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中DWI评分和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GG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组)和94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患者。2组均行常规MRI序列(T1WI、T2WI)、DWI(b=0、800 s/mm2)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前列腺癌GGG分为5组。DWI评分与GGG之间一致性行Kappa检验。ADC值与GGG的相关性行秩相关统计。2组ADC值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b=800 s/mm2时良性病变、前列腺癌组的ADC值分别为(1.198±0.147)×10-3mm2/s、(0.829±0.08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5,P<0.05)。94例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GG呈负相关(rs=-0.935,P<0.05),PI...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 MR扫描仪对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DWI检查,b值取0和800s/mm2,分别测量中央腺和外周带癌灶和膀胱内尿液ADC值,计算两者比值;根据病理结果将中央腺和外周带癌分别分为Gleason3+3、3+4、4+3、≥4+4四组,将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央腺和外周带前列腺癌灶与膀胱内尿液ADC比值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中央腺r=-0.58,P<0.01;外周带r=-0.804,P<0.01).以比值0.225为临界点,中央腺区分低中分化和高分化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71.5%,特异度85%;以比值0.215为临界点,外周带区分低中分化和高分化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82.6%,特异度87.5%.结论: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关系,ADC有助于前列腺癌的分级判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收集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不同b值(b=0、100、500、800、1000 s/mm2)DWI检查,并计算不同b值检查下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 相似文献
5.
T.Hambrock D.M.Somford H.J.Huisman I.M.van Oort J.A.Witjes C.A.Hulsbergen-van de Kaa 马可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4):375-376
目的回顾性确定外周带前列腺癌在3.0TMR扩散加权成像所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无需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51例前列腺癌病人在前列腺切除术前接受了MR成像,包括了b值为0、50、500、800s/mm2的扩散加权成像。根据Gleason主要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3TMRI扩散加权(DW)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是否与MRI所见肿瘤病人的前列腺癌临床危险相关,以MRI和经直肠超声(US)融合影像引导下活检为 相似文献
8.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5)
目的 研究中央腺前列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表观扩散系数比值(rADC)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 值在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1.5 TMR扫描仪对69例经根治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取0和800 s/mm2,分别测量中央腺癌灶和膀胱内尿液相对ADC值,计算中央腺前列腺癌的rADC;根据病理结果将中央腺前列腺癌分为Gleason 3+3,3+4,4+3,≥4+4四组,将各组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将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 评分≤7与Gleason评分≥8两组之间分别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判断低中危组与高危组诊断界值点.结果 中央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3组与其余各组间r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4+3、≥4+4各组间r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腺前列腺癌rADC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8,P<0.01;),Gleason评分越高,rADC越小.以rADC值0.225作为阈值,鉴别低中危组与高危组中央腺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5%.结论 中央腺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中央腺前列腺癌临床危险度的分级判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前列腺癌3T MR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半定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9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于术前行3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DCE-MRI,并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癌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结节及正常周围带(PZ)3种组织的ADC值及DCE-MRI半定量参数,即时间-信号强度(SI-T)参数,包括强化峰值(SImax)、达峰时间、相对强化峰值、最大强化率(SImax%)及廓清率,分析3种组织ADC值与各SI-T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全部数据.癌灶、BPH结节及正常PZ 3种组织的ADC值、SI-T参数比较选用Kruskal-Wallis H(K)检验,两两比较选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ADC值与各SI-T参数间相关性均选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 前列腺癌灶ADC值与SImax(r=0.360,P<0.001)或SImax%(r=0.413,P<0.001)呈显著正相关性,在BPH和正常PZ则为显著负相关.3种组织ADC值与其他SI-T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 结论 前列腺ADC值与SImax或SImax%存在相关性(癌灶为正相关,BPH和正常PZ为负相关),两者联用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与其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的关系,评价ADC值与FA值对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及评价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3.0TMR对7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行DTI检查,b值为0和800 s/mm2.测量前列腺癌的ADC值及FA值,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按Gleason评分系统分为高、中、低危三组:Gleason≥8分、Gleason=7分、Gleason≤6分.对三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前列腺癌ADC值及FA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将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与Gleason 评分≥8两组之间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判断低中危组与高危组诊断界值.结果 三组前列腺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0.96 ±0.10)×10-3mm2/s、(0.76±0.15)×10-3mm2/s和(0.62 ±0.12)×10-3mm2/s,FA值分别为0.39 ±0.06、0.31 ±0.09和0.22±0.06;三组ADC值、FA值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FA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ADC值r=-0.768,P<0.05;FA值r=-0.662,P<0.05),两者均随Gleason评分的增高而减小.以ADC =0.68×10-3mm2/s为临界点,区分低中危组与高危组癌灶的诊断敏感性84.2%,特异性76.9%,准确性87.1%;以FA =0.24为临界点,区分低中危组与高危组癌灶的诊断敏感性79.5%,特异性75.8%,准确性78.4%.结论 前列腺癌ADC值及FA值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具有预测癌灶恶性程度的潜力,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诊断前列腺癌侵袭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建湖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能确定Gleason分级的42例患者的ADC图像,将癌灶分为高危组(Gleason评分≥8)和低中危组(Gleason评分≤7)2组。其中中低危21例、高危21例。