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 (BEC)进行黏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 ;分别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及卵黄培养基测定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 ;分别将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菌丝相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与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 (P分别 <0 .0 0 1和 <0 .0 0 2 ) ;注射菌丝相白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2 5 ) ,且平均存活期低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 (P <0 .0 0 1)。结论 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毒力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白念珠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影响上述因子分泌的菌体成分和其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宿主抗白念珠菌免疫反应机制以及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阴道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采用卵黄平皿方法测定其阴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的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结果 患者组细胞外磷脂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 (P值均 <0 .0 0 1)。结论 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可能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部分毒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嗜酸乳酸杆菌对白念珠菌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血球仪计数法、小牛血清玻片法检测分离自阴道内的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来自临床的99株白念珠菌生长及芽管生成的影响,在该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平皿法和卵黄平皿法测定Lac1对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的影响,并以ATCC4356(嗜酸乳酸杆菌)为对照.结果:白念珠菌单独存在与加入Lac1后,白念珠菌的菌数分别为(1.61±0.01)×108 CFU/mL和(1.34±0.01)×108 CFU/mL;每高倍视野白念珠菌的芽管数分别为(6.17±0.17)个和(1.71±0.10)个;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0.563 9±0.076 6和0.896 6±0.105 8;胞外磷脂酶活力分别为0.555 4±0.077 8和0.889 8±0.123 3,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内嗜酸乳酸杆菌(Lac1)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出芽、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及细胞外磷脂酶活力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粘附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念珠菌是重要的条件致菌病,常继发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近20年来白念珠菌感染增长了20倍以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危害极大,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重视[1]。研究表明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数种药物和化学试剂短时低浓度地在体外作用白念珠菌后,分别测定了受作用后白念珠菌的细胞表达疏水性(CSH)和其对培养的Vero上皮细胞的粘附性,并做相应电镜观察。结果示,受药物和化学试剂作用的影响,白念珠菌的CSH和粘附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CSH与粘附性呈不一致改变,CSH的变化还伴有白念珠菌胞壁的可逆性形态改变。说明白念珠菌的CSH与上应的宿主细胞粘附性不相关,二者是白念珠菌壁表面的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传递链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在5% CO2 37 ℃培养条件下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观察加用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和激动剂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生长曲线和菌丝形成率,MTT法检测对白念珠菌的抑制率。结果 氯仿和二甲基亚砜的溶媒对照和空白对照对白念珠菌的生长和菌丝形成的影响无差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和苯甲羟肟酸作用于白念珠菌24 h后细胞形态以酵母为主。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和丙二酸钠盐与对照组比较,在白念珠菌生长的对数期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P < 0.01)。苯甲羟肟酸作用于白念珠菌后显著抑制白念珠菌的生长,与空白组比较以生长对数期的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丙二酸钠盐、苯甲羟肟酸和鸟苷酸钠作用于白念珠菌12 h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7.49 ± 0.52、48.75 ± 4.44、50.33 ± 8.50、99.00 ± 1.00、1.60 ± 0.53、94.01 ± 0.99、0.00 ± 0.00和92.33 ± 2.08。MTT法检测鱼藤酮、抗霉素A、寡霉素、叠氮钠、TTFA、丙二酸钠盐、苯甲羟肟酸和鸟苷酸钠对白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34% ± 0.15%、70.61% ± 1.02%、50.63% ± 5.38%、17.80% ± 7.89%、45.17% ± 1.27%、10.75% ± 3.62%、72.46% ± 1.14%和-(5.96% ± 4.07%)。结论 经典呼吸链和替代途径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能不同程度抑制白念珠菌的菌丝形成,替代氧化途径是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所以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对该菌在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及与白念珠菌致病性的比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IgA在念珠菌性阴道炎(C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V组、健康组及带菌组阴道分泌物中sIgA含量,用体外粘附方法测定白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VEC)的粘附能力,观察sIgA水平时白念珠菌粘附VEC的影响。结果CV组s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1);CV组白念珠菌在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高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5);白念珠菌在不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gA对白念珠菌粘附VEC有抑制作用,sIgA水平的降低是CV发病的原因之一,与白念珠菌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念珠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相型真菌,其生长形态可表现为酵母样呈圆形,条件改变时可呈细长状菌丝,这种生长形态的改变对RNA提取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文献[1]建立了两种白念珠菌总RNA提取的方法,并分别提取了酵母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的总RNA,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需时较短,RNA降解少、纯度高,产量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克隆天然抗体384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结合于白念珠菌的部位及成分。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方法将纯化的单克隆抗体3B4与白念珠菌共孵育,计数形成芽管的数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抗体384与白念珠菌结合的部位;将白念珠菌用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分别处理后,观察3134对其的结合情况,初步确定其结合成分。结果相对于同型对照,抗体3134作用组白念珠菌芽管生成率显著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流式细胞仪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发现3134可以与白念珠菌的芽管相结合,而与酵母相的结合很弱;蛋白酶K、氢氧化钠等处理后,3134对芽管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均不发生结合,提示抗体3134结合的成分是主要表达于菌丝相的一种糖蛋白。结论单克隆天然抗体3134可能通过与主要表达在芽管上的一种糖蛋白结合而抑制其芽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
都柏林念珠菌的国内首次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都柏林念珠菌是最近从白念珠菌菌种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厚壁孢子和芽管试验阳性的独立菌种。45℃孵育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方法。我们采用这一方法分析了都柏林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结果口腔念珠菌病和健康人口中都柏林念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82%和4.76%,阴道念珠菌病和健康人阴道中都柏林念珠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4%和0。这提示都柏林念珠菌在临床有较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与白念珠菌粘附相关的粘附素编码基因ALA1、ALS1、HWP1及INT1的分子基础及粘附作用的发生机理,并假设了粘附的二阶段模式,对酶、理化因素及宿主状态对粘附的影响亦作了简单介绍,提出需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式并充实之。  相似文献   

17.
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白念珠菌相关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研究白念珠菌的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特征 ,探讨新的白念珠菌的分型方法。方法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 31株白念珠菌的启动子序列延伸因子 3基因的微卫星多态性作了分析。结果 : 检测到 9个等位基因 ,10种不同白念珠菌基因型 ,其基因型特征在继代培养后仍保持稳定。结论 : 该方法快捷、重复性好 ,可用于白念珠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可能的基因学诊断中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对白念珠菌芽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体外葡萄糖含量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浓度。对经18h碳、氮饥饿试验的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芽管形成百分率、糖及氧的代谢状况、pH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最适宜白念珠菌产生芽管的葡萄糖浓度为1g/L,此时氧及糖的消耗代谢率最大,同时反映白念珠菌的芽管产生严格依赖于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测白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的方法,观察人类肿瘤坏死因子(Hu-TNF和重组人类 干扰素(rHu-IFN- )对人嗜中性粒细胞(PMN)抗白念珠菌活性的调节。发现Hu-TNF和rHu-IFN- 本身不能直接影响白念珠菌生长,但能增强人PMN抗白念珠菌生长的活性,这种作用的强弱与其预培养时间有关;此外这两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增强PMN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作用。这对于增强免疫损伤患者抵抗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