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并探讨精神残疾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09/2006-01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原则,从无锡市黄巷、山北、清名桥和金星4个街道的13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5∶1比例随机抽取269人。其中43人拒绝访视或去外地生活,实际调查人数为22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结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综合判断。根据调查内容收集与残疾有关的危险因素。调查内容有患者人文资料、精神症状、精神残疾相关因素、生活质量评定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定等5个方面。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精神残疾评定情况:无精神残疾16.81%,轻度精神残疾38.94%,中度精神残疾25.22%,重度以上19.03%。其中男性残疾患者69.2%,女性残疾患者69.2%,男女两组残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64,P=0.608)。②残疾和非残疾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有:病前及病后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家庭关心程度、有无躯体疾病、药物治疗种类、疾病亚型、医院干预模式、家庭人均可分配收入、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阴性症状以及生存质量等12个因素。③受教育程度、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社会关系满意度与精神残疾程度呈负相关,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中的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居住情况、家属关心程度及有无躯体疾病与精神残疾的程度呈正相关,对回归方程模型的适配度作方差检验显示有显著性意义(χ2=24.630,df=8,P=0.002)。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自身精神症状严重、又伴有躯体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在社会关系差、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以及家属较少关心的环境中较易出现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广东省封开县区重性精神病管理系统登记在册的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8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其中精神残疾4级占33.7%、精神残疾3级占16.3%、精神残疾2级占40.6%、精神残疾1级占8.5%。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与精神残疾的程度呈负相关,患病次数、家庭结构、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与精神残疾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家庭干预、职业康复、社会技能训练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残疾状况,促进患者重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弓形虫感染被认为至少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不少临床和实验性研究支持该假说。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设计:采用成组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对象:选择2000-01/2004-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此调查。选择同期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无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正常人200人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本院内外科住院的、精神健康的躯体疾病患者200例为疾病对照组。收集252份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血样本。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弓形虫IgG,IgM抗体的水平。②在患者人院两三天后作30~40min的半结构式晤谈,结合患者家属和管床医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记录患者的精神障碍家族史、病程、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母亲年龄、居住地区。③精神症状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多疑/被害、敌对性),阴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分别为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判断和自知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分别为愤怒、延迟满足困难、情感不稳)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②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发病年龄和母亲年龄比较。③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精神障碍家族史阳性率、居住地区比例.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④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精神分裂症组600例,正常对照组200人,疾病对照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252例,其中抗体阴性组患者母亲206例,阳性组患者母亲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间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P〈0.01)。②进一步X^2检验表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④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⑤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十疾病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⑥根据患者弓形虫抗体是否阳性分组,IgG抗体或IgM抗体中任一个为阳性则为阳性组n=99),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则为阴性组(n=501)。弓形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相近。⑦弓形虫抗体阴性组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P〈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差异不明显。⑧弓形虫抗体阳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量表患者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得分明显高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而多疑得分低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①弓形虫感染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病因。②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关系不大。③未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更多,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感染弓形虫情况更多见。④弓形虫感染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倾向于兴奋、激越和行为紊乱,对于紊乱性兴奋的精神病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存在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病人按精神残疾的程度分成小组,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训练,同时又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估量表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两个量表分值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喹硫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分别口服喹硫平(65例)、利培酮(47例)和阿立哌唑(42例)治疗,观察24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24周末3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喹硫平组改善阳性症状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P<0.05);3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的9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阿立哌唑组对8个因子分的改善优于其他2组。