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DES)与普通金属支架(普通支架)联用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2月连续801例行多支冠脉内支架置人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DES组206例,DES与普通支架联用组(联用组)158例,及普通支架组437例。比较3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结果。3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支架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元显著差异。联用组普通支架置人于31.3%的前降支病变(均为A—B1型病变)及81.6%的左回旋支病变和69.9%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平均随访(17.3&;#177;13.9)个月,3组总随访率元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支架组相比,DES组和联用组造影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1%比7.4%和9.0%(P均〈0.05),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18.4%比6.5%和9.9%(P均〈0.05)。但DES组与联用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元显著差异。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单用DES或合理联用普通支架后再狭窄降低,安全性近似,均优于单用普通支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NI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患者均置入NIR支架,并观察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个月后完成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2例,无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3例发生了内支架再狭窄(9.38%,直径>50%),仅有1例发生再狭窄后出现心绞痛(33.3%),3例分叉处血管发生再狭窄(9.38%,其狭窄程度>60%),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出现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分叉处病变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置入NIR支架,其发生临床事件及再狭窄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方法,再狭窄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问题,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发生率高达30%~50%,支架置人术有效地降低再狭窄发生率至20%~30%。携携带并释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应用使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又一突破性进展。现在药物支架已成为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连续725例接受多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剔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患者,Cypher支架组187例,普通金属支架(简称普通支架)组538例,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表明,除糖尿病患者比例在Cypher支架组较高外,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介人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690例患者平均随访(18.8&;#177;14.7)个月,Cypher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2.4%和58.2%(P〉0.05)。尽管Cypher支架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占2/3、糖尿病占41.6%、3支血管病变占57.8%、B2-C型复杂病变占86.2%,但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3.1%比16.6%,5.5%比16.7%,P均〈0.01),心功能改善率高于普通支架组(63.1%比30.6%,P〈0.01)。两组完全血运重建率无显著差异(81.3%比86.8%,P〉0.05),但发生MACE的患者中,Cypher支架组不完全血运重建者比例高于普通支架组(60%比23.5%,P〈0.05);两组发生MACE的患者中完全血运重建患者比例均低于本组总的完全血运重建率(Cypher支架组40%比81.3%,P〈0.01;普通支架组76.5%比86.8%,P〈0.05)。结论:高危、复杂、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置入Cypher支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远期临床疗效良好;病变血管完全血运重建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再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置入DES后早期(≤1年)与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DES置入术后ISR接受再次DES置人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置入术后发生ISR的时间分为早期ISR组和晚期ISR组.对比2组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 总计10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早期ISR组43例,晚期ISR组64例.2组的患者基线资料、靶病变部位、类型、长度、置入支架特征及ISR类型、再次置入支架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晚期ISR组[22.7% (10/44)比42.9% (27/63),P<0.01].晚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ISR组[15.9% (10/63)比47.7% (21/44),P<0.01];晚期ISR组TLR率明显低于早期ISR组[12.7% (8/63))比43.2% (19/4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术后早期ISR(OR=6.47,95% CI:2.26~18.50,P<0.01)是DES治疗ISR后再次TLR的唯一预测因素.结论 再次DES置入治疗DES置入后ISR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时TLR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为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为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为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支架(DES)对防治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126例接受雷帕霉素或紫杉醇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为DES组,至少具备下列情况之一: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病变(直径≤2.5mm);靶病变再狭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和狭窄程度等因素相匹配的146例行普通支架(BMS)术的冠心病患者为BMS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等主要心脏事件(MACE)。结果DES组合并糖尿病、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数均明显高于BMS组(P〈0.01);DES平均内径较BMS显著为小(P〈0.01)。MACE发生率DES组(6例,4.8%)显著低于BMS组(40例,27.4%)(P〈0.01)。结论DES能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高危病变和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而减少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和金属裸支架(BMS)的围手术期及手术后近期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 65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分为DES组和BMS组,对77支病变血管共置入97枚支架,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主要不良事件(MACE)和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成功率均无差异,在住院和随访期间,2组均无MACE发生。再狭窄率DES组为1/35(2.8%),BMS组为2/30(6.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CS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置入药物支架安全有效,在预防血管再狭窄方面DES明显优于BMS。  相似文献   

9.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每组32例。均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部分分支血管仅作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观察两种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期间的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两组均为100%,术后主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主支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组为2例(6.3%),普通支架组为12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9.1,P<0.01)。术后6个月因临床事件而被迫再次行介入治疗者,药物涂层支架组为3例(9.4%),普通支架组13例(40.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5.1,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中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减少再次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10.
