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丹东市中华按蚊密度及季节消长,为预防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诱帐法。结果2005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18.52%,2006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占捕蚊总数的27.96%。中华按蚊活动时间为6月上旬~10月下旬,高峰季节为7~8月。结论丹东地区中华按蚊和疟疾发病率相吻合,必须做到减少蚊虫叮咬,才能降低疟疾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980~1982年在一个间日疟疫区,用同法收集各按蚊种的生态资料,算出其媒介能量。通过比较各按蚊种媒介能量的大小,推断当地的主要传疟蚊种。从调查地点共捕到13种按蚊。有四种数量较多的按蚊收全了资料,求出了媒介能量。以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大;其媒介能量的月分布与当地疟疾罹患率月分布呈正相关,推测它是当地传疟主媒。  相似文献   

3.
黄岩区原为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1999年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水稻耕作区进行中华按蚊媒介能理调查,结果是各月的媒介能量都在0.04以下,基本繁殖率在临界水平1.0以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按蚊(An.sinensis)和淡色库蚊(Cu.ipienspallens)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媒介生物,三带喙库蚊(Cu.aeniorhynchus)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于2000年4-11月,笔者在浦镇地区室内进行了蚊虫季节消长的观察,并与媒病的发病动态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乙脑媒介蚊种密度及季节消长凋查,科学防蚊灭蚊,预防乙脑。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进行成蚊调查:结果全年共捕获雌性成蚊10644只,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42.73%和42.55%。全年平均蚊密度,猪场为11.73只/h,人房和户外为4.28和9.75只/h;季节消长趋势为单峰型,8、9月份为成蚊密度高峰期,峰值达34~89只/h、结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当地主要优势蚊种,蚊密度较高,应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永城市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变化趋势,为评估疟疾传播风险及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9年,用半通宵人饵诱捕蚊法和全通宵灯诱捕蚊法对永城市的传疟按蚊进行调查,计算其叮人率和种群密度。结果 2014-2019年,半通宵人饵诱捕蚊法共捕获按蚊123只,均为中华按蚊。6~10月份各月上下旬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0.27、0.4、0.73、0.87、0.57、0.33、0.43、0.37、0.1、0.03只/(人·h);6年间,在19:00~24:00时不同时间段的叮人率分别为0.45、0.7、0.6、0.21、0.08只/(人·h),高峰时间段为20:00~21:00时;全通宵灯诱捕蚊法共捕获按蚊1 007只,均为中华按蚊,不同生境内的蚊虫密度不同,中华按蚊在牲畜棚的活动较其他生境活跃;六年间,中华按蚊的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永城市的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活动高峰在7月下旬,并且在上半夜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牲畜棚内按蚊平均密度最高,虽然中华按蚊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放松警惕,需加强疟疾防控意识,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媒介能量的纵向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1975~1984年间,在山东南部一稻乡,对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媒介能量的纵向观察结果,初步获得现场验证。组成因子的定量分析中,人血指数的野外捕蚊方法、沉淀试验结果与间日疟的升降相一致;叮人率的计算采用傍晚室外人帐法,用头3小时媒介按蚊数÷2.5,是符合实际的。讨论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包括气象条件、水稻治虫与否、抗疟技术措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大连地区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趋势。方法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0年共捕蚊3 694只,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密度高峰在7-8月,牲畜棚的成蚊密度最高。结论大连地区5年来蚊种及其构成已发生变化,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农户及牲畜棚的灭蚊防蚊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郴州市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选择桂阳县、宜章县和汝城县等3个监测点,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进行媒介按蚊种群监测,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监测时间为6—10月,每半个月开展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诱蚊灯法共捕获按蚊15 654只,均为中华按蚊,雌性按蚊11 874只,雄性按蚊3 780只,雌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0.11,P0.05);双帐人饵诱捕法共捕获按蚊3 709只,均为中华按蚊,人诱平均密度为61.82只/(人·夜),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为73.00只/(人·夜);19:00—06:00中华按蚊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最高时段为19:00—20:00,为9.75只/(人·夜)。结论中华按蚊是郴州市主要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均较低,在以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传疟媒介按蚊监测。  相似文献   

10.
新塘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加强对新塘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等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方法]对鼠、蚤、蚊、蝇、蠊等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鼠类分2科3属5种,优势种为臭嗣鼯和褐家鼠,季节消长从3月份开始升高,于10月份起开始下降至次年2月,其中1月份最低,(1.15%);口岸区年平均鼠密度为2.56%,峰期在6月份,达4.31%;居民区年平均鼠密度为3.81%;峰期在5月份,达5.76%;居民区各月的鼠密度均略高于口岸区;鼠体染蚤率为26.09%,染螨率34.78%;蚤、螨类分别为印度客蚤、猫栉首蚤、缓慢客蚤、纳厉螨和毒历螨。蚊类分3属5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次为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月、10月),年平均蚊密度为24.22只/人工小时;蚊幼的容器指数平均为22.96%。蝇类分4科13属17种,优势种为大头金蝇,次为家蝇、市蝇;季节消长与气温相关,于6月份为最高。蠊类分2科2属4种,口岸区的优势种为美洲大蠊.船舶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季节消长以2月较低,6月达高峰;蠊类侵害率和密度最高为饮食场所(86.36%、2.24只/盒),次为船舶(80.04%、1.73只/盒)。  相似文献   

