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婴幼儿和儿童排便频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幼儿变化范围最为明显 ,可每天多至 12次 ,也可少至 3~ 4周排便 1次。人工喂养婴儿在喂配方饮食第一周后可排硬便。尽管这些患儿无确定的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但其排便时可有疼痛 ,以致有发展为功能性粪便潴留的倾向。 2 5 %的儿科胃肠科门诊患儿主诉排便异常相关症状[1] 。一、幼儿排便困难 (infantdyschezia) [1~ 3 ]每次排便需用力数分钟才能排出软便和稀便。患儿极度烦躁、尖叫或大声哭闹 ,因用力排便憋得面色发红或发紫 ,持续 10~ 2 0分钟 ,排便后…  相似文献   

2.
赵秀华 《山东医药》2011,51(33):117-117
习惯性便秘是指慢性功能性便秘,一般以2 d以上无排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及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为临床特点。近年来,我们对79例老年习惯性便秘进行健康指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肛肠科共收治中老年习惯性便秘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46~91岁、平均72岁。其中,不良排便习惯37例,饮食不当21例,精神因素6例,其它15例。临床特点:①便秘次数减少,即每周排便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排便1次。②排便困难,部分患者每日排便可多次,  相似文献   

3.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慢性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其治疗药物虽较多,但疗效不尽如人意。目的:观察复方碳酸氢钠栓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2007年5月由6家医院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1周筛选期后,21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分别给予复方碳酸氢钠栓和安慰剂纳肛,1粒/d,连续7d。治疗第1d,用药1次后若无排便,可重复用药1次。治疗第2d起每日用药1次。受试者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大便性状以及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服用缓泻剂天数和药物用量。结果: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周排便次数、周大便性状、周排便不尽感天数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周排便费力天数、周服用缓泻剂天数和周药物用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复方碳酸氢钠栓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4.
老年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37  
梁堃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2):1761-1763
健康成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大便次数可为每周3次到每天3次。便秘的罗马Ⅱ标准定义为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12W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1/4的时间排便费力。②〉1/4的时间粪便是团块或硬结。③〉1/4的时间排便不尽感。④〉1/4的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梗阻。⑤〉1/4的时间排便需用手协助。⑥〉1/4的时间每周排便〈3次。便秘的发生不分年龄和性别,其中老年便秘占25%-30%,长期住院的老年病人便秘发生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非器质性便秘分为缓慢通过(结肠无力)和盆底痉挛综合征(出口梗阻)两类。后者是正常盆底肌的一种功能异常。排便时,紧张的盆底肌收缩而不是松弛,肛管保持关闭状态,于是产生功能性的出口梗阻。7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女性4倍于男性,年龄15~82岁(平均42岁),症状期1~38年(平均10年),排便频率1~21天1次(平均6.4天)。主要的主诉是腹痛、腹胀满、需使劲排便等。81%的患者使用泻药,39%需灌肠。6例有结肠手术史。全部患者均做排便造影,盆底肌电描记并服入20粒不透X线的标志物,每天摄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天灸疗法对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按老年人特点选穴选药进行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果导片口服,治疗4周后停药并随访6月,每周采用便秘评分量表(CCS)评估便秘情况并观察2组试验后每周及结束后第1月、3月及6月自主排便次数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试验第1、2周CC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第3周以后CC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试验期和随访期试验组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天灸能改善老年人的便秘状况,远期疗效较好,而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长期便秘可使结肠憩室、肛周病变等发病率增加,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致死率,加大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研究显示,便秘在各个国家的发病率均较高[1-4],但便秘的就诊率呈年龄相关性上升,60岁时便秘发病率有比较陡峭的上升趋势.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 (或) 排便困难﹝1﹞.其中,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有不尽感或排便时需要用手法辅助等.随着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便秘的人数也在愈发增加,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于普林等﹝2﹞对6个城市8252名≥...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有三种情况属于便秘的范畴,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大多数人每日至少排便1次,粪便并不干燥坚硬。便秘者一周排便不到3次或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每次排便异常困难,时间很长,粪便坚如羊粪,量很少,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聚卡波非钙片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经过1周筛选期后,双盲治疗期共入选受试者449例,试验组225例,对照组224例。试验组给予聚卡波非钙片2片,每日3次,三餐后用200ml水送服,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服法同试验组。受试者记录每天腹部不适或疼痛及腹部胀气的严重程度、大便次数、大便Bristol分型、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症状及每周IBS总体症状(便秘和腹部不适/疼痛等)和便秘的严重程度。同时记录试验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在治疗第2周,聚卡波非钙片改善C-IBS患者总体症状及便秘等级较安慰剂更显著。两组患者腹部不适/疼痛、腹部胀气、大便Bristol分型,减少周无排便不尽感天数及周排便不费力天数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周,试验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但治疗后其余各周次两组间周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28%,对照组为4.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6)。结论聚卡波非钙片治疗C—IBS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便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觉等。便秘的诊断似乎很容易,许多患者常自服泻药,处理便秘。实际上,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并不一定每日1次。据北京地区对18~70岁普通人群的排便习性调查表明,成年人正常排便次数范围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多为成形软便,也可以是半成形便[1] 。对便秘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正确诊断和进一步合理处理。目前,国际上推出罗马Ⅱ有关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 ] ,包括具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1)大于1/ 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 )…  相似文献   

