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分期及治疗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疑诊胃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对患者PET/CT图像进行分析,即测定SUVmax与最大胃壁厚度(Tmax),以胃镜或手术后取得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病灶的诊断效能,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UVmax与Tmax的相关性。结果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4.4%、40.0%和82.6%;原发灶SUVmax与Tmax呈正相关(r=0.922,P=0.001);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6.9%、90.0%、82.6%和92.9%、96.9%、95.7%。结论18F-FDG PET/CT在检测胃癌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灶和远处转移灶时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评估临床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评分与Ki-67(一种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18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评分并与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联合显像和术后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一周内完成。 结果 ① 乳腺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3,P<0.05);②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评分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74,P<0.01)。 结论 18F-FDG PET/CT和3.0T MRI联合显像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增强CT在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B超、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临床综合资料证实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56例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及增强CT检查。比较单纯~(18)F-FDG PET/CT、增强CT显像及两种显像方法联合应用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以及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56例胰腺病变患者中,胰腺癌38例,良性病变18例。~(18)F-FDG 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3%、80.2%、93.0%、82.7%及85.6%;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74.1%、68.6%、80.9%、63.2%、72.6%,~(18)F-FDG PET/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增强CT。PET/CT联合增强CT对胰腺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0.9%,准确率为95.2%。~(18)F-FDG PET/CT与最终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705),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中度一致(k=0.409),两者联合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16)。结论~(18)F-FDG 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18)F-FDG PET/CT联合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α-[18F]氟-17β-雌二醇(18F-FES)PET/CT显像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9例乳腺癌术前患者、7例乳腺癌术后转移患者行18F-FDG、18F-FES PET双显像剂显像,并与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9例乳腺癌术前患者中,乳腺癌原发灶ER阳性者9例,共10个病灶,18F-FES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3.45±2.34,与病灶的ER表达水平及病灶大小均密切相关;ER阴性者10例,共11个病灶,18F-FES SUVmax为0.74±0.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 < 0.01)。而ER阳性者和阴性者的18F-FDG SUVmax与病灶的ER表达水平无关。18F-FES PET/CT诊断原发灶ER阳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90.90%、95.23%。在7例术后转移患者中,原发灶ER阳性者3例,18F-FES共发现64个转移灶,而18F-FDG仅发现47个。 结论 18F-FES PET/CT在ER阳性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观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Deauville标准探讨18F-FDG PET/CT在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基于Deauville标准, 回顾性分析24例治疗结束后5~27个月, 临床可疑复发的HL患者, 对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评分判断, 并与淋巴结活检和(或)骨髓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17例复发、3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未见明确复发。18F-FDG PET/CT诊断HL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100%、50%、85%、100%和87%。 结论 基于Deauville标准18F-FDG PET/CT在HL复发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54例,术前一周内行18F-FDG PET/CT和增强CT扫描,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不同短径范围的诊断准确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 手术共切取肿大淋巴结186枚,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淋巴结转移77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7.9%(60/77)、95.4%(104/109)和88.2%(164/186),增强CT分别为40.3%(31/77)、75.2%(82/109)和60.8%(113/186),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15.77和36.7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5~10 mm及≥10 mm)的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和26.4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二者间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11C-MET PET/CT脑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例健康志愿者和36例脑部肿瘤患者,健康志愿者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并作为对照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中19例同时行11C-MET及18F-FDG PET/CT显像,17例仅行11C-MET PET/CT显像;结合健康对照组图像,对本组36例脑部肿瘤患者11C-MET PET/CT脑显像进行分析,并对同时进行18F-FDG PET显像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11C-MET PET/CT显像阳性者30例,T/B均值为1.72±0.3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9例,T/B均值为1.49±0.13.19例患者接受11C-MET PET/CT及18F-FDG PET/CT脑显像,T/B均值分别为1.64±0.49及1.16±0.36 (t=3.33,P<0.01).11C-MET PET/CT显像诊断脑肿瘤初诊患者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为100%,其诊断脑肿瘤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7%(18/19)、100%(5/5)、95.8%(23/24).