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全系膜切除后乙状结肠-直肠残端吻合,术中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观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使用26号气囊导尿管经回盲瓣行回肠插管造口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保宽 《中原医刊》2005,32(16):33-34
目的探讨未段回肠吻合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近回盲瓣部位的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后。行造口式阑尾切除,经阑尾残端插入French管越过回盲瓣达吻合远端开放引流,防止因末段回肠内压力增高致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2~3d肛门排气,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7~10d拔除导管,饮食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此手术方法较右半结肠切除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了末段回肠、回盲瓣及完整结肠,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特别对于切除大量小肠的患者,可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输尿管Bricker膀胱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对14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在Bricker膀胱输尿管吻合时,将输尿管下端“Y”缝合并与Beicker膀胱其回肠远端端端吻合后,再向回肠内套入2.0cm~2.5cm。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无发生吻合口尿瘘,8例术后经6个月~2年的随访未发生肾积水及血电解质、肌酐、尿素氮升高。结论:改良的输尿管Bircker膀胱吻合术是预防吻合瘘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消化道手术 ,极易发生吻合狭窄及吻合口瘘。我院从 1 995年以来对 1 7例婴儿肠道手术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一层间断缝合吻合法 ,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手术安全可靠及远期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婴幼儿肠道手术 1 7例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4小时~ 6个月 ,先天性肠闭锁 7例 ,先天性脐膨出 4例 ,肠套叠坏死 3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穿孔 2例 ,十二指肠梗阻 1例。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其中空肠-空肠 6例 ,空肠 -回肠或回肠 -回肠 7例 ,回肠 -结肠 3例 ,十二指肠水平段与空肠上段 1例。 1 7例中有 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带蒂回肠袖带”预防瘘及狭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外科1985年2月。2008年4月收治的379例中、上段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8例,行直肠癌前切除、结、直肠端端直褥式单层吻合后,将“带蒂回肠袖带”缝在吻合口周围。对照组11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后,仍用传统吻合法,即结肠、直肠端端全层间断缝合,再做浆肌层缝合加固,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增高,占6.3%(7/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增加,占5.4%(6/111),治疗组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狭窄率明显下降,占0.37%(1/268)(P〈0.01);对照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增高,占7.2%(8/111),治疗组术后盆腔感染率明显降低,占0.75%(2/268)(P〈0.0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带蒂回肠袖带”围缝在结、直肠吻合口周围,增加了吻合口血供,加快了吻合口的愈合,明显降低了结、直肠吻合口瘘、狭窄和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中回肠造口预防吻合口漏.方法 回顾2003年~2010年间行直肠癌根治术90例,分别采用双吻合器加回肠造口41例与双吻合器未加回肠造口49例,对比两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行回肠造口组无吻合口漏发生.未行回肠造口组有3例吻合口漏发生.结论 低位直肠癌回肠造口对预防吻合口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预防吻合口漏而行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阑尾残端回肠插管造口术在结肠手术时,预防或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临床应用经阑尾残端回肠插管造口术在结肠手术时的应用情况,与同期未应用病例进行肠瘘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对照分析。结果:应用经阑尾残端回肠插管造口术无1例肠瘘及死亡发生,未应用的肠瘘发生率为14.1%,死亡率1.1%。结论:经阑尾残端回肠插管造口术在结肠手术时,在降低肠瘘发生方面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比较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保护性回肠造口组)与同期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术(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46例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6例发生吻合口漏,32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表明保护性回肠造口可降低超低位直肠癌双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本法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回肠闭锁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四定点单层内翻回肠端斜吻合并吻合口近端造瘘术,对16例回肠闭锁患儿进行了治疗。即切除闭锁近端扩张的肠管盲端10~15cm及闭锁远端肠管盲端2~3cm,将远端肠管沿系膜对侧纵行剪开,使远端和近端肠管口径基本相同;吻合时,以肠壁系膜缘、对系膜缘、前壁中点及后壁中点为4个定点,将吻合缘分为4段,分别牵引相邻两定点,使肠壁内翻、对齐,并使待吻合的两肠壁边缘充分展开,分段行单层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在吻合口近端10~15cm处肠壁置入造瘘管,于下腹部前外侧壁戳创引出,待病儿能自行排便和进奶正常后拔除。结果 14例恢复顺利,肠蠕动于术后2~3d恢复,4~5d进乳,7~10d即可全胃肠道营养,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或梗阻。随访1~4a,其生长、发育均达到同龄儿正常标准,未见智力发育迟缓。2例因术后并发肺炎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四定点单层内翻回肠端斜吻合并吻合口近端造瘘术,有利于术后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可避免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治疗先天性回肠闭锁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建设  袁兆普 《中原医刊》2003,30(19):16-17