12.
慢性便秘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可高达22%[1-3]。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便秘患者多为功能性,而且其中20%~81%的患者存在功能性排便障碍[4]。肛门直肠测压可以综合评估肛门直肠的功能,对便秘和排便障碍的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估很有必要。近几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的出现及对生物反馈治疗的重视,便秘和排便障碍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现就肛门直肠测压的原理及其在便秘和排便障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拉克替醇在国外已作为治疗肝性脑病和便秘的药物上市,但在国内尚未被推荐用于治疗便秘。目的:评价拉克替醇治疗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4个临床医学中心随机纳入符合便秘诊断标准和研究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起始剂量(第1d)为拉克替醇20g,维持剂量(第2.7d)为每天10g:对照组起始剂量(第1d)为乳果糖20g,维持剂量(第2~7d)为每天10g。每天早餐时一次服完,疗程7d。排便次数≥3次,d或粪便性状呈Bristol6、7型时,可减半用量。结果:纳入疗效分析的病例数为129例,试验组63例.对照组66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便秘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均衡。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3d后有效排便次数转正常率分别为77.8%和77.3%,粪便性状转正常率分别为62.2%和56.5%,用药7d后分别为95.2%和95.5%、60.4%和60.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和4.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克替醇治疗便秘有效、安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OMGE临床指南:便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定义 便秘是一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患者的观点 不同的患者对便秘有不同的症状感受。一些患者 (5 2 % )认为排便费力即为便秘 ,一些患者则认为便秘是硬球状便 (4 4 % )或想排便时排不出大便 (34% )或排便频次少 (33% )即为便秘。临床医生的观点 如果不服用泻剂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两项在过去 12个月有 12周 (即罗马Ⅱ标准 )出现 :·每周排便少于 3次·排硬便的次数超过 2 5 %·排便不净感的次数超过 2 5 %·过度用力在 2 5 %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指辅助排便二、发病机制 便秘的原因很多 ,文献报道很多是重叠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病因 ,…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急性期常需绝对卧床休息,而卧床患者常发生便秘。我们应用新型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治疗卧床所致便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需绝对卧床休息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50.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急性肾炎7例。均有排便<3次/W、排便困难、粪便坚硬或粪便量少等表现。过去无便秘史,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与效果:服用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效果不显著者,3天后改10mg,每日3次。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导泻剂。每天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腹痛情况。经上述治疗,本组有效(每周排便5~10次,便软,排便不费力)26例,无效(每周排便<3次,便硬,排便费力)4例,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6.
何梅  胡刚  魏洁  杨月欣 《胃肠病学》2009,14(5):287-289
背景:便秘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但迄今尚无研究直接观察益生菌酸乳与便秘的关系。目的:观察含动物双歧杆菌DN-173010的益生菌酸乳对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159例成年便秘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含DN-173010的益生菌酸乳2周,每天100g;对照组同法服用酸化牛奶2周。观察受试者试验前和试验期间的排便次数、排便状况、粪便性状以及饮食情况。结果:试验组服用含DN-173010的益生菌酸乳后,每周排便次数、排便状况评分和粪便性状评分与自身试验前相比显著改善(P〈0.01);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每周排便次数显著增加,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显著降低(P=0.000)。两组试验期间食物摄入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服用含动物双歧杆菌DN-173010的益生菌酸乳可明显改善成年便秘者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7.
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人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本人试用西沙贝利治疗了该类患者16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l对象和方法1.且对象随机选择有功能性便秘的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8岁~56岁不等,同时具备下列症状和条件:①排便间隔天数较正常时明显延长,每次排便时间延长;②排便时费力且大便多呈羊粪状;③病程多在6rno以上;④各种检查已排除肠道有明显器质性病变;⑤排除有其他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l.z方法停用所有泻药剂后,给予口服西沙必利sg,3次/d,症状较重者10g,3次/d,疗程4wb~6wb.1.3疗效判定①显…  相似文献   

18.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以中老年人多见。慢性功能性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临床上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根据便秘的治疗原则应首先进行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补充足量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9.
西沙必利加比沙可啶治疗糖尿病患者慢性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选择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巧合的是均为Ⅱ型糖尿病病人,所有病人排便次数≤3次/周,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时间延长),症状持续3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41~72岁(57.5±7.2岁),男17例,女13例,糖尿病病程2~18年,便秘病程3月~18年(3.50±0.40年),排便周期3~9 d/次(6.8±  相似文献   

20.
背景: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高,寻找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老年人F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51例老年FC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比沙可啶5 mg qd口服、每日3次按摩关元、中脘、天枢穴和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疗程4周。记录每周排便次数,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4周后,三组每周排便次数、PAC-SYM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比沙可啶对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直肠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穴位按摩(P0.05),穴位按摩对腹部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比沙可啶(P0.05)。比沙可啶不良反应轻微,穴位按摩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腹部穴位按摩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FC患者的排便次数和便秘症状,尤其是腹痛、腹胀等腹部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