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讲述及的宏观思维,有别于在一项具体的流行病学研究课题(硬科学)中的思维,属于多层次的软科学思维。是指对一个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描述、分析和推理。可以局限于一种疾病病因学的探讨、预防对策论述、或者疾病自然史的评述或前瞻预测。也可以扩大为对一类疾病的防治战略甚至整个卫生防病工作方向的论述,或者对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综述与瞻望。目的是解决本领域中全局性或方向性的问题。本讲将列举病因学研究和疾病预防对策这两方面的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探索疾病病因是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暴露组等组学技术的进步, 肿瘤病因学研究进入系统流行病学研究阶段。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发掘肿瘤遗传易感位点及其致病机制。暴露组学研究探索环境因素对机体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及其致病效应。而代谢组处于生物调控网络的下游, 反映了基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总效应, 有助于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 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介绍基因组学、暴露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总结多组学和系统流行病学在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第六讲 流行病学研究类型1 引言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这种研究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来完成的。流行病学又研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对策与措施,而对策与措施的制订要根据疾病的原因、自然史、分布与危险因素的知识,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之一又是调查,对策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效,也都须通过调查来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又称流行病学研究。流行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肺部疾病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肺病以尘肺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矽肺和石棉肺。近年来,对因职业接融所致的肺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等肺部疾病的发病作用增加了认识。尽管这些疾病有多种致病因素,但在它们的病因学中,职业性接触乃是主要因素。因此,研究职业接触在这类肺病的发病、病理、流行病学等方面的作用及其临床表现、X线征象,诊断和防治等乃是当前职业医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职业性肺部疾病的现况和进展作综合研讨。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家对许多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与某些癌症的分布学及其病因学或危险因子,已做出卓越贡献,可是,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与研究,例如致癌的危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病机理等等。进入本世纪70~80年代,流行病学这门科学不仅要研究传染性疾病之分布学、病因学、方法学及其防治对策,也应该而且有必要探讨非传染性疾病之分布学、致病之危险因子及其防治学。不仅如此,也要研究老年病和防止衰老进程的  相似文献   

6.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共同举办研讨会以来,两个专业的研究工作又取得了突出进展.本期选择刊登了其中部分研究结果,其他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这些结果反映了肿瘤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在人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肿瘤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易感性和癌变机制,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1983年4月在费城儿童医院召开了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致病机理与预防会议。虽然有关CMV的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流行病学等问题尚不清楚,但主要的预防对象是宫内和同种异体移植感染患者。人类将研制减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以图预防CMV病。现将会议内容概要介绍如下: 自然史美国、英国和瑞典对4万名妇女妊娠感染CMV的作用进行前瞻性研究,为该病毒作为胎儿病原提供了进一步的资料。血清流  相似文献   

18.
Marquis在1997年研究母乳喂养与儿童期发育障碍相关关系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反向因果关系(reverse causality)概念~([1]),即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非与一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的表现相关,而是与其相反的方面相关,这与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规律相反.1998年Coresh将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上存在的一系列反向因果关系称为"逆流行病学现象"(reverse epidemiology)~([2]).从疾病的自然史来看,疾病的危险因素是疾病发生之前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而将这种危险因素用于研究疾病的预后因素则往往产生反向因果关系,造成逆流行病学现象.以下对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存在的一系列逆流行病学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我国运用死亡回顾调查方法,在恶性肿瘤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尽快弄清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病因和发展因素,为预防肿瘤提供科学依据,还需要积极开展前瞻性流行病学观察以及致病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和死亡之间的相关研究。在深入进行癌症病因探索的过程中,环境污染与肿瘤以及职业癌的研究是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重要方面。工矿企业内部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癌症病因探索有重要作用。探讨癌症病因和致癌物  相似文献   

20.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病因学研究中,我们常常找出单项致病因素与所致疾病的相关程度,较多地注重于纵向研究,忽视病因学的横向探索。由于环境的多变,事物的复杂性,有些疾病常可有几种病因与多种致病因素,在它们共同作用与相互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