目的:探讨肠闭锁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提高治愈率。方法:新生儿肠闭锁1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4例、回肠7例、结肠2例。全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胃空肠吻合1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2例,狭窄环纵切横缝1例,端端吻合12例(同时吻合口以上插管造口1例)。结果:痊愈出院11例,1例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放弃治疗;4例死亡,硬肿症肺、胃出血1例、吻合口梗阻2例、DIC1例。远期随访2例,分别为术后6月、4年。结论:并发症硬肿症、吻合口功能性梗阻、DIC是导致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监护,低位肠闭锁同时做吻合口以上插管造口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参照国外资料,进行胃肠道单层外翻吻合110例,其中胃十二指肠吻合8例,胃空肠吻合20例,小肠端端吻合48例,回肠结肠吻合20例,结肠端端吻合14例。近期效果与长期观察均满意。作者认为此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省时易学的优点,又可避免吻合口出血、狭窄、梗阻以及泄漏等并发症。优于两层内翻吻合,也优于单层内翻吻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在单纯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基础上,加盖双层大网膜,连续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56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单纯脓胸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的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如无腹膜炎症均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56例患者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回肠端端一期吻合术.结果 56例大肠癌致肠梗阻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结论 右半结肠内容物为液状,用吸引器吸出即可.吻合方式一般存在两种方法,即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端端吻合方法操作简单,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后采取不同方法重建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方法:2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53例采取食管胃壁内吻合,103例采取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吻合。然后将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胃壁内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0%,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61%;传统食管胃全层(端侧或端端)缝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85%,吻合狭窄发生率为5.83%,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4.56%。结论: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吻合较传统食管胃全层吻合术可靠,并发症少,更大程度的恢复了贲门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转流(GBP)手术对GK大鼠胃肠道GL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体重240~260 g GK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①对照组:正常GK大鼠,无任何干预;②假手术组:行胃窦部离断后吻合术;③胃转流手术组:将胃窦部切断,同时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下方8 cm处切断小肠,将胃窦近断端与上提的小肠远断端行端端吻合,小肠的近断端与胃肠吻合口下方8cm的小肠行端侧吻合.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监测GK大鼠胰腺及胃肠道各段GLP-1的表达.结果 GBP手术组胃肠吻合口下方回肠远端GL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 食物转流的效应部位可能位于回肠远端,GBP手术可以刺激回肠远端的GLP-1表达增多,促进胰腺细胞β增殖,胰岛素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6.
回肠末端切除后如何进行吻合,意见尚不统一。有人指出“回肠切断处应距回盲瓣15厘米以上”方能行回肠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一期肿瘤切除吻合80例,Hartmanns手术10例,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6例,回肠同横结肠直接吻合1例、单纯梗阻近侧造瘘1例。结果:94例均治愈,4例死亡。有3例因不能耐受改行结肠造瘘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3例,其中右半结肠2例,左半结肠1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2例。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选择恰当的术式,吻合口瘘是最主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 手术学中规定小肠切除后,其吻合口必须距回盲瓣15cm以上,以保证安全愈合。但我院1981年11月~1985年2月对小肠末段良性疾患致肠梗阻行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其吻合口距回盲瓣15cm以内者共6例,均获安全愈合。现报告如下: 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9岁,平均32.6岁。术中所见:回肠末段憩室炎致粘连性肠梗阻肠坏死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肠末段坏死2例,嵌顿性股疝致回肠末段坏死1例,回肠末段肿瘤致肠套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探讨了回肠末端切除保留回盲瓣的意义、依据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在保证良好血运的条件下,尽量保留回肠残端长度,近端充分减压后,直接对端吻合.结果: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吻合口瘘的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式保留了回盲瓣及其功能,减少了术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Wong  N.  Y.  Eu  K.  W.  程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13-14
目的:通常认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常规进行辅助性回肠或结肠造口可通过改变排泄途径而减少吻合口开裂,然而造口术并非没有死亡风险。该研究拟对直肠癌低位吻合术后行回肠造口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994-2004年实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1078例,除外术前辐照12例,手术由顾问医师采用标准术式进行,术后密切观察是否有吻合口漏发生。以2004年2月为界,前742例患施行了辅助性回肠造口术,而后324例患则未施行造口术。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x。检验。结果:施行辅助性回肠造I:I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3.8%,而未行辅助造口术为4%(13例),二无统计学差异。发生吻合口漏的患中,95%需施行二次手术,5%作影像学下的引流法处理,总死亡率为7.3%。结论:辅助性回肠造口术虽然不能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但可减少吻合口漏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如腹膜炎和脓毒血症。但是,辅助性回肠造口术可引起患总死亡率和手术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