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病人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非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在一般传统疗法基础上,加用营养,能量补充,合理氧疗与逐步增加膈肌运动负荷,提高呼吸肌耐力相结合的呼吸肌综合康复方法,非康复治疗组仅采用一般传统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组与非康复治疗组相比,常规肺功能和主要血气指标,呼吸肌耐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2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吸气肌训练提高膈肌的储备力和收缩力,延缓由呼吸肌疲劳所致的呼吸衰竭的发生。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分为两组(各14例),实验组进行吸气肌训练加传统的负荷踏车运动,对照组仅进行踏车运动。运动时间:每周4d,共8周。训练前后通过吸气阻力负荷法(LBT),分别测试最大跨膈压(Pdimax),最大胸腔压(Pesmax),膈肌耐力时间(Tlim),以确定膈肌肌力及耐力。结果:吸气肌训练组病人,训练后膈肌的负荷及耐力均较训练前提高(P<0.001)。两组病人的体力及氧气需要量均得到改善。吸气肌训练组更为明显。结论:特殊的呼吸肌训练能改善其功能,是COPD病人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用随机化自身和组间对照方法,观察4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深慢腹式阻力呼吸(21例)和深慢腹式呼吸(22例)对呼吸肌功能(MIP、MEP、Loadmax、Pmean、SIPm/MIP)、肺功能(FVC、FEV1、FEV1%、PEFR)和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显著改善了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和血气成分,但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在改善呼吸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深慢腹式呼吸。提示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可作为COPD患者缓解期呼吸康复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测定20例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Ⅰ组)和15例COPD急性期患者(Ⅱ组)的口腔闭合压(P0.1)、最大口腔吸气压(PImax)、跨膈压(pdi)和最大跨膈压(Pdimax)。P0.1、PImax、P0.1/PImax分别与Pdi、Pdimax、Pdi/Pdimax呈显著正相关。将P0.1/PImax和吸气时间与呼吸周期之比(Ti/Ttot)的乘积作为驱动时间常数(DTC),与张力时间常数(TTdi)进行相关分析,Ⅰ组和Ⅱ组DTC均与TTdi明显相关。Ⅰ组和Ⅱ组TTdi分别为0.12±0.03和0.17±0.06(P<0.05),DTC分别为0.03±0.01和0.04±0.01(P<0.05),而两组间P0.1、PImax、Pdimax均无明显差别。提示DTC如同TTdi可反映呼吸肌耐力变化,且具有测定简便、无创伤性等特点,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高频喷射通气结合胸壁挤压(HFJV+CWC)对组胺致肺损伤犬进行体制呼吸时解剖死腔量(V)和生理死腔量(V)的影响,并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HFJV)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HFJV相比,HFJV+CWC时V、V、FRC和PaCO_2均显著减少(P<0.01),V_A和VCO_2均显著增加(P<0.01),而V_E、V_T和PaO_2均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HFJV+CWC控制呼吸时,V和V的减少是增强CO_2排除效能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报告用华西牌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疗效,并与60例常规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第一秒率(FEV(1.0)%)、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生脉液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FEV(1.0)%、PaO_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用丹参滴注发现CRI患者的心脏功能(SV、SVI、CO、CI、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 ̄0.05),TP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还发现肺功能(FVC、VC、FEV1)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 ̄0.05),血气分析中的PaO2、S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说明丹参可以提高该类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驱动时间常数用于呼吸肌耐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20例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Ⅰ组)和15例COPD急性期患者(Ⅱ组)的口腔闭合压(P0.1)、最大口腔吸气压(PImax)、跨膈压(Pdi)和最大跨膈压(Pdimax)。P0.1、PImax、P0.1/PImax分别与Pdi/Pdimax呈显著正相关。将P0.1/PImax和吸气时间与呼吸周期之比(Ti/Ttot)的乘积作为驱动时间常数(DTC),与张力时间常数(TTdi)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肌锻炼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肌功能改善的疗效。方 法:增加适当的吸气阻力,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观察锻炼前后肺功能, 最大跨隔肌压力及口腔最大吸气压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使用呼吸肌锻炼器 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I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rne in one second/FVC,FEV1.0/FVC),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aximal medexpiratory flow curve,MMEF),残气 容积(residual volume,RV),残气容积/肺总量(RV/total lung capacity,RV/TLC)在16例 轻度肺气肿患者改善最明显(P<0.01),中、重度肺气肿患者FVC,MVV,MMEF,RV/ TLC有显著差异(P<0.05),而FEV1.0/FVC 无显著差异(P>0.05)。最大跨膈压力 (maximum transdiaphragmatic pressure,Pdimax?  相似文献   

10.