应用ITK-SNAP软件勾化感兴趣区(ROI),将ADC图像导人Analysis-Kinetics分析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采用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通过LASSO降维筛选出的特征和相应加权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来建立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的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后最后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建模后影像组学特征对鉴别中低危、高危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鉴别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93.3%、93.3%、93.3%、0.93和0.93;在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91.7%、83.3%、100.0%、1和0.86;结论:基于磁共振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Ktrans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经穿刺活检证实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在Ktrans参数图上画取感兴趣区测量前列腺相应部位的Ktrans值,分析其与穿刺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351,P<0.05).结论 前列腺癌区Ktrans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Ktrans值有可能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搜集46例肝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微血管浸润阳性组和微血管浸润阴性组肝癌的ADC值,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评价微血管浸润检测的诊断性能.结果 46例肝癌患者中24例微血管浸润阳性,22例微血管浸润阴性.微血管浸润阳性组的肝癌的ADC值低于微血管浸润阴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1.22 ×10-3mm2/s,1.54×1O-3mm2/s,P=0.0004).应用ADC判断微血管浸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以≤1.33×10-3mm2/s为界值判断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8.2%,阳性预测值为72.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 ADC值对于预测肝癌存在微血管浸润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值对乳腺微浸润癌(DCIS-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病患者MRI资料,其中DCIS-MI 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44例及良性病变16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50、600、1000 s/mm2),以DCIS-MI为研究主题,对比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三类病变ADC值(b=1000 s/mm2)差异及ADC诊断阈值.结果 病变强化形态:DCIS-MI以导管样和段样强化为主(25/40,62.5%)、IDC以肿块样强化为主(36/44,81.8%,直径>2 cm)、良性病变以局灶性强化为多(9/16,5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48,P=0.000).TIC:DCIS-MI常为Ⅱ型(30/40,75%),IDC曲线多为Ⅲ型(36/44,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2=24.317、37.991,P=0.000).ADC值:良性组、DCIS-MI及IDC分别为(1.489 ±0.244)×10-3mm2/s、(1.121 ±0.405)×10-3mm2/s及(0.851±0.103)×10-3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92,P=0.000).其ADC诊断阈值分别为1.678×10-3 mm2/s、1.391×10-3mm2/s、0.939×10-3mm2/s.DCE-MR联合ADC值对微浸润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3.8%、89.3%.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ADC对DCIS-MI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小值和平均值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MRI图像.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及DWI成像.根据磁共振增强图像,感兴趣区(ROI)尽量避开瘤内坏死灶及血管,分别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比较不同病理级别间肿瘤实性部分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的差异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最小ADC值区分低分化与非低分化HCC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低、中、高分化HCC肿瘤实性部分平均ADC值依次为0.99×10-3 mm2/s、1.14×10-3mm2/s、1.14×10-3 mm2/s;最小ADC值分别为0.84×10-3mm2/s、0.98×10-3 mm2/s、1.02×10-3 mm2/s.低分化组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均低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P均<0.05);肿瘤最小ADC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118,P <0.05),平均ADC值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rs=-0.09,P>0.05).以最小ADC值≤0.925×10-3mm2/s为阈值,诊断低分化HCC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70%,ROC曲线下面积为0.648.结论 HCC DWI肿瘤最小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评估肿瘤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细胞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相关性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71例行DW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PCa 38例,BPH 33例.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记录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对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PCa、BPH和正常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49.32±12.68)×10-5 mm2/s、(86.73±26.75)×10-5 mm2/s和(126.25±27.21)×10-5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平均值分别为12.9%和72.1%,高于BPH的细胞密度(8.6%)及PCNA表达(55.7%)(P<0.05).PCa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46、-0.446,P<0.05). 结论 细胞密度是影响ADC值的重要因素,ADC值能对PCa细胞增殖状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回波平面成像(EPI)与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扩散成像序列测量前列腺和精囊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无前列腺和精囊疾病的男性,使用EPI和SSFSE扩散成像序列,行前列腺和精囊局部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两种脉冲序列的扩散敏感梯度(b)值均取1 000s/mm2.在工作站上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对两种脉冲序列测得的组织ADC值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EPI序列40名受检者中32例(8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SSFSE序列40例(100%)获得可测量ADC值的图像.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膀胱、直肠内气体和盆腔脂肪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精囊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EPI序列测得上述组织的ADC值较小. 结论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测得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和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患者资料,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EPI)。感兴趣区(ROI)包括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和正常前列腺周围带,并计算相应的ADC值。结果49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平均为49.1ng/ml。肿瘤病灶ROI的ADC值在X、Y和Z轴方向分别有41、9和13例获得;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在3个方向为39、11和13例;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为31、9和10例。前列腺癌在X、Y和Z轴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282×10^-3mm^2/s、2.293×10^-3mm^2/s和3.017×10^-3mm^2/s;BPH各个方向平均ADC值分别为2.559×10^-3mm^2/s、2.812×10^-3mm^2/s和3.585×10^-3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区组织3个方向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892×10^-3mm^2/s、3.303×10^-3mm^2/s和4.112×10^-3mm^2/s。前列腺癌在X轴方向的ADC值明显低于相同方向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周围带的ADC值(P〈0.005)。结论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应用方便、易行,ADC值是区别前列腺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