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MSCs对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瘤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变化的影响,探讨MSCs对辐射诱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Kaplan经典方法制备C57BL/6幼年鼠胸腺瘤模型[1],经小鼠尾静脉输注同系鼠MSCs,6个月后取胸腺组织,将胸腺细胞制成单细胞,标记CD4、CD8、CD45,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照射后CD4-CD8-亚群比例由正常组的(5.11±5.10)%降低到(0.01±0.01)%(P〈0.05),MSCs治疗(0.61±0.39)%后有所恢复;MSCs治疗组(91.49±4.47)%中CD4+CD8+亚群比例与正常组(82.44±6.06)%接近,单纯照射组(99.09±0.49)%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照射后CD4+CD8-亚群由(7.72±3.37)%下降到(0.87±0.49)%,CD4-CD8+亚群由(4.74±2.59)%下降到(0.02±0.01)%,MSCs治疗后CD4+CD8-和CD4-CD8+都有不同程度上调。正常组、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中CD45+在CD4+CD8+中的比例分别为(86.09±2.24)%、(0.16±0.03)%、(97.3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照射组CD4-CD8-、CD4-CD8+和CD4+CD8-中CD45+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SCs治疗组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使辐射诱导胸腺瘤模型组小鼠胸腺中T细胞CD4/CD8各亚群及各亚群中CD45比例增高或恢复,提示MSCs具有防治辐射诱发胸腺瘤的作用,并对辐射造成的胸腺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8例H7N9禽流感患者(感染组)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5例,以门诊健康献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感染组CD3+、CD8+和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愈组治疗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P〈0.05);但CD3+、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死亡患者免疫失衡更为严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H7N9禽流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弼虎  张秀梅 《临床荟萃》2011,26(5):388-390,394,F0003
目的了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致肿瘤易感性。方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色(SAP)法检测对照组、尿毒症未透析组及尿毒症透析组患者透析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CD3+(58.90±2.10)%、CD4+(34.70±1.70)%、CD8+(24.80±1.3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3+(68.17±4.70)%、CD4+(41.82±3.15)%、CD8+(28.90±2.10)%(P〈0.05);尿毒症透析组,透析前(1.00±0.10),透析后(1.03±0.16)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5±0.18)(P〈0.05)。尿毒症血透组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未透析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血液透析过程未能有效地改善尿毒症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肿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大部分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T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特性的研究,以了解AML患者在不同状态下T淋巴细胞的功能。18例不同状态下初诊AML患者和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在莫能霉素存在的情况下,体外经PM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刺激后,分别进行CD4-FITC、CD8-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和IFNγ-PE、IL4-PE荧光单克隆体胞内染色,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初诊AML患者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胞内IFNγ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T细胞胞内IL-4分泌水平与成人外周血细胞无显著差异。处于临床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的量明显高于初诊AML患者(P〈0、05).但与健康成人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刺激后胞内产生IFNγ量明显低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及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CD8^+T淋巴细胞(P〈0、05).而IL-4的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和初诊AML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p〈0.05)。结论:处于不同状态下的AML患者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应的是,初次诊断的AML患者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刺激后Th1/Tcl细胞反应低下,Th2/Tc2细胞反应与健康成人T淋巴细胞无差异;完全缓解状态的AML患者T细胞Thl反应虽然仍低下,但Tcl反应明显增强,与健康成人无差异;复发的AML患者CD4^+和CD8^+T细胞Th2/Tc2样反应较Thl/Tcl样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分析清髓性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后恶性血液病受者早期T细胞亚群及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cellreceptorexcisioncycles,TREC)的重建规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TREC。结果表明,UCBT与BMT/PBSCT相比,在移植后1个月内CD3+、CD3+CD4+、CD3+CD8+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此后无明显差别;2个月内CD3+细胞比例较低,但无明显差别。UCBT同BMT/PBSCT类似,CD3+CIM+细胞自植入开始即明显减低,2个月达最低,以后缓慢恢复,但至6个月仍未达正常;而CD3+CD8+亚群植入时已达正常水平,CD4+/CD8+比值至6个月仍低于正常。UCBT组在移植后1个月内naive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而在移植后3个月开始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明显高于BMT/PBSCT组,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6个月内两组移植受者TREC均较低。结论:与同胞供体BMT/PBSCT相比较,UCBT后早期T细胞重建显著延迟,但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亚型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发挥着抗感染或抗白血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调节T细胞在病程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丙肝患者RNA高拷贝组、低拷贝组、RNA阴性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百分率,分析其在丙型肝炎病程中的变化。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A阴性组和低拷贝组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RNA高拷贝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丙型肝炎病程发展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且有调节性T细胞的增高,说明细胞免疫及调节机制参与了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以2006年12月~2008年2月入院的3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1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为非KD发热组,15例健康体检患儿为健康组),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比例,并分析其关系.结果 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非KD发热患儿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同时,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中,CD3+CD4+、CD19+CD23+细胞业群比例明显增高,而CD3+CD8+、CD16+CD56+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下降.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均有明显的下降,CD3+CD8+细胞比例升高,但未见CD16+CD56+细胞比例的升高.且在KD急性期,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成负相关性(P〈0.01),而CD3+CD8+、CD16+CD56+细胞亚群比例则与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3+CD4+、CD19+CD23+细胞亚群比例仍与CD4+CD25+凋节性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1).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体内免疫细胞的调控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G—PB)与稳态骨髓(SS—BM)中CD4^+、CD8^+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的差异。依据细胞表面CIM5RA和CD62L的表达将CD4^+、CD8^+T细胞划分为初始T细胞(naive,CIM5RA^+CD62L^+)、中心记忆T细胞(centralmemory,TCM,CIM5RA—CD62L^+)、效应记忆T细胞(effeetor memory,TEM,CIM5RA^-CD62L^-)、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rminally difierentiated effeetor memory,TTTp,CIM5RA^+CD62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PB与SS—BM中CD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比例组成,并计算每微升采集物中各细胞亚群的绝对数量。结果表明:G—PB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组成及CD4^+/CD8^+比值均高于SS—BM(P〈0.05);G—PB中CD4^+初始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SS—BM(P〈0.001),而CD4^+TEM比例显著高于SS—BM(P〈0.001);G—PB中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的比例与SS—BM无显著差异(P〉0.05);与SS—BM相比,G—PB中CD4^+CD62L^+T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P=0.001),每微升G—PB移植物中的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高于SS—BM(P〈0.001)。