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影响。方法: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48例为2002-01/2004-02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Vojta法,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组29例,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和婴幼儿发育情况决定控制感觉输入的方案,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施行,家长同意此治疗方案并参与训练。两组均训练1次/d,30min/次,10~15d为1个疗程,要求坚持3个疗程以上。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分5个功能区,评价1~3功能区得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评估运动功能,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患儿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各部分的发育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感觉统合训练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5.33±1108.47,2855.79±1207.16,t=3.26,P<0.01),1~3功能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感觉统合训练组治疗后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4.65±23.16,52.40±19.75;49.60±25.11,44.00±23.32;59.80±25.06,52.30±22.37;57.85±23.45;53.10±21.66,P均<0.05)。结论:在传统神经运动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发育商方面,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神经发育疗法相比较。方法:选择2003—02/2004—08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61例年龄〈70岁、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运动再学习组31例和神经发育疗法组30例。运动再学习组接受以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程序,包括上肢功能训练、口面部功能训练、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神经发育疗法组接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以Bobath疗法为主.分迟缓阶段、痉挛阶段以及相对恢复阶段3个不同时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接受针灸疗法和失神经治疗。所有患者在出、入院时均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价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住院时间:运动再学习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神经发育疗法组[(25.29&;#177;13.63),(45.27&;#177;25.62)d,t=3.7843,P〈0.05]。②脑卒中病损评价量表得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但运动再学习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率(差值/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神经发育疗法组(0.85&;#177;0.60,0.46&;#177;0.27,P〈0.01)。⑧Barthel指数得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但运动再学习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率显著高于神经发育疗法组(1.69&;#177;1.00,0.66&;#177;0.25,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与神经发育疗法比较,提高了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1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哌甲酯的治疗,实验组同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疗程10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患儿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学习能力方面感觉统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及量表评定,进入结果分析。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不足方面量表评分均值接近;治疗后实验组大肌肉平衡量表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92&;#177;9.23,36.74&;#177;9.60,t=2.02.P&;lt;0.05);触角防御能力评分均值提高(44.32&;#177;9.98,38.72&;#177;10.32,t=2.03,P&;lt;0.05);本体感不佳评分均值改善(45.54&;#177;9.22,39.99&;#177;9.23,t=2.21,P&;lt;0.05);学习能力不足评分均值改善(41.89&;#177;11.39,35.62&;#177;11.36,t=2.02,P&;lt;0.05)。结论:在用药的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应用Rood技术改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Rood技术合并传统运动疗法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6/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0-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Bobath,Vojta法)进行训练.Rood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包括经皮易化技术、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严格一对一训练,每周一至周六,1次/d,40min/次,1个月为1个小疗程,3个月为1个大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和大运动行为(每项得分〉85分为正常)评价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盖塞尔智力量表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5.18&;#177;9.03,84.73&;#177;6.56,t=3.107,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②盖塞尔智力量表大运动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6.26&;#177;8.80,85.64&;#177;6.53,t=3.219,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联合应用Rood技术和传统运动疗法及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都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合并应用Rood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孙伟  马璐璐  李新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137-137,190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早期介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01-01/2003-06神经内科住院的有肢体瘫痪生命体征平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分为运动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并发症治疗,运动组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①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②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结果 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73例,运动组36例,对照组37例。