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ing Y  Ye Q  Shao M  She X  Liu H  Ye S  Cheng K  Zhao J  Wan Q  Ma Y  Zhao Y  Niu Y  Liu L  Zhang S  Zhu L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6):598-60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此类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的肾脏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对其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血肌酐、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受者中无1例出现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18例受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发生率为37.5%,DGF组与无DGF组受者及移植肾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98,P=0.447)。48例受者中有7例(14.6%)受者移植肾丢失,其他41例受者随访时间为0.5~23(中位数8)个月,39例(95.1%)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在1,3,6,12个月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5.7%,93.0%,90.0%,87.5%,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4.9%,90.0%,87.5%。结论:在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环境下,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CD)应用于胰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CD)应用于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结果 1例患者术中出现十二指肠肠壁血肿,考虑术后安全遂切除移植胰腺;1例患者术后考虑存在胰漏腐蚀周围血管,切除了移植胰腺;1例患者术后术后2周出现体液排斥,第54天行移植物切除;其余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移植肾脏、胰腺功能恢复情况,做好排斥反应的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正确使用、预防感染、腹部引流管的护理、出入量的管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措施,对于保证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CD)应用于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手术成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深针对扩大标准供肾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肾移植手术供肾质量术前评估以及术中术后管理的认识。方法:2 例供肾均来自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同一例行肝移植手术术后5 年的供者。供者因移植肝功能恶化, 依次出现肝昏迷、脑死亡、肝肾综合征和心脏死亡。供肾评分系统(deceaseddonor score, DDS) 以及“零点”双肾肾穿刺活检被用以评估供肾功能, 综合评估后2 例受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 个月, 2 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基本正常。2 例受者出现肺部感染, 在给予相应治疗后出院, 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采用肝移植术后供者DCD 肾移植手术, 术前需对供肾做出详细评估;手术后短期效果满意, 有助于扩大供体池,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心脏死亡供肾肾移植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供者肾肾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DCD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后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的诊疗及血肌酐(sCr)、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手术全获成功.术后无1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病例发生.供体sCr正常的6例,供给11例受体中7例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63.6%;供体sCr(184~504μmol/L)异常的8例,供给的8例受者均发生DGF,发生率为100%;19例受体中有1例(5.3%)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丢失;有2例术后分别出现严重尿瘘和严重骨髓移植.18例受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个月,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DCD是目前我国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办法,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预后.方法 对14例接受DCD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受者中,3例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正常(IGF),7例肾功能缓慢恢复正常(SGF),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4例,慢性排斥反应(CR)3例.1、3、5年人存活率为92.9%、85.7%、85.7%,1、3、5年肾存活率为92.9%、78.6%、78.6%.结论 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办法,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深针对扩大标准供肾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er cardiac death,DCD) 肾移植手术术中、
术后管理的认识。方法:2 例供肾来自于诊断为脑死亡的2 例低龄儿童供者,年龄分别为11 个月和1 岁7 个月,脑
死亡的原因分别是重症婴儿肝综合征和重症颅脑外伤。2 例供者出现心死亡后,切取双肾整块,并分别整块移植给了
2 位受者。2 例受者的年龄分别是37 岁和41 岁。结果:术后随访6 个月,2 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基本正常。2 例受者术
后都出现大量血性引流液,在给予相应治疗后停止,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进的技
术可以安全采用年龄<3 岁的婴幼儿DCD 供肾;手术后短期效果满意,有助于扩大供体池,但血管并发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针对扩大标准供肾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手术术中、术后管理的认识.方法:2例供肾来自于诊断为脑死亡的2例低龄儿童供者,年龄分别为11个月和1岁7个月,脑死亡的原因分别是重症婴儿肝综合征和重症颅脑外伤.2例供者出现心死亡后,切取双肾整块,并分别整块移植给了2位受者.2例受者的年龄分别是37岁和41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例受者移植肾功能基本正常.2例受者术后都出现大量血性引流液,在给予相应治疗后停止,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进的技术可以安全采用年龄<3岁的婴幼儿DCD供肾;手术后短期效果满意,有助于扩大供体池,但血管并发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肾移植供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对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94例受者和57例供者为研究对象。检测DCD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天的血肌酐(Scr)水平,根据供者总GFR将受体分为两组,A组为供肾总GFR <80 ml/min;B组GFR≥80 ml/min。比较两组受者术后1周,1、3、6个月及1、3年的Scr及GFR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Scr均较低,且术后1周、1年、3年S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受者术后各时间点eGFR均高于A组,且术后1周、3年e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的恢复受到供体GF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公民死亡器官捐献正在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主要来源。虽然有研究表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来源肾移植的长期预后和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DBD)肾移植的长期预后相近,但相比DBD移植,DCD来源肾移植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发生率增加。目前临床广泛应用诱导治疗应对DGF。维持治疗通常是给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延迟给药或减量方案,同时加强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 类药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DGF的状态下,MPA类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ration-time curve, AUC)受到抑制,因此,在合并DGF的DCD肾移植受者中,MPA类药物的剂量更难以把握,需要加强MPA类药物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3.
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与心脏死亡诊断标准 1.1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属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三大类中的“中国二类(C-Ⅱ)”,即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注)或称无心跳器官捐献(non-heart beating donation,NHBD)[1]. 近年来,DCD在我国已发展成为移植器官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联合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DCD器官的评估与应用,保障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DCD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规律血液透析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液透析2个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oL/L并出院.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 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的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DCD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高达10%~50%。当移植肾术后患者并发DGF时,其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比例要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恢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技术在移植器官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指在宣告供体心脏死亡(不可逆性心脏功能丧失)后切取器官进行移植。在这个过程中,热缺血(warm ischemia,WI)损伤使得器官存活能力降低。传统的冷藏(cold storage,CS)方法对于DCD供体器官保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体外膜肺氧合( ECMO)对心脏死亡后捐献( DCD)的供肾保护的研究,来提高DCD供肾的利用率,缓解我国器官紧缺的压力。方法对30例心脏死亡的患者肾器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分为使用EMCO保护DCD供体肾脏组(例,实验组)与未使用EMCO保护DCD供体肾脏组(10例,对照组),其中使用EMCO保护DCD供体肾脏组分为可控制的DCD组(10例,实验组1)与非可控制的DCD组(10例,实验组2)。结果通过观察参数可知,采用EMCO保护供体肾脏控制DCD组要好于其他组。结论在控制DCD的基础上,进行ECMO效果较好,且其供体质量最好,为国内目前开展应用ECMO保护DCD供体肾脏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为以后的研究做相应的参考,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虽然器官移植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全世界器官移植医师都面临着可供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除了不断开拓脑死亡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以及扩大标准供者外,在特定的条件下活体供肾肾移植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适合临床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供体维护机制.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自2012年1月开通转运通道,至2016年6月,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共接到DCD相关信息152例,评估152例.临床判定为潜在捐献者合格84例,访谈84例,41例潜在供体家属同意捐献.建立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一般流程下直接转运潜在供体入供体重症监护室(DI-CU),并立即进行各重要器官的评估及维护.当潜在供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恶化,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流程.评价潜在供者进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自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接收潜在供体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17±19.51)岁.1例(2.4%)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3例(7.3%)因家属意愿改变而中止捐献,37例(90.2%)顺利完成器官捐献.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此37例中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28例(75.7%),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供体3例(8.1%),国际标准化心脑死亡供体6例(16.2%).其中31例供体捐献器官用于移植,6例供体的器官捐献后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潜在供体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化验指标变化,AST、T-BIL、D-BIL、BU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适合临床工作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以维护器官功能、提高捐献成功率非常重要,保证了供体器官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