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分化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告2例发生于四肢软组织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59岁,左上臂肿胀2个月余,无明显疼痛;例2女,62岁,右股部肿物1个月余。2例均予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和6个月,肿瘤无复发。病理检查见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和高度恶性非脂肪源性的肉瘤并存,分化好的区域含有脂肪瘤样、硬化性或者粘液样脂肪肉瘤成分,非脂肪源性肉瘤成分类似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两者有明显的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S-100蛋白、CD34阳性,CD68、SMA、CD31、Actin阴性。结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易误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讨论了横纹肌肉瘤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在33例误诊病例中,包括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各5例,未分化癌及未分化腺癌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各3例,恶性神经鞘瘤各2例,滑膜肉瘤、间皮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皮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腹壁外韧带状瘤、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多形性肉瘤等各1例。探讨了容易发生误诊的各种原因。(1)在瘤细胞形态多变,多形性明显,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多见时,易误诊为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皮  相似文献   

3.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例女性胫骨及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是由较肥胖的上皮样细胞构成条索状及巢状结构,其间由典型的粘液样区域构成,镜下可见肯定的血管形成区域及浆内有空泡细胞组成的实性区域,异形核有时可见,免疫组化染色明显瘤细胞Vim、UEA-1、CD34阳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居间恶性的血管来源肿瘤,应当与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及转移性腺癌要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CT和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行CT检查7例,MRI检查11例,二者均检查6例。结果:12例中,分化成熟型6例,黏液型3例,多形性2例,去分化型1例。肿瘤形态不规则7例,规则5例,直径6.1~19.9cm。分化成熟型含有大量成熟脂肪,CT和MRI显示脂肪组织,密度/信号较均匀,边界清晰;黏液样脂肪肉瘤含有丰富黏液基质,部分含有分化较好的脂肪团,CT和MRI显示脂肪团,密度/信号较不均匀;多形性脂肪肉瘤密度/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易累及和瘤周水肿;去分化型瘤体体积大,密度/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表现及特征能反映四肢、躯干软组织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累及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初步评估肿瘤的分化及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组织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软组织上皮样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4~57岁;大腿近端1例,大腿中段1例,会阴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压痛性孤立性质硬的结节状肿块,有假包膜;镜下肿瘤组织均呈结节状,其内有灶性凝固性坏死,由卵圆形和多角形胞质淡粉染的上皮样瘤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构成;瘤细胞均表达肌酸激酶(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糖抗原(CA)125,2例表达CD68,1例表达肌动蛋白(Actin)、人抗纺锤体抗体(MSA),均不表达黑色素瘤物质异性抗体(HMB)-45、S-100蛋白、结蛋白(Desmin)、淋巴细胞毒自身抗体(LCA)、CD34等。结论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少见,恶性度较高,具有侵袭性,诊断及鉴别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6.
王娟  何松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4):513-513,518
报告临床罕见的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病理学观察1例,肿瘤发生于大腿软组织内,HE染色大部分瘤细胞似软骨样细胞,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支持其肌纤维母细胞起源,分析认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独特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赖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是参考价值,注意与纤维肉瘤,肌源性肉瘤,软组织骨肉瘤或软骨肉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2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主要位于深部软组织内,由含有丰富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的大小一致的上皮样细胞构成,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和/或腺泡状结构,细胞巢之间有薄的窦状血管分隔,免疫组化未见有一致性阳性结果.结论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主要累及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罕见肿瘤,结合临床和病理特征,可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但需与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颗粒细胞瘤、副节瘤、血窦丰富的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肿瘤镜下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S-100、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min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异型细胞呈S-100阳性。结论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软组织恶性肿瘤,需与多种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辛海东 《中原医刊》2014,(22):72-73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双排螺旋CT诊断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66例经病理诊断为胸壁肿瘤患者的CT资料,男37例,女29例,中位年龄46岁.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诊断及CT增强扫描.结果 根据瘤样病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如下三组:胸壁结核组66例,软组织肿瘤组65例(包括脂肪瘤、神经鞘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脂肪疝、软组织转移瘤等),骨组织肿瘤组49例(包括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软骨肉瘤、骨转移瘤以及骨髓瘤等).结论 双排螺旋CT能够很好地对胸壁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加以诊断,能够早期鉴别诊断肿瘤性质、结构,是当前临床诊断胸壁肿瘤的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胸壁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已行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病变患者的术前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胸壁病变进行分型,单纯骨质结构膨胀性或融骨性骨质破坏为Ⅰ型:骨囊肿1例,转移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骨软骨瘤1例;单纯骨质结构膨胀性骨质破坏或融骨性骨质破坏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为Ⅱ型:骨转移瘤2例,骨肉瘤1例;单纯软组织肿块为Ⅲ型:肉瘤样癌1例,转移瘤5例,淋巴瘤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炎性肿块1例,鳞癌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胸膜钙化并胸腔积液3例,胸壁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3例。结论:CT是目前胸壁病变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对于胸壁病变CT诊断原则应先对其进行分型,根据其CT影像学表现再进行分析,判断其良恶性,最后作出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滑膜组织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0例滑膜组织肿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16例为滑膜肉瘤,2例良性病例即腱鞘巨细胞瘤,2例是良性滑膜组织肿瘤恶变。在滑膜肉瘤中,3例单向分化以梭形细胞为主,13例为双相分化;10例分化较高,6例分化较低。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无论良、恶性,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ytokeratin(CK)、EMA和CEA在恶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50.0%(8/16)、56.3%(9/16)和31.3%(5/16)。在恶性组不同病例、不同区域有一定的CD34、S-100、NSE和CD68的表达。CD68在恶性组分布在疏松区,阳性细胞数较少,而在良性组CD68明显阳性。在分化较低滑膜肉瘤的6例中,P53阳性有3例,在分化较高的10例中有1例阳性表达。结论:滑膜肉瘤是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与滑膜组织有关或无关,可以多向分化,以双向分化占大多数。联合检测Vimentin、EMA、Cytokeratin对诊断有较大帮助。P53对判断滑膜肉瘤预后有重要意义,有可能成为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14例脂肪肉瘤的超微结构,其中高分化型2例,粘液样型6例,圆细胞型1例及多形性5例。对脂肪肉瘤的超微结构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观察结果各种不同类型的脂肪肉瘤,各有它的超微结构特征。本文对多形性型脂肪肉瘤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微结构鉴别诊断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光镜、电镜下无特有的特征,利用其肿瘤细胞具有组织细胞的特点,用组织细胞的标志A1—抗胰蛋白酶、溶菌酶,对9例MFH、30例其它间叶组织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9例MFH中,7例(77.8%)A1-AT阳性;3例(33%)溶酶菌阳性;其它间叶组织肿瘤均阴性。表明A1—AT是MFH有价值的标志、溶菌酶则较差。  相似文献   

