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味苦,萜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1]。目前,雷公藤以及相关提取物主要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一些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其有大毒,应须谨慎[2]。本文就其药  相似文献   

2.
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雷公藤多甙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雷公藤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二萜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糖、醇、甙类等多种成分。但其疗效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中雷公藤多甙的应用很普通 ,笔者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雷公藤多甙的药理学研究到目前为止 ,已从雷公藤中分离出 70多种成分 ,包括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甙类 ,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目前认为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主要活性成分 ,雷公藤多甙含有少量的二萜类及生物碱 ,使其在保持疗效的同…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能抗肿瘤、抑制免疫、抗炎和抗生育等,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脉管炎、麻风病、外科皮肤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为雷公藤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综述近十年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介绍了雷公藤红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雷公藤成分与毒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雷公藤毒性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药效成分,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雷公藤高效低毒制剂研发有指导意义,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雷公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中药药理的整体性目前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 ,TWHf)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菌作用 ,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皮肤性疾病 ,器官移植术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 ,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对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较大 ,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雷公藤单体研究发现 ,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又称T10 、甲素 )是TWHf的主要活性成分[2 ] ,目前虽有T10 …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甲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劝  王友群 《药学进展》2005,29(4):156-161
综述雷公藤甲素抗排异、抗肿瘤、抗生育等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植物中提取的环氧二萜类成分,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具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选择性损害附睾精子。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甲素对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是热点研究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但是,雷公藤甲素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及抗生育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对男性睾丸、附睾和精子等,以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作用机制,并建议系统开展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实现对配伍雷公藤甲素安全窗口的拓宽优化,为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红素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公藤红素为传统中药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类、肾炎、红斑狼疮、皮肤病变等疾病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在抗帕金森综合症、阿尔海默氏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及亨廷顿病等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潜在药用价值,本文对近6年来雷公藤红素在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TP)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囊肿和抗肿瘤等作用,但其治疗窗窄,对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开发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本文主要针对TP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概述了基于改善TP体内药动学特性所研发的新型TP衍生物和相关制剂,以期为TP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苷致雌性幼鼠卵巢损伤及可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属卫矛科木质藤本植物,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效.雷公藤多苷(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GTW)又称雷公藤多甙,是从雷公藤根芯部得到的一种有效组分,为脂溶性成分的混合,其生物活性由多种成分(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协同作用产生,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药理学作用[1],是目前儿科肾脏病治疗中应用最多的雷公藤制剂.随着GTW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副作用尤其是长期用药可能造成的生殖损伤成为制约其在儿科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重点探讨了GTW对雌性SD幼鼠的卵巢损伤是否存在自然可逆性.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对性成熟期生殖损伤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对性成熟期生殖损伤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对性成熟期生殖的损伤主要是:可导致雌性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以及性功能减退.雌、孕激素序贯性替代治疗和补肾中药复方制剂对该损伤有较好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其抗雄性生育作用确切但有可逆性,其靶点主要是生精过程以及下游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一些中药或复方制剂能对抗此不良反应.以往报道多是针对性成熟期的生殖损伤研究,今后应加强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对性成熟期前生殖系统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缪建春  蔡威黔 《医药导报》2010,29(7):872-874
综述青藤碱、雷公藤、白芍、金铁锁、乌头碱化学组分或成分近年来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药理学研究状况, 分析和总结天然药物抗RA研究亟待加强的地方, 为今后天然药物抗RA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的毒理作用及增效减毒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喆  张志勇 《中国药房》2008,19(9):705-707
祛风湿类中药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效果显著。自1958年有关雷公藤中毒的研究被报道至今,其毒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雷公藤的治疗窗较窄,长期用药毒性易蓄积,致生殖器官、肝、肾等脏器不可逆病变。目前,对雷公藤的毒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雷公藤有效部位提取物雷公藤多苷和雷公藤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TP)。临床报道的雷公藤不良反应主要源自服用主含雷公藤多苷的制剂,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多苷由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去皮根茎粗粉,经提取精制而得.雷公藤生药中有多种有效成分及单体,如雷公藤总苷、总生物碱、雷公藤素甲、雷公藤素乙、卫矛醇等,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杀虫抗菌、抗生育等作用.在其生产过程中,柱层析洗脱产生两种组分:杂质与有效成分.其中杂质成分本身无疗效,且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加以控制(要求杂质含量不超过3%).目前用于雷公藤多苷中间体产品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提取法,这种方法只能反映雷公藤多苷的总量,而不能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杂质与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检测过程极为繁琐,为更有效测定雷公藤多苷中各组分含量,我们用TLC法,根据杂质与有效成分在薄层吸附上的吸引力差异来达到二者在薄层板上的有效分离,从而达到定性控制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其符合生产现场控制的要求,能有效地实现雷公藤多苷中间体产品质量控制,有效控制洗脱过程,并且易于观察,方便生产.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TWHf)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器官移植术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对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较大,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雷公藤单体研究发现,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又称T10、甲素)是TWHf的主要活性成分[2],目前虽有T10滴眼液对眼局部的刺激性和毒性反应研究的报道,但缺乏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3].本研究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浓度T10滴眼液不同时间房水中的浓度进行测定,并根据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该制剂提供合理的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不同产地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屑植物,药用部分是其根的木质部(根心),目前已知的有效和毒性成分主要是二萜(雷公藤内酯醇等)、生物碱类化合物。鉴于雷公藤是毒性较大的药物,临床上使用不同产地的生药在剂量上差别较大,为了探索其内在质量差别,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用药,我们  相似文献   

17.
谷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241-242
<正>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其根、茎、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基本相同,均可作为药用,但目前临床上主要药用部位为根。雷公藤现多用于因免疫因素引起的如风湿免疫病、哮喘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亦是其有毒成分,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除饮片外,尚有毒副作用较小的两种提取物[1],一种为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 frdiiHook f )的根、叶、及花 ,又名黄藤根、断肠草、菜虫药等。夏、秋采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以及西南 ,主产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其原生药及其各类制剂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研究较多 ,相继发现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菌、免疫、抗生育、抗肿瘤活性等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红斑狼疮及各种皮肤病。但其毕竟属于剧毒植物 ,临床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其他药物。笔者就近年来雷公藤毒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甲素是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炎和免疫抑制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然而,雷公藤甲素具有严重的生殖毒性,会造成精子数量减少和活力下降,直接损伤睾丸、卵巢和子宫等,其毒性机制主要与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乳腺癌耐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红素抗白血病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红素是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药物,其在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雷公藤红素的文献,对雷公藤红素在抗白血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