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Gal-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V-6000通用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甲状腺腺瘤25例、甲状腺滤泡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2例中c—met和Gal-3的表达。结果c—met和Gal-3在滤泡癌、乳头状癌及未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c—met表达的强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Gal-3表达的强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met和Gal-3表达均为阴性。甲状腺癌c—met的阳性表达与Gal-3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met和Gal-3过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以及预后的评估有-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3)、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增殖指数(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Gal-3、PTTG和Ki-67的表达。结果:3种蛋白表达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同时表达在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l-3、PTTG和Ki-67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Gal-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意义.以评价Gal-3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Gal-3在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以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很高,阳性率84.2%,明显高于癌旁NG组织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Gal-3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与人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评价其在判断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
活性和病人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 例甲状腺癌、30 例甲状腺腺瘤、30 例结节性甲状腺
肿及2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
显著高于在腺瘤组、结甲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均为P<0.01),分别为100.00%(50/50)、80.00%(40/50)、84.00%(42/50)。癌组中
三者的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甲状腺癌中MCM7、CDK2 及Ki-67 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的
发生相关,三者联合应用或许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在评价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面,MCM7优
于Ki-6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9例癌旁组织中MMP-2 mRNA,TIMP-2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MP-2蛋白、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7%和77.9%,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和2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 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9%和64.29%,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3%和1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RNA和蛋白、TIMP-2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M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甲状腺癌侵袭程度升高、转移而升高,而TI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甲状腺癌侵袭程度升高、转移而降低,提示MMP-2和TIMP-2表达失衡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3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和甲状腺功能
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及甲功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BT)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C/D和VEGFR-3浓度,并分析每位患者上述3个指标与
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PTC组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明显高于BT组(P<0.05);VEGF-D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PTC患者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在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TSH升高组明显高于TSH正常组、年龄
>45岁者明显高于≤45岁者、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明显高于≤2 cm的患者(P<0.05或P<0.01),VEGF-C和VEGFR-3在有无淋
巴结转移组变化不一致,淋巴结转移组VEGF-C浓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而VEGFR-3则低于无转移组;二者均与性别无关;血
清VEGF-D浓度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SH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
直径以及年龄、性别均无关。血清VEGF-C、VEGFR-3 和TSH 浓度的ROC曲线及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34 和0.707(P<
0.01);VEGF-D浓度线下面积0.556(P>0.05)。联合VEGF-C、VEGFR-3和TSH三个指标线下面积0.862(P<0.01)。结论联合
检测血清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TSH结果,可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c-Met 蛋白在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Met 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81 例甲状腺癌组织及52 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Met 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癌和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Met 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9%(38/81)和7.7%(4/5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 蛋白阳性率50.8%(31/61),髓样癌中阳性率60.0%(3/5),均高于滤泡癌26.7%(4/15),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c-Met蛋白表达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甲状腺癌中c-Met 表达增强,其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生相关,有望成为抗甲状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腺瘤、2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β-半乳糖凝集素-3和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1)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弱,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最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最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半乳糖凝集素-3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和无包膜外侵犯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上皮钙黏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低于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病例;联合测定β-半乳糖凝集素-3、上皮钙黏蛋白表达可判定有无腺体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Chen Y  Zhu M  Zhou X  Lin W  Ni C  Li F  Zhang S  Go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57-261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甲状腺肿瘤及滤泡上皮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及与RET、Galectin-3(Gal-3)和粘蛋白-1(MUC1)基因产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33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TTF-1、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结果 (1)TTF-1:在病变(瘤)细胞核、质及周围正常组织的细胞核均有表达,4种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正常滤泡,良、恶性病变的胞核阳性表达判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胞质型TTF-1在良性病变的表达率为27.4%,恶性肿瘤的表达率为66.1%,良性病变与两种甲状腺癌组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恶性肿瘤高于良性病变。(2)RET:腺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8.9%,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和87.5%,腺瘤与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Gal-3、MUC1:良性病变阳性率分别为38.4%和23.3%,恶性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88.1%和50.9%,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阳性率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P<0.05);甲状腺癌中Gal-3和MUC1表达基本平行,但Gal-3的敏感性高于MUC1;部分腺瘤中可见灶性Gal-3和MUC1同时阳性。而胞质型TTF-1表达与Gal-3、MUC1阳性表达有关。结论 TTF-1胞核反应是正常的及病理状态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共有表现;RET、Gal-3和MUC1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标志,胞质型TTF-1反应可能是甲状腺滤泡源性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皮衍生基因-1(EG-1)的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1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取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组)和1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EG-1基因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EG-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EG-1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 (P<0.05)。EG-1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联性(
