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柿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目的:研究柿叶多糖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格列本脲组(25 mg.kg-1.d-1),柿叶多糖低、高剂量组(150,600 mg.kg-1.d-1)。ig给于药物15 d,并在相应时间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高剂量的柿叶多糖能较明显的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P<0.01),低、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有效降低肝组织MDA值,相应增高SOD活力,并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结论:柿叶多糖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小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对链脲佐链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链菌素形成糖尿病大鼠,测定茶多酚对糖尿病大鼠口服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后0、1和2小时血糖的影响;并同时测定大鼠血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结果:茶多酚能抑制糖尿病大鼠口服蔗糖和淀粉后1和2小时的血糖的升高,稳定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其一氧化氮而降低其内皮素。结论:茶多酚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稳定其血糖,机理可能为茶多酚能抑制淀汾酶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对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0mg.kg-1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6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30d,在相应时间点测随机血糖、体重、做糖耐量试验。结果:灌服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活血解毒方减缓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对糖耐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活血解毒方的降血糖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参芪麦地颗粒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参芪麦地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分为模型对照组,参芪麦地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西药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研究参芪麦地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参芪麦地颗粒3个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血清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麦地颗粒对糖尿病大鼠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44-146
目的:研究杜仲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尾静脉注射STZ 120mg/kg,尾静脉注射前禁食12 h。尾静脉注射72 h后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FBG),FBG≥11.1 mol/L则说明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将成模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4 mg/kg)、杜仲水提物10 g/kg、5 g/kg、2.5 g/kg组,另设10只昆明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14天,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前禁食12小时,给药1小时后拔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待测。给药后14天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对小鼠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NS)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胰腺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7(caspase-7)的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水提物10 g/kg给药组的小鼠血糖(12.08±2.65)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15.25±3.58)上升;血清中SOD(255.42±26.26)和GSH-Px(598.24±79.57)活性升高,MDA(9.25±2.86)含量有所下降;胰腺组织中caspase-3、caspase-7的蛋白含量(0.31±0.09,0.42±0.23)下降。结论:杜仲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机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以及降低胰腺中caspase-3、caspase-7的蛋白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8.
铁皮石斛培养的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筛选适宜的铁皮石斛不定芽增殖与生根培养基 ,选择适合继代扩繁的不定芽高度。方法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不同高度的不定芽在不同的增殖与生根培养基中生长 ,对结果所产生的不同生长状况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及综合分析。结果 不同高度的不定芽之间有显著差异 ,不同的增殖与生根培养基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铁皮石斛继代以 (1.2± 0 .1) cm高的不定芽为宜 ,增殖培养基以 MS添加 BA1.0 m g/ L、NAA0 .2 mg/ L 为佳 ,生根培养基以 1/ 2 MS添加 NAA 0 .2 mg/ L为佳。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铁皮石斛在分子方面的研究快速发展,在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克隆分析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铁皮石斛功能基因在生长发育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抗环境胁迫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铁皮石斛的科学、有效、合理利用提... 相似文献
10.
卷柏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卷柏为卷柏科植物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e (Beauy)Spring]的全草 ,性甘、平、涩 ,具有疏风散热 ,解肌退翳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抗癌等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闭经、跌打损伤、吐血、衄血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卷柏具有镇痛 ,催眠 ,解热 ,抗感染等作用。据报道卷柏复方 (卷柏、木贼 )有降血糖作用 [1 ] ,故我们采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进行单味药卷柏降血糖作用的研究。1 材 料1.1 药物 :卷柏购自福建省福州药材站 ,经鉴定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用水煎乙醇沉淀法 ,并经过滤除菌制成含干草 1g/ml的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悬浮培养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对悬浮培养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和分化状况进行研究,以解决原球茎转接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选用不同基本培养基、碳源、培养基pH和激素,以生长鲜重和成苗数为指标,考察原球茎的生长和发育。结果与结论:降低固体基本培养基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但不利于原球茎的分化。NAA,IAA,IBA和GA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与分化,而偏酸的培养基pH和灭活的真菌不利于原球茎的生长与分化,灭活真菌容易引起原球茎的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2.