11.
奉华市位于浙东沿海,中华按蚊是唯一传疟媒介,1987年,奉化市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20年来疟疾媒介能量较低,疟疾疫情稳定,尽管疟疾外源输入不断,但本地无继发病例。近年来农村发展差距扩大,居住形成“新”、“老”不同房区。新房区:居住条件优越,防蚊设施齐备,人蚊隔离完善;老房区:房屋破旧,蚊媒密度高,尤其是外来民工大量输入,租住在老房区,与本地弱势居民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解该群体中的疟疾传播潜势,于2006年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岳林街道新鲍村老房区进行了中华按蚊疟疾媒介能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叮人率和媒介能量临界值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2~1994年湖南、福建等7个省、直辖市疟疾监测试点县媒介调查资料,试用Macdoneld(1957)提出的基本繁殖率公式,估算中华按蚊叮人率和媒介能量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地区,当叮人率低于6.7或媒介能量低于0.44时,基本繁殖率很可能已降到临界值1.0以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苏州市消除疟疾后传疟媒介种群及密度现状,为消除疟疾后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继发感染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10月苏州市所辖7个县(区),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和半通宵人诱法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在水稻田及周边灌溉水体等环境用500 mL勺取20勺水观察按蚊幼虫密度。结果苏州市2019年6—10月全通宵诱蚊灯法室内共捕获中华按蚊40只,密度为0.19只/灯·夜,外捕获中华按蚊44只,密度为0.21只/灯·夜;2019年6—10月半通宵人诱法共捕获中华按蚊89只,平均叮人率为0.21只/人·h;2019年6—10月份水稻田及周边环境中华按蚊幼虫密度为0.37条/勺。结论消除疟疾后,苏州市的传疟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未监测到嗜人按蚊的存在;2019年6—10月中华按蚊的密度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东省中华按蚊生态习性和对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山东省蚊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1年选择山东省微山县作为中华按蚊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通宵帐内人饵诱捕法进行密度和季节变化调查;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2008-2011年山东省微山县疟疾媒介监测点捕到中华按蚊,其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抗性级别为R),对三氯杀虫酯、残杀威和氯氰菊酯仍为敏感或产生初步抗性.结论 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5.
常熟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常熟口岸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消况,深入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工作,为该地区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定人、定时、定点捕捉蚊虫,室内采用电动吸蚊器人工捕捉;室外采用在蚊蝇诱捕器内加入蚊蝇引诱剂进行诱捕蚊虫,对常熟口岸蚊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 经过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鉴定,共捕获蚊类4属6种,共计4756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活动高峰期为6—8月。[结论] 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常熟口岸蚊类的种群结构。今后应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蚊类密度高峰前开展灭蚊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16.
舟山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控制蚊传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1月对舟山口岸蚊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蚊类的种群组成为4属12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成蚊密度高峰在8月份,与气温、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加强高峰期蚊类密度的监测,在蚊密度高峰期到来前适时开展灭蚊工作,可有效降低蚊密度,保护口岸人群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璧山县四害的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动吸蚊器诱捕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蜚蠊密度,夹日法监测鼠密度。结果璧山县蚊虫以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2.36%和29.88%;蝇类以家蝇、黑尾麻蝇为主,分别占捕蝇总数的40.95%和25.25%;蜚蠊以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0.04%和29.37%;鼠类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6.57%和33.01%。均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为活动高峰期,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密度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生境、不同季节,采用科学方法,将鼠害等卫生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淀区奥运会比赛场馆及周边的蚊蝇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奥运会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虫密度监测采用CO2灯诱捕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天幕式捕蝇笼诱捕法。结果在海淀区奥运会比赛场馆共捕获蚊972只,平均密度为2.89只/(灯·h);捕获蝇5 156只,平均密度为30.69只/(笼·d)。结论根据监测结果,海淀区奥运场馆及周边的蚊虫密度在8月上旬密度较高,蝇类密度在8月出现降低,可根据蚊蝇消长规律采取措施,做好杀灭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蚊类构成、密度、季节性消长变化以及白纹伊蚊抗药性,为连云港市蚊虫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诱蚊,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结果 2021年共捕获蚊虫7 651只,总蚊密度为0.787只/(灯·h);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75.86%;蚊密度在8月达到高峰,不同生境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1.513只/(灯·h)],各县区监测点蚊密度以灌南县最高[2.611只/(灯·h)],白纹伊蚊对毒死蜱、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结论 基本掌握了连云港市蚊类构成、密度、季节性消长及白纹伊蚊抗性情况,建议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前后开展综合防治,合理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湛江基地蚊、蝇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类: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采用笼捕法、手网捕捉法。[结果] 蚊类:有2亚科4属4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65.4%;年平均密度为了32.0只/人工小时,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7月。蝇类:有6科20亚科57属128种;金蝇为优势种,占笼捕总数的63.4%;年平均密度为36.6只/笼/日,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月份分别为2月和12月。[结论] 南海石油湛江基地存在传播登革热、霍乱等传染病的蚊、蝇种类。掌握蚊、蝇种群、密度等变化,及时做好蚊、蝇的控制工作,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