P>0.05)。结论:EG-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EG-1基因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K19和Galectin-3在鏊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19和Galectin-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中的表达。结果CK19和Galectin-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6.7%、5.6%、46.7%和100.0%、26.7%、16.7%和93.3%。结论CK19和Galectin-3蛋白在甲状腺轧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单克隆抗体Galectin-3、PTTG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病变中Galectin-3和PTTG表达均位于细胞质;Galectin-3、PTTG的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74.62%为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90%为中、强阳性,Galectin-3和PTTG在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和15.38%(2/13),在滤泡性癌分别为64.29%(9/14)和57.14%(8/14),在乳头状癌分别为95%(38/40)、90%(36/40);Galectin-3和PTTG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恶性肿瘤(滤泡性癌和乳头状癌)间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Galectin-3和PTTG均不表达,腺瘤中仅有1例表达,腺瘤2者均阳性表达为7.69%,滤泡性癌为21.43%,乳头状癌为100%。结论:Galectin-3和PTTG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中CK19、TPO、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甲状腺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2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CK19、TPO、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滤泡型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阳性率均为100%(58/58);TPO阴性率约为84.5%(49/58)。25例滤泡性癌、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K19、Galectin3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而TPO均为阳性。CK19、TPO、Galectin3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与良性增生(滤泡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之间,滤泡型乳头状癌分别与滤泡性癌、滤泡性腺瘤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K19、TPO、Galectin3均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对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帮助不大;CK19、TPO、Galectin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KAI1基因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Real Time-PCR检测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1例癌旁正常组织和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5%,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包膜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 KAI1 mRNA及其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refoil factor-3, TFF-3)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甲状腺腺瘤患者40例,为甲状腺腺瘤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TFF-3和Galectin-3水平。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FF-3和Galectin-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FF-3和Galectin-3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手术后机体TFF-3和Galectin-3水平的变化,及TFF-3和Galectin-3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TFF-3水平明显低于甲状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甲状腺瘤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Galectin-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腺瘤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最低(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TFF-3和Galectin-3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和肿瘤是否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0.01),与年龄,性别,肿瘤是否侵犯包膜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血清TFF-3较手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Galectin-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清TFF-3水平与Galectin-3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737,P<0.05)。结论 TFF-3和Galectin-3参与了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ret、ras、p53基因研究,揭示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意义,为进一步进行甲状腺癌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甲状腺癌和10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ret、ras、p53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r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及甲亢中均有表达,在髓样癌和滤泡状腺瘤中未检测到;ras在各型甲状腺病中均有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0%~50%,良性病变中仅在1例滤泡状腺瘤和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阳性。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癌基因ret、ras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密切联系。ret、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ras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瘤及桥本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甲状腺癌的防治除考虑高碘因素外,也应充分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景斌  孙亚东  姜春浩  王海英  杨乐  邸军 《吉林医学》2012,33(31):6733-673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内皮衍生基因-1(EG-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腺体外科收治的24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另取1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病例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方法对甲状腺组织进行EG-1基因检测。结果: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检测出16例EG-1mRNA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73%(16/24);1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检测出2例EG-1mRNA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20%(2/10);二者相比较,EG-1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甲状腺瘤组织(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1基因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TTG1IP蛋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TG1IP蛋白在25例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23例滤泡性腺瘤、65例乳头状癌、19例滤泡癌和18例未分化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TG1IP蛋白表达率在甲状腺癌旁正常组织中为28%,在滤泡性腺瘤组织为30.43%,在乳头状癌组织为61.54%,在滤泡癌组织为31.58%,在未分化癌组织为22.22%。PTTG1IP蛋白在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滤泡性腺瘤组织、滤泡癌组织和未分化癌组织(P<0.05)。PTTG1IP蛋白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甲状腺外侵犯和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不同肿瘤中,PTTG1IP蛋白过表达可能在乳头状癌的始发和进展中发挥作用,而与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生发展无关。PTTG1IP蛋白可能是鉴别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及其他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有用指标。PTTG1IP可能为难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