石斛属RAPD分析及鉴定铁皮石斛的特异性引物设计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的 :对石斛属植物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并设计一对能方便准确地鉴别铁皮石斛的特异性引物。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石斛属内 26个种和金石斛属的1个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并构建聚类树状图。根据筛选到的DNA片段序列 ,将Sangon18引物从 3’端延长至 20bp ,得到所要的特异性引物。结果和结论 :设计成的特异性引物能方便快捷地鉴别出铁皮石斛。此技术为药材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HP2MGL型大孔树脂色谱法、Sephadex LH-20、Sephadex G-25凝胶色谱法、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1), 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2), leonuriside A(3),(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4),左旋丁香脂素(5),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9),裂异落叶松脂醇(10)。结论 1为新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的种胚萌发及其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胚萌发和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技术,为铁皮石斛的繁殖建立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成熟的铁皮石斛种胚为研究材料,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接种到含有不同植物生长物质BA(6-苄基腺嘌呤)和NAA(萘乙酸)组合及含有马铃薯提取液、香蕉提取物及活性碳的培养基上,诱导铁皮石斛种胚的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生根。结果与结论:添加20%马铃薯液有利于种胚的萌发,种胚萌发率为79.37%;BA 1.0 mg.L-1和NAA 0.1 mg.L-1最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碳原球茎增殖倍数高;NAA有助于试管苗的生根,不同含量NAA以0.5 mg.L-1时试管苗平均根数最多和平均根长最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并利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分得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铁皮石斛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15个酚性化合物及2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p-香豆酰酪胺(1),反-N-(4-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2),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3),二氢阿魏酰酪胺(4),4-羟基-N-[2-(4-羟基苯基)乙基]苯丙酰胺(5),丁香酸(6),丁香醛(7),香草酸(8),对羟基苯丙酸(9),对羟基桂皮酸(10),阿魏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灯盏花苷II(13),二氢丁香苷(14),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15),柚皮素(16)及3′, 5, 5′,7-四羟基二氢黄酮(17)。其中化合物2、3、4、6、11及17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1~17均为首次在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活性强弱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石斛多糖(Dendrobium candidum polysaccharides, DP)对在体肿瘤和离体培养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接种肉瘤( S180)的小鼠为模型,观察DP对接种肉瘤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荷瘤小鼠内脏指数的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人肝肿瘤细胞(SMMC27721)为模型,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DP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DP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肉瘤(S180)瘤体生长和离体肝肿瘤细胞生长(P<0.05);有效提高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外周血中IL-2和TNF-α含量(P<0.05)。结论 DP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其抑瘤机制可能与DP促进免疫器官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在生物反应器培养的影响。方法 采用接种量、通气量、蔗糖浓度、光照强度等单因素试验设计,烘干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量,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结果 在生物反应器培养条件下,利于铁皮石斛类原球茎增殖和多糖积累的培养基组分为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 NAA、5%椰乳、3%蔗糖,pH值为6.0;接种量为40 g/L,采用孔径为15 μm的多孔喷头,通气量用1.0 L/min和0. 5 L/min交替使用以及光照强度为2 000 lx等培养条件有效地提高3类原球茎增殖系数和多糖量。结论 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的生长、多糖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类原球茎的生物量和主要药用成分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引起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制定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对软腐病发病情况进行田间观察,采集两种石斛典型病株样本,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 在树皮为基质的苗床上软腐病在不同苗龄上均可发生,病原菌主要侵染幼嫩多汁的嫩芽和新枝,引起幼嫩茎叶的腐烂、萎焉和坏死等症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石斛植株的2个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致病性实验证明,这两个菌株为石斛软腐病的致病菌株。结论 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是终极腐霉菌的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