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躯体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显著差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结论喹硫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均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差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文化程度是影响认知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是探索其病因的主要方法之一,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的重要候选基因之一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设计:病例-对照,对比观察。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选择2003-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男女病房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为患者组,男95例,女99例;年龄15-59岁。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按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当的条件招募的健康者187人为对照组,男88人,女99人;年龄18~42岁。本人及家庭无精神病史。两组对象均为湖南汉族(同民族的遗传同质性比较好)人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研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本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方法:①评定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阴性症状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评定于患者人院当天,在病房内完成。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纳人对象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基因型的分布频率。③各组间频数比较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的分布频率。②不同基因型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得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194例,健康者187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的C/T基因型分布频率(26盘%)明显高于对照组(5.9%)(χ^2=32.71,df=1,P〈0.01)。患者组的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14.4%)明显高于对照组(2.7%)(χ^2=36.19,df=1,P〈0.01)。②基因型为C/T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9-121分;9-42分,平均(20.08&;#177;6.16)分;8~41分,平均(1902&;#177;9.13)分;22-68分,平均(36&;#177;8.02)分。基因型为C/C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分别为58~121分;7~39分,平均(19.2&;#177;5.88)分;8~40分,平均(19.02&;#177;8.98)分;22-68分,平均(36.4&;#177;8.32)分。两基因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C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较健康者高。而基因型为T/C和C/C的患者在PANSS阴性,阳性症状和心理社会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特点。方法:选择2003-06/2004-06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96例(观察组);同期入院的其他精神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的调查统计,用大体评定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入院时的精神状况。结果:19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入院原因、合并躯体疾病、精神科诊断比较: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占62%(59/96),因伤人毁物肇事行为入院者占68%(65/96),合并的躯体疾病者占76%(73/96),诊断精神分裂症者占81%(78/96),既往有精神病史者占46%(44/96),均高于对照组[45%(43/96),29%(28/96),27%(26/96),55%(53/96),27%(26/961,P〈0.01-0.05]。②两组患者大体评定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人院时大体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5.6&;#177;6.2,28.2&;#177;7.9,P〈0.05);躯体生活自理量表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其中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均高于对照组[18.5&;#177;4.4,12.1&;#177;3.1;99.6&;#177;14.8,77。3&;#177;13.5;39.7&;#177;7.4,22.3&;#177;5.7;41.2&;#177;7.9;34.9&;#177;6.8,P〈0.05或P〈0.01]。③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自动出院率、欠费率及出院时疗效转归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77;8.3)d,(28.5&;#177;12.9)d,P〈0.05]。观察组自动出院者占60%(58/96),最终欠费者占85%(82/96),均高于对照组[9%(9/96),2%(2/96),P〈0.01-0.05]。出院时疗效显著好转以上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的减分率50%以上者为显著好转)占9%(9/96),低于对照组[59%(57/96),P〈0.0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症状较严重,多伴发躯体疾病。住院时间短,自动出院率高,出院时欠费率高。阴性症状突出,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肾脏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不同类型以及疾病不同阶段肾脏病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于2004—03/04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完成。84例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为男49例,女35例,年龄18-76岁,病程0.3~360个月,接受肾透析者19例,接受肾移植者11例,其他为一般肾脏病患者。应用90项症状清单、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生活事件量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由专人负责分组进行,严格按量表评定方法及标准进行评定,采用上海惠诚心理测试软件分析,对发现心理症状的患者进一步面谈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结果:共调查84例。肾脏疾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90项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肾脏疾病患者躯体化症状、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疾病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组[(1.80,1.37),(1.86,1.62),(1.85,1.50),(1.75,1.39),(1.81,1.48),(1.57,1.29)]。②不同。肾脏疾病精神状况比较结果:免疫代谢患者抑郁精神状况筛检阳性率最高为80.0%,炎性疾病的患者最易出现强迫症状和驱体化症状,发生率均为45.5%,肾衰竭易出现躯体化和敌对症状,发生率均为45.0%。③。肾脏疾病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分析:肾脏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大都与人格精神质、神经质、负性生活事件、婚姻、工作、人际关系及疾病本身对患者造成的躯体或社会功能损失显著相关。不同精神障碍与不同的因素有关,躯体化障碍与家庭、工作、环境、上网等因素显著相关,焦虑受学习、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满意度的影响。结论:肾脏疾病患者存在躯体化障碍、焦虑、抑郁、恐惧、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多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在不同类型、阶段。肾脏疾病中的分布仅抑郁症状有差异。个性、生活事件、躯体状况、环境、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6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周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两组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12个月末,研究组显效率62.86%、有效率87。62%,对照组分别为65.71%、88.5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6%,对照组为51.4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15.831,P〈0.01);研究组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或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