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减少新生儿气道内吸痰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改进气道吸痰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NICU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息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定时吸痰,常规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气道冲洗或吸痰前后给予气囊加压给氧,吸痰管送入至遇到抵抗或稍退后,再开始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外撤出;实验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常规气道内不注入生理盐水,在吸痰前后5min适当调高呼吸机氧浓度(10%~20%);实验组B在实验组A的基础上再改进: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向内插,达到预定深度后迅速撤出。结果 实验组B较对照组及实验组A在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实验组B与对照组在所产生的并发症在痰阻、吸痰时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适时准确吸痰及必要时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再吸痰,并在插入吸痰管时采用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气管插管内送,达到所需深度后迅速撤出的吸痰法时能明显减少气道内吸痰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人工气道的最佳吸痰方式。方法:对照组46例按常规实施定时吸痰;实验组50例实施按需吸痰方式。结果:患儿痰阻、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以下简称SpO2下降)、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不良情况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新生儿采用按需吸痰方式,并在插入吸痰管时采用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气管插管内送,达到所需深度后迅速撤出的吸痰法,能明显减少新生儿人工气道气管内吸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进的吸痰方法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吸痰方法,即吸痰向气道内插吸痰管时关闭吸力,达到所需深度后打开吸力开始吸痰.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吸痰时吸痰管带吸力进入气道,边转动吸痰管边吸引,达到所需深度后,再次边向外退边转动吸痰管吸引.结果 实验组在气管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吸痰能减轻对气道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金琴  朱志红  王黎梅   《护理与康复》2018,17(11):103-103
正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常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目前常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采样瓶采集法采集痰液标本。采样时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采样瓶的吸引管连接吸引装置,吸痰管伸入患者人工气道采集痰液,采样时间10~15s。临床发现,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参数条件比较高,采集痰标本时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患者得不到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供氧,造成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甚至  相似文献   

5.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closed endotrached suctioning,CS),现将其在ICU中的应用及管理综述如下。1CS应用方法将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气道湿化接头接注射器推注湿化液或用输液器滴入湿化液。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右手接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吸痰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湿化气道再经气管插管吸痰,对照组20例则先经气管插管吸痰再湿化气道.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感染率、黏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30 min氧饱和度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湿化气道再吸痰效果优与先吸痰再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7.
晏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48-3049
目的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呼吸机依赖成功脱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是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引起肌肉运动无力性疾病,表现为部分肌肉疲劳无力,以眼肌、吞咽肌、呼吸肌和全身肌肉为明显,当病情急骤加重时出现呼吸肌麻痹而发生生命危险。长时间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在1~2周以上,容易产生呼吸机依赖。1病案介绍患者,女,45岁,因“反流性食管炎”在院治疗,2004年12月6日19:50分进食后感气促,继之呼吸骤停,立即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成功后拔管,12月7日因病情反复由120送入我院ICU病房,10:35分呼吸5次/m in,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给氧,20:05分病情平稳后拔管,于12h后再发呼吸困难并再次插管,呼吸机给氧,入院后48h诊断明确,7d后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此时患者已产生明显的呼吸机依赖。2脱机前护理2.1预防和控制感染2.1.1保持呼吸道通畅2.1.1.1雾化吸入每2~4h1次,充分稀释痰液以利于排出。2.1.1.2吸痰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要更换一根吸痰管,口、鼻、气管内吸痰管及吸痰用液体严格区分。2.1.1.3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湿润,微量泵持续泵入液体以湿化气道,0.9%的生理盐水,10m l/h气管泵入;呼吸机湿化器保持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峰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组(浅吸痰)30例,B组(深吸痰)30例,C组(吸引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30例,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痰痂堵塞、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深度按厘米加刻度标记,以气管插管或切开导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先采取声门下吸痰,然后再更换吸痰管,行气管插管内吸痰,对照组34例仍采取以往先行气管插管内吸痰,然后再行口腔内吸痰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5d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5d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机械通气吸痰过程中,先采取声门下吸痰,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莺杨晶  霍春萍 《现代护理》2007,13(29):2757-2758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ICU人工气道内痰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人工气道阻塞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和12.5%(P<0.05)。结论: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原因相对较多,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探讨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口腔护理组(对照组A组)50例,冲洗法口腔护理组(实验组B组)50例。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的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时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异味、细菌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时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利用冲洗法能彻底清洁口腔,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改良护理干预排痰效果。方法将237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患儿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氧气驱动间歇雾化吸入、胸部新式叩击、体位改良引流及视听训练疗法为一体的改良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干预组排痰后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清除呼吸阻塞,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III~IV期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运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临床护理路径能大大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湿加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7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采用持续加湿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滴入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和比较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气道加湿加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持续加湿加温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效果,同时患者舒适、耐受,经济,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吸氧应用加温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56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和痰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痰痂形成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痰液粘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裴文菊 《现代护理》2006,12(10):890-891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方法.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 ml,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以上,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 ml,每日总量在250 ml.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充分湿化气道是气管切开排痰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