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9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58.72%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周与孕34~37周间,早产胎膜早破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对64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周分2组进行比较.结果64例中原因明确的首位因素是阴道炎;不同孕周两组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孕周两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明显差异;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及治疗.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胎肺成熟,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不同胎龄、孕28—34^+6周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13例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4^+6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35—36^+6周(P〈0.05);28—34^+6周潜伏期〈72h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高于潜伏期〉72h组(P〈0.05);臀牵引与其它分娩方式在出现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不足35周者均应使用单疗程激素治疗,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若为臀位,选择剖宫产对胎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20例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与孕周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35~36^-6周组与孕28~34^-6周组比较,其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宜于孕34周后经阴道终止妊娠为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86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主要诱因为胎位异常及双胎等因素造成宫腔内压力改变。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4~37周。结论对于孕28~34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210例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正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2-1703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果。方法:对21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 6周者(P<0.01),6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病因及对早产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不同孕龄组28~34周,34^ 1 37周二组对早产新生儿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妊高征,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龄组在新生儿窒息及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有显性差异。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孕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越高;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症,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黎衬开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8-138,14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168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和引产,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又称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感染、臀位、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及多胎占PPROM病因的前5位。不同孕周两组对母亲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围产医学的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韦珍 《北方药学》2013,(5):97-97
目的:通过对11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妊娠的观察和结果分析,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12例中有15例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周者,其中有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4周前。结论:对28~34周的孕者在胎膜早破过程中进行治疗,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其孕周到34周以上,及时进行保胎,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徐秀华  赵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49-3350
目的探讨早产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早产儿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小死亡率高;剖宫产组和阴式分娩组早产儿的存活率及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麻醉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性研究。方法抽取在本院出生的4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早产低体质量和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病例,根据患儿具体病情与具体状况确定麻醉方法,分为静脉麻醉21例,复合全麻气管插管麻醉2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复合全麻组患儿手术成功24例,手术成功率为96.0%;静脉麻醉组患儿手术成功19例,手术成功率为90.5%。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麻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吸入麻醉剂为主的复合式麻醉方法对早产低体质量及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进行麻醉可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因素、分娩方式、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PPROM产妇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PPROM相关因素中以不明原因、头盆不称为主;孕28~35周与孕36~37周PPROM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5、孕36周产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孕37周者;孕28~35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感染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6、37周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ROM应先排除宫内感染,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孕28~35周采用期待疗法,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孕36~37周者与足月妊娠的PPROM处理相同。  相似文献   

14.
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妹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11-261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32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周孕组围生儿死亡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20.8%和15.6%)明显高于≥34周孕组(1.9%和1.3%);而在<34周孕组中,保胎≥48小时后出现的新生儿死亡率及RDS发生率(8.8%和7.0%)较保胎<48小时者(38.5%和28.2%)明显下降。结论:早产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应当因人施治,对于孕周小者,应尽量延长妊娠至孕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早产产妇(早产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样等量足月产妇资料(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史、产前检查以及孕妇的产科合并症等危险因素。结果早产组有人工流产史者124例(46.2%),人工流产≥2次者60例(22.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99例(36.9%)和30例(11.2%)(P<0.05)。早产组规则产前检查者148例(5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例(73.1%)(P<0.05)。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多胎、胎位不正等为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注重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PPROM患者(其中孕28~33^+6周20例为早期组,孕34~36^+6周78例为晚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PPROM并发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1.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P〈0.05);早期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分别为45.5%、22.7%和6.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0、6.40,均P〈0.05)。结论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保胎尽量达到或超过34周,根据母儿情况选择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8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6.8%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