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40例癫(间)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SE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并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的EEG,静脉注射安定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惊厥性SE28例,其中强直阵挛性SE24例,肌阵挛性发作SE1例,单纯部分运动性SE3例;非惊厥性SE12例,其中复杂部分性SE10例不典型失神SE2例,发作间期EEG25例记录到癫痫样放电;发作期EEG,8例病人行Video-EEG监测,7例记录到发作期典型癫痫样放电。1例表现为募集节律。疗效;治愈率95%,死亡率5%。结论:强直阵挛性SE常见,发作间期多可记录到癫痫样波形,肌阵挛性SE、非惊厥性SE临床诊断困难。应行Video-EEG监测;早期足量应用安定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心电(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癫痫且常规脑电图(EEG)检查正常的老年患者进行24h Video—EEG—ECG监测。结果:确诊为癫痫者15例,心源性发作13例,短暂脑缺血发作10例,假性发作6例,癫痫伴假性发作2例。结论:Video-EEG-ECG监测对老年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常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在癫痫发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癫痫患者50例,非癫痫性发作患者30例,分析发作后症状及脑电图表现。结果:38例癫痫患者和4例非癫痫患者发作后头痛、疲劳、嗜睡;脑电图(EEG)第一次检查异常38例,第二次异常44例,非癫痫发作后EEG异常8例。结论:癫痫患者有发作后症状,对癫痫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ideo-EEG监测癫痫发作早期脑电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进行发作早期Video-EEG监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共监测到32例癫痫发作(33%),其中全身性癫痫4例;颞叶癫痫16例,颞外癫痫12例。发作早期脑电异常主要分快活动、慢活动及快慢混合活动三大类。根据发作早期脑电变化,23例(72%)作出定位诊断。结论:癫痫发作早期脑电图脑电变化对致痫灶的定位(定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非癫痫性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酷似非癫痫性发作患者行24 h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将发作表现及同期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在监测中均出现临床发作,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所有发作期脑电图均未见痫样放电。其中1例患者表现单个θ波发放,27例患者为肌电伪差或动作伪迹。13例患者在发作间期脑电图见单个尖波或慢波发放,35例患者为正常范围。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将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图结合起来,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儿童非癫癎性发作事件的动态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24h动态脑电图(AEEG)的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对AEEG监测到的121例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临床发作期EEG进行分析,并以常规脑电图(REEG)进行对照。结果:REEG非特异性异常13例10.7%),AEEG非特异性异常30例,(24.8%),痫样放电3例(2.5%),总异常率27.2%。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以偏头痛最高(34.8%),其次为晕厥(23.5%)及睡眠障碍(22.2%)。结论: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AEEG多为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这有助于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事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对顽固性癫痫的疗效及评价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用VNS治疗7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治疗期为3年,结束治疗后继续观察2年,共观察5年。整个观察期内患者仍用足量抗癫痫药物。比较治疗前、治疗期及结束治疗后癫痫的发作情况及EEG变化。结果:7例患者在VNS治疗期内5例有效,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25%~50%,2例终止发作,另2例无效。结束VNS治疗后原有效的3例中,2例发作加重,1例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次数增加,但强度减轻;2例终止发作者中1例目前仍未发作,另1例癫痫复发。EEG情况与临床相一致,当癫痫发作被控制时,EEG明显好转,棘(尖)慢复合波减少。癫痫复发时EEG会出现相应的痫样放电。7例患者在结束随访的第五年,有6例EEG仍明显异常,有棘(尖)或棘(尖)慢复合波。结论:VNS治疗顽固性癫痫具有安全性,且治疗期间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对发作的完全控制率低,停止刺激后易复发,且费用昂贵,很难作为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停药后3年以上无癫痫发作的患者139例进行24hV—EEG监测观察其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并随访4-5年。结果:本组139例患者中接受单药治疗97例,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0例,3种药物联合治疗22例,治疗中均无临床癫痫发作。V—EEG监测发现有痫样放电39例(28.1%)。在此39例痼样放电患者中,活动性痫样发作史〈6个月8例、7~12个月9例、〉12个月22例。癫痫样放电出现时间:清醒期6例(15.4%),睡眠期30例(76.9%),清醒期与睡眠期均有痫样放电3例(7.7%),睡眠期痢样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后的3~4年随访期中,39例脑电图异常者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停药后9例复发,复发率为23.1%;100例脑电图正常者,49例病人坚持继续服药,停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4.1%;另51例患者逐渐减停抗癫痫药,停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0.0%,明显低于脑电图异常者(P〈0.05)。结论:VEEG的监测结果可以用来指导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是否适合停药,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儿癫痫的睡眠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期AEEG对癫痫的诊断意义、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我们应用MB8000型AEEG仪监测到的836例癫痫患自然睡眠脑电图。结果:836例,正常106例(12.7%),非特异性异常61例(7.3%),痫样放电669例(80.0%)。结论:睡眠动态脑电图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夜间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A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脑电图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寻找致痫病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偏瘫综合征伴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婴儿偏瘫综合征伴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行手术治疗,切除感觉运动皮质和颞叶,切开胼胝体,孤立残留的额叶及顶枕叶部分脑组织,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例婴儿偏瘫综合征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行为改善,且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未加重。结论:对婴儿偏瘫综合征伴难治性癫痫患者行病侧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癫痫发作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确诊的19例额叶癫痫患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共监测到83次临床发作,平均每例4.4次。其中7例仅出现于清醒期,9例仅出现于睡眠期,1例清醒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3s至105s,平均32s。