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J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窥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配合针刺治疗对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首次发病的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形成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采用Bobath疗法和针刺疗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和MBI指标评价2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疗效比较早期康复组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实施早期康复配合针刺疗法,临床疗效肯定,且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治疗组静脉点滴200mg,30例为对照组 静脉点滴脉络宁30mL,每天一次,持续14d,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血液粘度与血小板聚集率及梗死灶缩小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咯地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80例)和常规康复治疗组(66例),治疗30天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及ADL积分上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1),综合康复组与常规康复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均可降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13常生活活动能力,但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6.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①于2006—03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关于碟脉灵注射液(苦碟子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文章27篇,主题词包括碟脉灵注射液和急性脑梗死。文献纳入标准:论文内容包含有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以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出来。②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1项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数据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计量资料计算合并检验统计量(Z)及合并效应指数(d平均)。 结果:最初纳入文献27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11篇。①同质性检验结果:X^2=6.66,自由度为10,P〉0.05。②两组疗效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碟脉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80.2%,r=29.32,P〈0.01(OR=2.51,95%CI:1.78-3.50)1。③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著性检验:碟脉灵治疗组的五:31.25,P〈0.01;对照组的历:18.16,P〈0.01。表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改善,且碟脉灵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1〉Z2);效应大小评估:碟脉灵治疗组的d平均=1.84(d平均=0.8为大效应),对照组的d平均=1.32,提示两组治疗的效应均很大,且碟脉灵治疗组的效应大于对照组。④碟脉灵治疗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结论: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头针结合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功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方法结合促进技术对脑梗死后功能障碍、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4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康复组、头针组、康复组和对照组。采用SIAS运动功能评分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方法综合评定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结果在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上,针刺结合康复组、头针组、康复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头针结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头针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方法结合促进技术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丹红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脑水肿药物和脑保护剂,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 arthe 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小板聚集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及对照组。综合康复组患者采用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法、双乳突法低频电刺激及电动床站立训练等)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药物、Bobath及PNF疗法进行干预。于治疗前及治疗30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综合康复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1例。两组均在常规控制血压、脱水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用血塞通注射液0.5g、曲克芦丁注射液O.6g,1次/d静滴;B组碟脉灵注射液40mL,1次/d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B组疗效优于A组(P〈O.01)。结论碟脉灵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病人血液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张建宏  范建中 《中国康复》2000,15(3):152-153
研究雅达心达康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按常规治疗及口服雅达心达康每次20m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3.3%和70.8%,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扶植均有明显变化,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和血脂均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血浆粘度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Hcy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脑梗死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4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激光组,激光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 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2组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血流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激光组与常规组痊愈显效率分别为79.1%和62.5%。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血脂均明显改善,其中激光组血浆粘度及总胆固醇降低水平较常规组显著(P〈0.05)。提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尤其可降低血浆粘度和总胆固醇水平。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针灸和推拿综合治疗对脑瘫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燕君  杨杰  张洪钢 《中国康复》2001,16(3):158-159
目的观察针炙和推拿等综合治疗对脑瘫康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头皮针、体针、水针、推拿及功能训练对42例(综合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并设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过4个月至>1年的治疗后,采用西苑医院海淀神经伤残儿童医院研究的7项疗效评估标准评定,综合组显效率56.2%,对照组2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和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较单纯应用康复治疗的方法能更能有效的提高脑瘫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梗死患者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例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经治疗15 d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黏度等药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金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13-20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I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湘  王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4):3249-3250,325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值得肯定,这可能与其能够降低患者血脂和抗炎性反应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NIHSS评分分别为(4.56±0.98)分和(7.42±1.15)分,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纳入13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估、凝血相关指标和脑部特异性变化的生化指标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35.26±9.98)分至(5.33±2.17)分较对照组(34.47±8.74)分至(12.65±7.16)分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相关指标、脑部特异性变化生化指标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HBO )辅助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较单用疏血通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魏丹  李军 《中国康复》2000,15(3):150-151
为观察和测定Tapidil对脑梗死患者血中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对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口服Trapidil 100mg/次,每日3次,共服用2周,服药前后检查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与对照组(未服Trapidil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服用Trapidil2周后,5min血小板聚集率PAG(5)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PAG(m)分别由服药前的平均74.5%,77.0%下降至55.0%和58.2%,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