结论:G—PB与SS—BM中CD4^+、CD8^+初始和记忆T细胞亚群在相对和绝对数量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G—PB和SS—BM移植后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及其程度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4、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 CD8^+ T、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 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 CD8^+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 CD25^+ /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 CD25^+ T、CD4^+ 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 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腺切除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Fas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MG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7例MG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组PBL中CD4^+CD8^+及Fas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CD4^+CD8^+细胞比例升高,CD4^+CD8^+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CD4^+CD8^+细胞比例较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细胞比例以及行胸腺切除术组Fas^+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胸腺切除术组MG患者PBL中Fas^+、CD4^+Fas^+及CD4^+Fas^+细胞比例低于无行胸腺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胸腺切除可减少此异常。MG患者PBL表面Fas表达升高,可能反映体内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胸腺切除可降低PBL中Fas的表达,可能与治疗MG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哮喘患儿及1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CD4^+、CD8^+、γ/δTCR^+T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的比例,计算CD4^+/CD8^+比值,并进一步检测患者辅助性淋巴细胞(Th)1和Th2亚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γ/δTCR^+T细胞则明显降低(P〈0.01);Th1细胞比例减少(P〈0.05),Th2细胞增多(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明显改变,CD4^+T和Th2细胞比例增高以及γ/δTCR^+T细胞降低是其特征之一;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为哮喘病情监测和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CD56+NK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PNS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19+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且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PNS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严重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CSHB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比例显著低于CHB组,而CD8^+比例显著高于CHB组,均P〈0.01。CSHB组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3.85%(14/26),存活组治疗后T细胞总数和CD4^+比例较治疗前及死亡组治疗后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和死亡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免疫功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探讨检测T细胞亚群与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研究组223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设正常对照组2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各疾病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T细胞亚群活性检测能反映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对其观察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及GPI^+T细胞、GPI—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PNH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T细胞亚群、Th细胞亚群、GPI^+T细胞、GPI—T细胞分别在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群中的比例及其CD69的表达。结果显示,PNH患者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47.7670±13.91139)%]较正常对照组[(54.9592±7.11678)%]降低,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52.2767±13.90395)%]较正常对照组[(45.2418±6.75306)%]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倒置,以PNH.AA患者最为明显(0.77763±0.409153),与正常对照组(1.26356±0.3488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患者Th1细胞比例[(16.9136±6.78899)%]较对照组[(4.4600±1.81879)%]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AA患者Th1细胞比例变化[(22.8000±5.45244)%]较发作性PNH患者[(12.0083±2.20770)%]曼为显著,Th2细胞比例[(4.75824±.98441)%]较正常对照组[(3.7960±1.13810)%]无明显变化。PNH患者体内存在一群GPI—T细胞,其占CD8^+T细胞的(14.67974-11.96718)%,占CD4^+T细胞的(3.92414-2.46263)%,其占CD8^+T细胞的比例较占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更为明显。PNH患者CD8^+GPl^+T细胞[(17.67881±8.562493)%]、CD8^+GPI—T细胞[(15.86575±7.279743)%]、CD4^+GPI^+T细胞(4.65431±1.984378)%]、CD4^+GPI—T细胞[(4.93181±1.730001)%]c1969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4.68038±1.216645)%,CD4^+T细胞(1.77339±0.645259)%],差异有显著性(P〈0.05),GPI^+T细胞CD69的表达与GPI—T细胞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PNH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其可能是造成骨髓衰竭的原因,但与T淋巴细胞组分中含有PNH克隆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探讨Am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AIHA患者及健康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淋巴细胞。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PE标记的CRTH2单抗,以CD3/CD4、CD3/CD8设门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IH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IH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8^+细胞百分率变化不显著(P〉0.05),CD4^+/CD8^+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4^+CRTH2^-T细胞百分率、CD4^+CRTH2^-T/CD4^+CRTH2^-T和CD8^+CRTH2^-T/CD8^+CRTH2^+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而CD3^+CD4^+CRTH2^+T、CD3^+CD8^+CRTH2^-T及CD3^+CD8^+CRTH2^+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AIH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的Th1/Tc1型细胞优势;Th1/Tc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以35倒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35例确诊的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IL-4和IFN-γ情况。结果 PBC患者组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下降,CD4^+T/CD8^+T比值上升(P〈0.05);PBC患者CD4^+T细胞IFN-1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PBC发病机制中,CD4^+T细胞和TH1亚群细胞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步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急性放射反应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22例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内生场热疗+放疗治疗组;放疗组(对照)。用钴60治疗机常规放射治疗,DT60~66Gy/3033F;综合组加内生场热疗,2F/W,8~10F。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综合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单放组疗初和疗终时T细胞亚群:CD4^+下降(P〈0.05),CD4^+/CD8^+下降(P〈0.01),CD8^+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放射反应减轻。结论内生场热疗可能减轻食管癌患者的急性反应,改善放疗所致的T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20.
将45例确诊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干预组患者化疗开始即接受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持续2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及抗结核治疗后2个月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的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耐药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