14.
应用 S-100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PAP)对 S-100蛋白在168例全身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S-100蛋白不仅存在于胶质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外伤性神经瘤、恶性神经鞘瘤和“蝾螈”瘤中,而且还分布于黑色素痣、黑色素瘤、脂肪肉瘤、软骨瘤、软骨肉瘤、涎腺和乳腺肿瘤中。此外,发现支气管腺癌、甲状腺嗜酸性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和胆管细胞癌 S-100蛋白阳性。讨论了 S-100蛋白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美兰 《海南医学》2008,19(6):135-136
目的分析梭形细胞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梭形行细胞脂肪肉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肿瘤镜下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S-100、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min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异型细胞呈S-100阳性。结论梭形细胞脂肪肉瘤一种少见软组织恶生肿瘤,需与多种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and tumors of adipose tiss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gene and tumors of adipose tissue at the level of protein and gene.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LSAB, PCR-SSCP and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in 82 cases. Results p53 protein is expressed only in liposarcomas, in which the positive staining rate was 48.08% (25/52).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liposarcomas, the positive staining rate in well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s was 30.00% (9/30), which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orly 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s (P<0.005). Abnormality in the single-stranded DNA pattern was determined in 2 samples (pleomophic liposarcomas) by PCR-SSCP analysis. Missense mutations in exon 8 codon 268 of p53 gene (AAC→ATC) were detected by DNA sequencing. Another heterozygotic cosense mutation may exist at exon 6 codon 221 of p53 gene (GAG→GAA). Conclusions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p53 protein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and malignancy of liposarcoma. Detecting the level of p53 protein expression may be valuable in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differentiation and malignancy of liposarcoma. There appear point mutation on exon 8,6 of p53 gene.  相似文献   

17.
从蛋白表达及基因水平探讨脂肪组织源性肿瘤与p53基因的关系。方法 LSAB免疫组化法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方法。结果 p53蛋白只在脂肪肉瘤中表达 ,阳性率为 4 8 0 8% ( 2 5 52 )。不同类型脂肪肉瘤 ,分化良好者阳性率 30 0 0 %( 9 30 ) ,低于分化较低者 (P <0 0 0 5) .p53第 6、7、8外显子PCR SSCP分析 ,2例多形性脂肪肉瘤出现异常泳动带。DNA序列分析证实 1例第 8外显子第 2 68位编码区出现错义突变 (AACATC) ,另 1例第 6外显子第 2 2 1位编码区出现可疑杂合同义突变 (GAGGAA)。结论 p53蛋白与脂肪肉瘤的形成及分化和恶性程度有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参考指标之一。脂肪肉瘤中p53基因第 6、8外显子分别存在点突变。  相似文献   

18.
Forty benign and malignant soft tissue tumorsare studied for the presence of S-100 protein byAvidiri-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ABC). All benignnerve sheath tumors showed strong S-100 proteinstaining. Most malignant schwannomas stained positively also. S-100 protein was identified in melano-cvtic tumors and soft tissue chondrosarcoma, stainingdeeply, but tumors derived from histiocytes andfibroblasts were S-IOO protein negati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由广西医科大第一、第四附属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病例28例,联系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总结脂肪肉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 28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总检出率为71%(20/28,71%),其中硬化型、粘液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2,0%;5/10,50%)。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均可见CT值0-20HU的"粘液成分"(10/10,100%)。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内测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均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且各期两两比较P0.05),但肿瘤内测量区的强化更明显;单独分析粘液型脂肪肉瘤,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各期两两比较,平扫与动脉期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扫与静脉期、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部分亚型脂肪肉瘤CT检查脂肪成分少见,一些粘液型脂肪肉瘤平扫表现为良性囊肿,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