主要发作类型有: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偏转性强直、局部阵挛运动、发声、情绪症状、额叶失神等,其中发作例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和偏转性强直;发作间期脑电图1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以额区为主的尖波、棘波、尖(棘)慢波最为常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导联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低波幅快波节律和爆发性尖波、棘波、尖(棘)慢波。结论额叶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多变。额叶癫痫诊断主要依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发作期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等,目前视频脑电图是额叶癫痫有效、非损伤性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癫痫性发作(NE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的诊断价值。方法:NES患者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16个月至73岁。对患者发作期的临床表现结合EEG和焦虑、抑郁评分以及MRI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v-EEG均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期EEG均无痫样放电,证实为NES,并且超过半数(56%)的患者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结论:NES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疾病。心理因素在NES发作中可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V—EEG监测对NES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晓春  肖国才  李泽  谢伟 《医学信息》2003,16(7):407-408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定位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切除癫痫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普通脑电监测(REEG)、长程脑电图监测(AEEG)、录像脑电图监测(VEEG),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定位;手术中在皮层脑电(ECoG)监测下切除癫痫灶。结果:术前36例脑电图均为异常,癫痫灶定位在一侧颞叶20例,双侧颞叶1例,额叶3例,额顶叶4例,顶叶2例,一侧大脑半球3例,双侧大脑半球广泛癫痫灶3例;皮层脑电监测结果与术前定位基本符合;术后随访1-5年,疗效满意19例,显著改善12例;术后复查脑电图痫样放电消失29例。结论:以脑电监测为基本手段采用综合定位的方法结合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可以提供较明确的癫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术后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位脑电图视频监测对需要开颅手术处理痂灶的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的定位作用。方法:通过对5例额叶药物难治性癫痫但定侧定位困难的患者,向颅内可疑部位用立体定向技术置人深部电极(1~4根,平均3根),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记录发作问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发作起始区,通过手术处理致痫灶。结果:本组5例监测时间为1~7d,平均2.6d,均能记录到发作间期痢样放电及发作期脑电图情况。在术中皮层电极引导下,对额叶致痫灶进行切除,附加胼胝体切开术、扣带回切开术、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或皮层热灼术。术后按照Engel分级,Ⅰ级4例,Ⅲ级1例,5例患者均未出现置入电极和手术并发症。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额叶癫痫患者中,采用少量深部电极构成的立体定位脑电图视频监测,可以定位致痫灶,从而提高癫痫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癫痫发作前期脑电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癫痫临床发作前期的脑波变化特征。方法:采用Video-EEG监护系统对82例癫痫患者进行脑电和行为监测,监护系统自动记录发作时的行为表现及脑电变化。结果:82例中共监测到16例临床发作,发作期脑波被大量肌电干扰不易分辨,发作前期脑波有如下几种表现:(1)背景波先变为低幅快波,波幅渐升高,或 低幅慢波,发作前5-14秒内波幅升高频率增快,但仍为慢波,(2)发作前律变慢,波幅升高;(3)发作前背景节律不变,仅波幅明显升高;(4)出现痫样放电波形,结论:癫痫发作前脑波频率增快或波幅升高,应视为与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研究表明:很多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其心电图(ECG)也产生某些变化,甚至出现猝死现象。但儿童癫痫发作时及发作间期,患儿的ECG是否和脑电图(EEG)一样也产生一定的变化,目前鲜有深入的研究。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104例癫痫患儿,并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同步监测,现将其记录回放观察和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由皮层病灶起源的失神样癫痫的发作分类,并就其临床与脑电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为临床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所近1年多来进行术前V-EEG监测到皮层病灶起源的24例具有明显失神样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EEG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4例中17例患者经头皮与颅内电极[皮层和(或)深部电极]描记EEG并进行了手术.失神发作时以额叶皮层起源放电者5例,颞叶7例,顶-枕叶5例 其余7例中4例属Lennox-Gastaut综合征,另3例因皮层多发病灶未进行手术.不同脑皮层部位起源的放电均可引起失神样发作,但其临床与脑电有各自的特点.脑电图出现3 Hz棘慢综合波时并非全是典型的失神样发作.结论: 失神样癫痫发作可分为全面性与部分性两大类,诊断失神样癫痫发作时应将EEG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拟诊为癫痫患儿进行4~8h视频脑电图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记录;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结果监测到临床发作并且同步异常放电者23例,仅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者53例,两者共76例(76/102,74.51%)结合病史确定为癫痫,其中局灶性52例(52/76,68.42%),睡眠中出现55例(55/76,72.37%)。10例(10/102,9.80%)临床发作但无同步异常放电,判定为非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儿童癫痫诊断的正确率,有助于癫痫的定位,部分剥夺睡眠有助于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AEEG)与同步录像结合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1126例患者在配备有SONY-485P型可调式数字摄像镜头监测病房内进行24h便携式脑电图监测。在EEG数据回放分析时,结合同步图像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周围环境,有效地识别各种干扰伪差及其来源,观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结果:1126例患者中EEG正常270例(23.98%),EEG异常856例,异常检出率为76.02%。其中确诊为癫痫者268例(78.13%),疑似癫痫者588例(75.09%),确诊癫痫组EEG异常率虽高于疑似癫痫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EEG有痢样放电者618例,占总异常的72.20%。确诊癫痫组有痫样放电者230例,占异常者的85.82%;疑似癫痫组有388例,占异常者的65.99%,确诊癫痫组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疑似癫痫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1126例在行EEG监测的同时进行同步视频连续录像,拍摄到98例患者有临床发作,其中69例发作期EEG可见痫样放电;29例癫痫患者临床发作时、发作间期均未见痫样放电。结论:AEEG结合视频录像,在尽可能不限制患者活动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视频录像记录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同步EEG对照分析,有效地提高了EEG痫样放电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