结论:单独行11C-MET PET/CT脑显像可满足大多数脑肿瘤患者治疗前定位与治疗后疗效监测的需要;若与18F-FDG PET显像联合应用,更可能在肿瘤分级上获得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治疗决策改变和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6年9月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9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分析PET/CT对真阳性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并对真阳性组和真阴性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在PET/CT显像真阳性组中,按照患者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乳腺癌亚型进行分组,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在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7.5%、94.9%、92.1%、100%。PET/CT真阳性组与真阴性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8.33±37.69)个月和(47.40±25.99)个月,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3.58年和4.16年,PET/CT真阴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真阳性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4和17.187,均P < 0.01)。35例PET/CT真阳性患者中,25例分期上调,30例检查后治疗策略改变。乳腺癌复发转移灶的SUVmax在年龄、ER、PR、HER2及亚型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0.225、0.355、-0.426和-1.076,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能及时修正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再分期,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改变,在乳腺癌的术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CT显像在中、高分化肝细胞肝癌(HCC)复发与转移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11C-乙酸盐和18F-FDG PET/CT躯干显像的10例中、高分化HCC男性患者,其中,中分化HCC 6例,高分化HCC 4例。患者经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甲胎蛋白进行性升高,比较11C-乙酸盐和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PET图像上代谢高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判定为阳性,低于或类似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判定为阴性。通过勾画感兴趣区计算病灶及本底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靶/本底比值(T/B)。所有患者最终通过病理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转移或复发。结果11C-乙酸盐显像发现18个阳性病灶,灵敏度为100%(18/18);18F-FDG显像发现5个阳性病灶,灵敏度为27.8%(5/18);两种示踪剂同时发现5个阳性病灶(在4例中分化HCC患者中),11C-乙酸盐显像探测病灶的灵敏度与两种示踪剂联合显像相同。11C-乙酸盐显像病灶SUVmax为1.3~14.2,T/B为1.1~14.3;18F-FDG显像病灶SUVmax为0.5~3.4,T/B为0.6~1.1。8例患者(13个病灶)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患者(5个病灶)3个月后复查PET/CT或CT证实为转移。结论11C-乙酸盐显像可显著提高中、高分化HCC复发与转移诊断的灵敏度;推荐使用11C-乙酸盐显像用于监测中、高分化HCC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和氟-18-胸腺嘧啶(18F-FLT)PET/CT显像以及两者联合显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资料和方法以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胸部CT诊断困难的肺部病变38例,分别行18F-FLTPET/CT和18F-FDGPET/CT显像,分析比较18F-FLTPET/CT和18F-FDGPET/CT显像以及两者联合显像这3种检测方案的诊断效率。结果 18F-FDG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4.6%(22/26),特异度仅为66.7%(8/12),准确性为78.9%(30/38);18F-FL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仅为69.2%(18/26),特异度为91.7%(11/12),准确性为76.3%(29/38)。双示踪剂联合显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96.2%(25/26),特异度为100%(12/12),准确性为97.4%(37/38)。与18F-FDG与18F-FLT单一检查比较,双示踪剂PET/CT显像诊断敏感性比18F-FLT高(P<0.05),特异性比18F-FDG高(P<0.05),准确性比两者均高(P<0.05)18F-FDG的特异性较低,18F-FLT的敏感性较差,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FLTSUV]/[FDGSUV]比值以0.4~0.9为阈,可最大程度区分肺癌和良性病灶。结论 18F-FDG的特异性较低,18F-FLT的敏感性较差,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双示踪剂PET/CT联合显像可以克服单一显像的局限性,明显改善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原发灶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因发现淋巴结转移性鳞癌而原发灶不明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19~81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均于18F-FDG PET/CT显像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分析并计算18F-FDG PET/CT检测原发灶的检出率;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部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SUVmax的相关性。 结果 56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测原发灶阳性44例(真阳性42例、假阳性2例),检出率为75.0%;假阴性1例(鼻咽癌);11例患者18F-FDG PET/CT未发现原发灶。