术后6个月,治疗成功组左心房内径(LAD)、左房最大面积(LAAmax)及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均明显较术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1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值流速(VA)、左房射血力(LAF)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值均较术前下降(P0.05),且术后6个月成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未见升高,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功组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用于房颤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射频治疗成功后患者左房容积结构重塑逆转,术后早期可能导致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下降,但不会对其左心房收缩功能造成长期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Marshall静脉(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依据是否行VOM无水乙醇消融将199例PAF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148例和观察组(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术后6、12、18个月心房颤动(AF)复发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脑卒中、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及总透视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即时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成功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F复发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18个月观察组AF复发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发生严重血管并发症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心房食管瘘、脑卒中、死亡等。结论 VOM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PAF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08~2016.08在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术的234例房颤患者,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差异及相关心脏指标,分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左房前后径、心率变异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类型、病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冠心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左房前后径、心率变异性、房颤类型及其病程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瓣环钙化(MAC)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785例,根据术后有无心房颤动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与心房颤动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MAC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6±10)个月,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复发患者190例(24.2%),未复发患者595例(75.8%)。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年龄更大,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比例更高,超声心动图中MAC和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比例更高,左心房前后径(LAD)更大,CHA2DS2-VASc得分更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具有明确的相关性(HR=2.530,95%CI:1.639~3.907,P<0.001)。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MAC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风险增加仍具有显著相关性(HR=1.52,95%CI:1.14~2.17,P<0.001)。对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Tc间期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2017年1月—2018年6月首次进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39例,所有病人均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根据其病症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应用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记录术前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术后观察病人有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症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并进行相关心电图检查;检测病人生化指标及血液学指标,分析其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QTc分布,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术后复发25例,未复发14例,且复发组年龄较未复发组偏大,阵发性心房颤动次数多于未复发组。两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血小板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临床复发存在相关性。结论 QTc间期与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存在相关性,QTc间期可能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伴2型糖尿病病人导管消融预后,可能是今后临床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建库起至2015年9月。检索关于血清UA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的文献。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观察性研究,包括1 211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复发组UA水平较未复发组高75.48μmol/L(95%CI=29.03~121.93,P=0.001);高UA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是低UA组的5.48倍(95%CI=1.57~19.20,P=0.008)。结论基础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有关,且升高的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Galectin-3(Gal-3)在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nPsA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探究Gal-3对nPs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0例nPsAF并初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作为nPsAF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Gal-3水平。随访1年,判断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情况并记录。结果:nPsAF组患者血清Gal-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nPsAF组中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者的血清Gal-3水平较未复发者明显升高。血清Gal-3和左房内径(LAD)是预测nPs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Gal-3在nPsAF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可独立预测nPsAF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联合LAD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HDL-C比值(MHR)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82例,根据消融术3个月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51例,收集入选患者术前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晚期复发率为37.8%,复发组房颤病程、单核细胞、MHR及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HDL-C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因素后,左心房内径和MHR是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80,95%CI:1.079~1.518,P=0.005;OR=1.482,95%CI:1.153~1.906,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50~0.870,P=0.000)。结论 MHR是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运动不同步与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72例心衰患者行二维应变及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以SPWMD≥130ms为左室不同步的标准,测量收缩期三尖瓣环位移(TAPSE)等参数。并以TAPSE≤14mm为截值分为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结果 22例(30.56%)患者存在右室收缩功能减低,46例(63.90%)患者存在左室内运动不同步。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减低组间的SPWMD无明显差异(P=0.658),TAPSE与SPWMD之间无明显相关(r=0.136,P=0.255)。结论心衰患者的右室功能减低与左室内机械运动不同步无明显相关。全面评价心功能需要同时定量分析左、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