朱永彤  刘会生  周增超  刘铁艳 《河北医药》2011,33(18):2782-2783
目的评价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短期疗效。方法应用ApolloTM支架(41枚)和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10枚)治疗51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植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49处病变ApolloTM支架直接或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Wingspan支架成功准确释放,2处病变支架植入未成功,支架成功率96.1%。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5.1%,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21.2%。支架植入后12个月左右复查头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CTA)或头颈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41例未见狭窄复发,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新鲜脑梗死;发生支架处再狭窄8例,支架再狭窄率16.3%,其中5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复发并出现新鲜脑梗死。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92例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支架组和药物对照组,并对支架组患者行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评价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颅内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是97.8%(44/45),植入支架前后狭窄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支架植入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44)。再狭窄率23.8%(10/42)。随访期间的卒中再发率支架组为6.8%(3/44) ,对照组为17.0%(8/47)。结论 Apollo颅内支架植入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可以预防卒中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比较药物洗脱球囊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住院,年龄在18~80岁之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DES-ISR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EB组和第二代DES植入组.术后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比较两组MACE发生率、靶病变重建率、原病变处IVUS再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新生血管内膜增生面积的差异.结果 术后1年DEB组新生内膜增生面积较第二代DES组小,两组MACE发生率、靶病变重建率、IVUS再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相当.结论 DEB较第二代DES能更有效抑制DES术后冠脉内膜增生,其在DES-ISR患者中的远期疗效与第二代DES植入相当.  相似文献   

13.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再狭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Partner支架治疗的2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2例。观察Partner支架植入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99.2%,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出现亚急性血栓1例,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16例患者随访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3%,56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再狭窄率为5.4%,靶病变重建率为5.4%。结论应用Partner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明显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冠前降支分叉病变的患者,接受了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分别采用无钢丝保护、钢丝保护、对吻球囊扩张术、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支架56枚,药物支架21枚,其中前降支药物支架15枚。分支与主支对吻球囊扩张11例,其中2例对吻球囊扩张失败;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5例,其中1例未完成对吻扩张。术毕主支血管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3例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手术成功率为92.3%(36/39),无严重急性并发症出现。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6%(1/39)。结论:根据冠脉分叉病变的病理分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近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外脑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并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83.75%患者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包括形态及直径)67例(83.7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所有患者均给予1年有效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其中支架内再狭窄15例(18.75%),与未发生再狭窄几率8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冠脉)长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43例冠脉长病变且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接受了CYPHERTM支架治疗,51处靶病变共置入62个CYPHERTM支架。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等。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置入,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未见任何并发症。临床随访(11±3.5)个月(6~19个月),临床随访率100%,有2例症状再发(支架内再狭窄)而再次血运重建,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心脏不良事件,无一例死亡。36例患者术后(9±2.2)个月(6~14个月)复查了冠脉造影,造影随访率84%,支架近端边缘节段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26±0.05)mm,支架内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21±0.03)mm,支架远端边缘节段平均晚期管腔丢失(0.10±0.02)mm,病变再狭窄率4.8%(2/42),病例再狭窄发生率5.6%(2/36),再次血运重建率4.7%(2/43)。结论CYPHERTM支架治疗冠脉长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6个月后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5月31日到2011年6月1日(BMS时代)以及2012年5月31日到2013年6月1日(DES时代)首诊心内科并接受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1000名患者,分析BMS时代和DES时代患者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评价DES时代转诊冠状动脉塔桥治疗的影响。结果药物洗脱支架对首诊心内科患者进行转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时,使支架再狭窄发病率及再次血管重建率可明显降低。结论要使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方式及策略产生一定影响,就用DES,BMS时代需要对冠状动脉病变转诊行CABG治疗,而在DES时代则接受PCI治疗置入D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无球囊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分析疗效和成功率。结果30例患者中有34处病变(置入支架),不预扩张成功置入32个支架,成功率93.75%,有2处(2%)病变支架不能通过,经预扩张后再次成功置入,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选择的冠心病患者中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是由于不预扩张病变,血管损伤轻,减少了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机会,同时降低患者的费用,减少造影剂用量,支架定位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自20世纪70年代末应用临床以来,已成为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和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与金属裸支架比较,能进一步改善PCI的早期疗效,并减少再狭窄的风险。第一代DES在停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出现的潜在的支架晚期血栓形成,是第一代DES最大的安全性问题。新一代DES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Xience V)具有优越的抗再狭窄疗效以及长期安全性。本文就依维莫司药物涂层支架(Xience V)的临床循证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近期疗效.方法 28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4±7.2)岁.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8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0例.共有再狭窄病变31处,其中前降支16处,回旋支8处,右冠支7处.再狭窄距前次介入治疗时间2~13个月,平均(6.2±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采用常规步骤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行冠状动脉切割球囊扩张术.结果 28例患者31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27例30处病变手术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6%.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失败1例的原因为病变血管迂曲,球囊不能通过病变.1例术后2个月出现心绞痛,选择外科搭桥术.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