采用蒸气吸入性损伤犬模型,比较常频喷射通气(NFJV)和高原喷射通气(HFJV)的通气效率。结果表明:(1)与HFJV比较,NFJV时的气道压峰值显著升高(P<0.01);(2)与HFJV比较,NFJV时的P_AO_2显著下降(P<0.05),PaCO_2显著升高(P<0.01);(3)与HFJV比较,NFJV时的心输出量(CO)、氧供量(DO_2)和氧耗量(VO_2)均显著减少(分别减少14%、20%和24%,P<0.05或P<0.01),而PaO_2、SaO_2、P_(A-a)O_2、PaO_2/F_1O_2、PvO_2、SvO_2和氧摄取率(ERO_2)均无明显变化。提示,NFJV与HFJV比较,前者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和CO_2潴留,且对循环和组织氧合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吸兴奋剂实验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和呼吸兴奋剂治疗,实验组在病情好转,稳定后,进行呼吸康复训练,6个月后所有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等检查.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在血气分析、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指标改善明显,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呼吸兴奋剂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训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运动想象联合呼吸训练组(简称联合训练组)、呼吸训练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物理治疗(P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干预组53例。对照组53例患者进行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内的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5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每周5次,共训练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对治疗后的患者呼吸功能与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 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功能水平与肢体功能FMA、MBI评分呈正相关(r=0.425、0.478,P<0.05)。结论 呼吸肌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呈正相关,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水平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OSAS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减重、运动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呼吸肌训练。收集入组前、治疗6 周后2 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肺通气功能、Epworth嗜睡量表(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肺功能及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AHI、PSQI评分、ESS评分均显著降低,LS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6 周后的潮气量(VT)、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量(MM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改善值=0.998×MIP改善值+0.022×IC改善值+0.011×MMEF改善值-0.001×MVV改善值-0.652×MEP改善值+8.915。结论:呼吸肌训练可有效地改善OSAS患者的呼吸暂停症状、肺功能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常伴有膈肌功能障碍,膈肌功能障碍与HF患者的运动耐受不良和低生活质量的发展有关[1]。膈肌超声是用于评估呼吸肌功能的一种技术,其优点是可以直接评估膈肌肌肉质量和收缩性[2]。另外,与肺活量测定法相比,可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期间获得数据。然而,超声评估HF患者的膈肌功能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的HF患者膈肌功能与吸气肌肌力和运动耐力相关性,探讨HF患者膈肌功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呼吸肌训练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改善患者呼吸肌力量而增加肺通气和换气,提高摄氧量,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训练的病理生理机制、呼吸肌训练方法以及呼吸肌训练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训练作为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科住院,诊断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出院后长期LTOT,对照组未予吸氧治疗,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指脉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病情变化情况。结果:2年后,治疗组患者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力均无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LTOT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式呼吸训练与腹式呼吸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早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常规康复组)28例、B组(胸式呼吸训练组)28例和C组(腹式呼吸训练组)28例,后将3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12周的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运动中最大摄氧量、运动中最大心率、无氧阈值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组训练后12周的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运动中最大摄氧量、运动中最大心率、无氧阈值及呼吸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及B组,而B组则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状态及相关指标,且腹式呼吸训练对患者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吸肌力恢复同维生素C、E及血清瘦素的关系。方法将45例病情稳定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治疗组25例和呼吸康复训练组20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维生素组每日于饮食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E。另外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经30d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维生素C、E,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力、呼吸中枢驱动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患者组的维生素C、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维生素组呼吸肌力相比康复训练组恢复佳,维生素C、E水平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 〈0.05)。此外,血清瘦素与最大吸气压正相关(r=0.153)。结论血清维生素C、E同COPD患者呼吸肌力恢复相关,提高患者的维生素C、E水平可加速COPD患者呼吸肌力恢复,血清瘦素同呼吸肌力也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临床学院呼吸科、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好转出院患者87例,随访6个月,根据氧疗情况分为A组(未进行氧疗干预组,n=27),B组(常规鼻导管吸氧组,n=35)和C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组,n=25),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改良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 ssessment Test TM,CAT),动脉血PaO2、PaCO2,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结果治疗后,C组6MWD、MMRC和CAT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A、B两组(P<0.05);B组6MWD及MMRC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CAT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C组治疗后肺动脉压、FEV1、FEV1%pre改善效果明显(P<0.05),B组FEV1%pre治疗后优于A组(P<0.05),肺动脉压、FEV1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肺动脉压及FEV1%pre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液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B、C组PaO2、PaCO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肺通气功能等;而HFNC比单纯使用低流量给氧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