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67例多发、多部位的子宫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使用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和(或)自制肌瘤分离棒,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子宫肌瘤(肌瘤≥5个)者29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7 cm者23例(子宫肌壁间肌瘤19例,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子宫阔韧带肌瘤6例,子宫颈肌瘤9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17个,子宫肌瘤直径≥10 cm者11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15 cm(为阔韧带肌瘤,重2100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14±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4+7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d。子宫多发肌瘤、肌壁间肌瘤及宫颈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子宫阔韧带肌瘤及子宫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红外线显示系统的应用,扩大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用该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可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能明显缓解月经异常症状,缩小子宫体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另外,该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子宫的血供特点、子宫肌瘤与平滑肌组织的凝血-纤溶激活系统差异有关。现对近年来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 c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 ±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 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 ±35)、(89±32) 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 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I为1.192 ~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相似文献   

4.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76±21)min、(414±73)ml,对照组为(72±26)min、(404±6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8)h、(7·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因月经过多手术者,症状全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5.
包慧琼  徐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6):475-477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68例,术中采用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的患者(研究组)和使用机电粉碎者(对照组)各38例和30例,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患者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未因术中失血过多输血,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理中有1例富于细胞型子宫肌瘤。研究组未发现术中标本袋破裂和腹腔残留组织碎片,术后经"漏水实验"检查标本袋均完整,无液体渗漏。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隔离标本取出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分析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研讨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74例,肌瘤直径≥ 3cm。手术指征包括肌瘤引起疼痛或尿频等症状20例,肌瘤生长快17例,合并附件病变26例以及不育21例。结果:每例患者肌瘤1-4个,其中单发肌瘤62例(82.4%),前壁肌瘤30例(40.5%),后壁肌瘤23例(31.1%),宫底肌瘤21例(28.4%),共切除肌瘤 93个,包括 16个壁间肌瘤及对个浆膜下肌瘤,肌瘤直径 3- 8cm,平均 4.8cm。19例(25.5%)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73min及 82ml,肌瘤≥4cm比肌瘤< 4cm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 P< 0.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3.2d,并发症率为1.4%。术后随诊平均22月(1~62月)。术后2月随诊时,术前有症状者术后均改善。1例复发再次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1例不育者5例妊娠,4例足月行选择性剖宫产术,术中未发现肌瘤切除部位明显粘连,1例自然流产。结论:中等大的浆膜下肌瘤或单发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好,并发症率低,但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尚需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的多样性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其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腹腔镜手术近年发展迅速,子宫肌瘤假包膜内存在丰富的血管神经束,腹腔镜下保留假包膜内神经血管束的子宫肌瘤剥除术因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保护了肌瘤周围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保留了子宫肌层的完整性,从而利于子宫肌肉组织的尽快恢复,且该术式适用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肌瘤患者,故此术式应得到广泛应用。综述此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的临床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493例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DVT者41例,发生率为8.32%(41/493);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气腹压力、血浆D-二聚体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86,95%CI:1.749~8.197)、术前合并症(OR=3.390,95%CI:1.524~7.543)、全身麻醉(OR=3.778,95%CI:1.722~8.287)、手术时间≥2 h(OR=2.884,95%CI:1.384~6.010)、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1 mmHg=0.133 kPa,OR=3.295,95%CI:1.539~7.055)、血浆D-二聚体≥500 ng/mL(OR=4.141,95%CI:1.925~8.909)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OR=3.628,95%CI:1.710~7.697)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TV的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为93分、术前合并症为85分、全身麻醉为93分、手术时间≥2 h为74分、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为83分、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为100分、术后卧床时间≥5 d为91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53(95%CI:0.822~0.884),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合并下肢DVT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804~0.860)。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症、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 h、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均为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FUAS(FUAS组,763例)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组,1 205例)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影像学数据、手术情况,随访两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压迫症状、腹痛和不孕等,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从高位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减少患者血液中雌、孕激素,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贫血及盆腔压迫症状。与口服药物相比,GnRH-a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果确切。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使腹腔镜手术及保留子宫的难度下降,术后恢复快。对于绝经过渡期、伴有严重合并症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GnRH-a的应用还能使其避免或暂缓手术,控制合并症不进展。停用GnRH-a 2周内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可恢复,6~8周后可重建正常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及对妊娠的影响,从而为子宫壁间肌瘤内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行TCRM和LM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组236例、腹腔镜组392例,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肌层愈合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比较,宫腔镜组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发热率和术后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的181例宫腔镜组患者和336例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1,3,6个月的肌层完全愈合率宫腔镜组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宫腔镜组首次妊娠距肌瘤剔除术的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期子宫破裂。结论:TCRM与LM均安全可靠,TCRM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TCRM优于LM。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Although adnexal masses and ovarian torsion are common causes of acute pain in the female adolescent, fibroids are an uncommon etiology and little i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Because of the rarity of adolescent leiomyomas, the best surgical management is still unknown.Case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of a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 The removed fibroid is one of the largest documented cases of uterine leiomyoma in adolescents.Summary and ConclusionDegenerative fibroids, albeit less common, should be kept o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s a possible cause of pelvic mass and pain in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 Fibroids in the adolescent patient, like the adult, can be manag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excellent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是一类区别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和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多数情况下生长缓慢、预后良好,但实际病程...  相似文献   

16.
The risk of occult malignancy being present at the time of uterine morcellation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about 1%. Dissemination of both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 may occur after morcellation, leading to a variety of peritoneal nodules. These lesion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7.
子宫碰撞瘤是一种由2种或2种以上恶性肿瘤组成的罕见病理类型,相关报道较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来作出准确诊断。子宫碰撞瘤组织学类型多样,至今仍未建立起规范化治疗指南,多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预后差异较大。近年来,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随着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广泛运用,子宫碰撞瘤的检出率有所提升。现从子宫碰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加人们对子宫碰撞瘤的全面了解,及早作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实施临床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