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运动组治疗前:(9.018&;#177;1.024)分,治疗后(63.129&;#177;2.571)分;对照组治疗前(9.192&;#177;1.781)分,治疗后(45.913&;#177;2.097)分,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指数评分:运动组治疗前:(14.328&;#177;1.874)分,治疗后(64.862&;#177;1.987)分;对照组治疗前(15.129&;#177;1.714)分,治疗后(40.508&;#177;3.187)分,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能提高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177;2.92),(3.70&;#177;2.58),(1.16&;#177;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177;2.26),(2.90&;#177;2.23),(0.90&;#177;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177;3.03),(2.83&;#177;2.11),(3.90&;#177;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77;1.37),(0.80&;#177;1.12),(1.30&;#177;2.68)分;(0.05&;#177;0.28),(0.37&;#177;3.31),(0.10&;#177;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177;2.20),(0.28&;#177;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177;0.99),(0.21&;#177;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177;0.72),(0.07&;#177;0.11)分,P&;lt;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实施心理护理对感觉统合失调患儿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效果提供方法借鉴。方法:选择2002-07/2003-07在开封市感觉统合治疗中心就治感觉统合失调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1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男21例,女5例。两组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实验组在训练的基础上,对家长和儿童给予心理护理;并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及评定标准。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感觉统合量表中的前庭失衡、本体感不佳、触觉过分防御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标准分[(49.9&;#177;8.1),(42.7&;#177;68),(51.2&;#177;6.3),(40.6&;#177;6.0)分1明显高于干预前[(28.8&;#177;7.6),(27.2&;#177;6.3),(26.7&;#177;78).(28.7&;#177;6.2)分,t=4.447,4.689.6.336,4.156,P&;lt;0.01];对照组干预后的前庭失衡、本体感不佳、触觉过分防御标准分治疗明显高于干预前(t=2.942,2.542,3.154,P&;lt;0.05-0.01)。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28,P&;lt;0.05)。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认知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和感觉统合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01/2005-02在淄博市第五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完成。纳入对象标准:①年龄6~12岁。②病程1~6年。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④自愿参加,符合纳入标准患儿41例。进行疗程为20周的认知训练、行为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儿童为研究人群。运用数字划消测验、听觉广度及记忆测验,于治疗后10周、20周对患儿进行测评,评估患儿的认知能力使用联合型瑞文测验量表、儿童感觉统合量表,评估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患儿41例,剔除资料不全者9例,最后有32例进入结果分析,男27例,女5例。①治疗前后儿童注意力的比较:视觉注意力、数字划削测验,错误率明显降低,听觉注意广度和记忆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0周:数字划消10.95&;#177;9.40,顺背9.42&;#177;1.20,倒背4.24&;#177;0.98,P均〈0.05)和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0周:数字划消3.96&;#177;4.80,顺背10.37&;#177;1.29,倒背5.15&;#177;1.21,P均〈0.001)。②治疗前后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比较:治疗前瑞文测验平均智商86.23&;#177;9.14。治疗后20周,瑞文测验平均智商91.12&;#177;8.60,与治疗前相比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t=2.20,P〈0.05)。儿童感觉统合量表4项得分均有显著提高,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0周P均〈0.05)和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20周P均〈0.001)。③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总有效率为88%。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可使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智力水平及感觉统合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n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77;10.28,下肢22.89&;#177;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177;6.63,下肢16.52&;#177;4.10。t=6.413.4.233,P&;lt;0.01);与对照组(28.12&;#177;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77;18.28)增高显著(t=5.246,P&;lt;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177;8.28)与对照组(13.83&;#177;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177;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77;3.10,t=3.716,P&;lt;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0.
作业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障碍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作业治疗对于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08/2003-03收治的28例MR患儿,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个月,其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quotients,FMQ)均在90以下。对他们均进行3个月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包括:抓握标准分(standard score for grasping,Grs)和视觉,运动统合标准分(standard score for visual-motor integration,VIs)]进行评估。结果:作业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MQ74.64&;#177;11.2和84.0&;#177;14.1,t=6.66,P&;lt;0.001;Grs6.1&;#177;2.6和7.8&;#177;2.8,t=4.98,P&;lt;0.001;Vls5.5&;#177;1.9和7.0&;#177;2.4,t=5.92,P&;lt;0.001);在作业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的两个能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t=1.011,P=0.317;治疗后t=1.177,P=0.244),但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治疗前r=0.410,P=0.03;治疗后r=0.601,P=0.001);作业治疗后两个能区的月龄差(月)都显著降低(抓握能区:8.74&;#177;15.74,t=3.134,P=0.005;视觉-运动统合能区:11.43&;#177;14.84,t=4.863.P&;lt;0.001)。结论: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