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略论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体质学说滥觞于《内经》 ,发展于现代。 2 0世纪 80年代 ,王琦教授等主编的《中医体质学》一书的问世 ,推动了《内经》体质学说的深入研究 ,并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正式确立 ;中医体质学说 ,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1 体质与发病中医体质学说认为 ,体质决定着是否发病 ,并决定着发病倾向。体质的差异 ,是人体内在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之差异的反映 ,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素问·刺法论》说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说 :“风…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体质、朝医四象医学体质概况,论述中医与朝医体质学说。认为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完善,对朝医《四象医学》的形成、发展与成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厦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藏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进行对比,分析藏医体质对应中医五行体质的异同,对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人的禀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四部医典》中体质相关内容,对中医五行体质、藏医三种体质进行阐释。结果:藏医体质在理论上对应中医五行体质,可互为参考。结论:中医五行学说影响了藏医五源三因理论,所以中医体质与藏医体质在划分依据方面有其共性,同时存在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8.
《内经》体质学说探源(续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体质学说探源(续完)周素娥,彭俊峰(上接本刊1994年第4期第38页)2《内经》论体质的分型《内经》首先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体质分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体质的基本特征,是中医体质学说的滥觞。2.1按五行分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首先根据人群肤色、...  相似文献   

9.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算是开了辨体施治的先河,示范性地标识了中医辨体施治的具体内容及今后体质辨识的发展趋势。《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属于体质本身能量的亏虚——阴、阳、气、血的不足;属于机体生命代谢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所形成的体质状态——气郁、气滞、瘀血、痰湿、湿热;属于先天遗传所具有的相应发病倾向——特禀质,谈论的病理性体质较多,而对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中医体质学说拔高到中医体质学的高度;《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尚不成熟,应慎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研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以王琦、盛增秀等编著的《中医体质学说》出版为标志,中医体质学说从此自成体系。近20年来,随着对该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体质学说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思路 1.1 勤求古训,博采前人之长 古籍中有大量关于体质的论述,如《周礼·地官·司徒》载:“一曰山林…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民皙而瘠,五曰原湿…其民内丰而痹。”这是关于生态体质学的论述。《内经》对体质的论述最详细。分类方面,它从五…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中医体质学说这门新的学科,并提出了9种基本体质,其中特禀质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特殊体质。基于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参合卫气营血和脏腑经络辨证体系,在特禀质的基础上细分出营血热体质,认为此类体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热、瘀、虚,调体当清热凉血、滋阴养血、通畅血脉,调治当以生地黄、麦冬、玄参为核心药物,且重视机体自和之力,顺势而为,从而达到祛病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银屑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583例乌鲁木齐市寻常银屑病患者在其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583例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频数的百分比分别为气虚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228例有家族史的患者体质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质、特禀质、阳虚质、气郁质。每年发病次数为2次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频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每年发病次数在3次以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频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瘀血质。结论:乌鲁木齐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多为气虚、气郁质,充分说明了气虚、气郁体质是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医人格体质论是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建立起来的心身相关学说,其对中医学及中医心理学关于心身的形成、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及心理、心身疾病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相关研究,对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做出阐释,以明确该学说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学说与朝医四象人学说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外科学界对人体体质的研究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内经》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初步形成,到了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中,中医体质理论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自70年代末,中医体质学说明确提出以来,其学科理论已被中医学界广泛承认,从而促进了中医体质学说的...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已经过近30年的蓬勃发展,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按照中医体质学说,中医"治未病"可着重从调整体质入手,通过改变体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学说强调不同体质的形成与先天、情志、饮食及外感疫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较为准确地解释了《黄帝内经》所阐述的体质发病观、"因加而发"发病观、"两虚相得"发病观及伏邪发病观的内涵。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与诸发病观联系的探究,可以指导临床体质相关疾病的诊治分析,同时"过用致病"之说对中医体质养生亦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质学说研究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调元 《中医杂志》1990,31(10):52-54
近15年来,中医界开始对体质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一些进展。这是中医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本文拟从笔者十余年来的研究出发,对体质学说从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三个方面的研究动态作一鸟瞰与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体质学说提供一些参考。一、体质学说研究的简要回顾追溯自春秋战国到1949年间,学术界对体质问题有过不少论述。如《荀子·非相篇》说,“人之所以为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的体质学说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志雄 《四川中医》2007,25(12):42-43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及特点。方法:研究原文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伤寒论》中有着较系统的体质学说内容,体质不仅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而且是决定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与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临床治疗有着现实指导意义。结论:体质因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是研究《伤寒论》时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