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SUVmax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r=0.32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不明原发灶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的18F-FDG代谢强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PET/MRI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宁波明州医院行全身 18F-FDG PET/CT显像及上腹部 18F-FDG PET/MRI显像,并疑似有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资料。 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活检确诊原发灶,准确率100%。原发性肺癌13例,占76%,其中有2例在第二次行PET/CT检查时才检出原发灶;原发性肝癌2例,占12%;原发性贲门癌1例,占6%;原发性升结肠癌1例,占6%。在检查到原发灶的基础上,18F-FDG PET/CT亦发现10例合并转移者,其中合并肺转移者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者3例、合并骨转移者2例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3例,共发现病灶61处;2例肝癌患者单发脑转移灶中均有脑卒中。 结论 18F-FDG PET/CT在查找原发灶不明的脑转移瘤原发灶中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内转移瘤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学或临床确诊的眼内转移瘤患者53例(54只眼睛,其中1例为双眼转移),其中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22~73(52.7±11.6)岁。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对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评估PET/CT对肿瘤原发灶的探查及其他部位转移灶发现的价值。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眼内转移瘤CT形态多样,以梭形软组织影最为多见。47例可测量的眼内转移瘤CT值与SUVmax、SUVmean均无明显线性关系(均r=?0.252,均P=0.088)。50例放射性摄取增高转移瘤的SUVmax、SUVmean均与其长径、短径、上下径呈显著正相关(r=0.631~0.791,均P=0.000)。既往无肿瘤病史患者43例,PET/C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97.7%(42/43),其中来源于肺癌36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各1例。PET/CT显示转移灶≥2个的患者51例(51/53,96.2%),其中主要伴淋巴结转移43例(43/53,81.1%)、骨转移42例(42/53,79.2%)。 结论 眼内转移瘤CT形态多样,SUV仅与其大小有关。18F-FDG PET/CT在眼内转移瘤诊断、肿瘤原发灶的探查及其他部位转移灶的发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22例疑似肿瘤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经过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多发癌患者32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以PET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2.5且CT上有形态学改变者作为PET/CT判断恶性肿瘤的标准,计算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发癌的发生率为0.55%,其中,双发癌30例、三发癌2例,共66个原发灶。32例多发癌的66个原发灶的SUVmean的平均值为6.68±3.61。PET/CT诊断多发癌原发灶真阳性为58个,假阴性为8个。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为87.9%,准确率为87.9%。 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检查诊断多发癌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增强CT在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部位病变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前纵隔肿瘤患者80例(恶性肿瘤35例、良性肿瘤45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0~80(45.5±10.2)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及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2种检查的间隔时间在2周内。分别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扫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结果 35例恶性肿瘤中胸腺癌15例,淋巴瘤10例,恶性生殖细胞瘤7例,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及滑膜肉瘤各1例。18F-FDG PET/CT诊断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的灵敏度[97.1%(34/35)]、特异度[93.3%(42/45)]及准确率[95.0%(76/80)]均高于增强CT[71.4%(25/35)、77.8%(35/45)、75.0%(60/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2、4.357、12.471,均P<0.05);18F-FDG PET/CT对胸腺癌、淋巴瘤及恶性生殖细胞瘤诊断的准确率[93.3%(14/15)、100.0%(10/10)、85.7%(6/7)]均高于增强CT[60.0%(9/15)、50.0%(5/10)、28.6%(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6.333、4.333,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对成人原发前纵隔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可作为该病主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行18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的52例胃癌术后疑似复发转移患者[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30~86(61.73±11.44)岁]。通过定量分析与半定量分析的比较,确定吻合口复发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临界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吻合口的SUVmax临界值,t检验比较组间SUVmax,χ2检验比较定性分析与半定量分析及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于胃癌术后吻合口、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诊断效能。 结果 吻合口SUVmax临界值取3.14时,18F-FDG PET/CT诊断吻合口复发的特异度高于定性分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P<0.05)。吻合口复发的SUVmax明显高于吻合口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1,P<0.05)。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8% vs. 23.81%、92.00% vs. 60.00%、87.50% vs. 34.38%,χ2=19.363、5.373、16.804,均 P<0.05);特异度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00% 、 100% vs. 92.5% 、 100% vs. 95.00% , χ2 = 0.000、2.850、1.412 , 均 P>0.05)。 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胃癌术后复发转移优于CT,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