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胶乳微球有着极好的表面性能,可按希望模式大量吸附免疫球蛋白G,因而可用作免疫诊断试剂。本文讨论了抗人绒膜促性腺素免疫球蛋白G(Anti-HCG-IgG)在磺酸基胶乳微球上的影响因素,及其吸附机理实验证明,免疫球蛋白在磺酸基胶乳微球上的吸附受缓冲溶液的极性、浓度、pH、离子强度的影响。微球表面的电荷密度对吸附量及吸附模型产生影响。微球对免疫球蛋白的吸附有两种:(1)疏水基团间相互作用;(2)离子间相互作用,但以第一作用为主。本文对研究为制备免疫胶乳诊断试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微球,探讨影响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选择性的因素。方法用静电滴液发生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微球,测定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结果增加羧甲基壳聚糖的浓度,微球的吸附速度及选择性均增加,增加交联剂用量,吸附剂对LDL的吸附性能先提高,而后降低。对HDL的吸附量则为先减小后增大。结论羧甲基壳聚糖为3.5%、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为6%时,制备的微球对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去除率可达40%,而同时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吸附低于10%,且在3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固定有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血浆中细菌内毒素的亲和吸附性能,讨论了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用纯种大白鼠作为实验动物,建立内毒索血症动物模型。用固定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血浆中内毒素的功效,考察了接有PMB短肽的聚苯乙烯微球的血液相容性及其对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血液灌流吸附疗法成功地清除动物模型血液中的内毒素,而且,固定有多粘菌素B的特异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吲哚美辛在眼内半衰期短,需要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治疗作用。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微球,并分析其包封率及缓释性能。 方法:选择安全性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丙烯酸树脂类两种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吲哚美辛微球,分析不同有机溶剂(二氯甲烷、丙酮)、不同载体材料比例、不同pH值及不同渗透压因素对微球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微球表面光滑圆整,无孔,粒径分布表现出多分散性,粒径2.0~3.0 μm。制备过程中发现,有机溶剂使用二氯甲烷、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类的质量比例越小、水相中pH值越低、渗透压越低,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越大。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类的质量比为1∶3时,包封率最高,体外释放速率最慢。 关键词:吲哚美辛;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类;微球;乳化溶剂挥发法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28  相似文献   

5.
一种LDL吸附剂载体-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于低密度脂蛋白 (L DL)吸附的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的合成工艺、结构特性及吸附 L DL 的性能 ,为进一步研发 L DL 吸附剂载体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方合成聚丙烯酰胺微球载体 ,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特性 (粒径、孔径等 )进行表征 ;同时在微球上固定丝氨酰 -天冬氨酰 -谷氨酸 (SDE)三肽配体制成 L DL 吸附剂 ,通过体外静态吸附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微球粒径为 14 2 .1μm,孔径为 119.8nm,符合作为 L DL 吸附载体的需要 ;在交联剂与单体总量一定的条件下 ,微球孔径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对 L DL 的非特异性吸附很小 ,而在其上偶联配体制成吸附剂后 ,又表现出对 L DL 的特异性吸附。本实验合成的聚丙烯酰胺微球是一种有效的 L DL 吸附剂载体。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肿瘤胸腹水免疫荧光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根据单克隆抗体夹心法检测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单抗夹心微球免疫荧光法,并用于肿瘤患者胸腹水的定性分析,为临床恶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材料和方法 一、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免疫吸附微球的制备:取含鼠抗人胃癌单抗的小鼠腹水(本室制备),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沉淀,透析后上DEAE-52纤维素柱(φ2.5×25cm),洗脱未吸附物质至OD280nm<0.01后用NaCl梯度洗脱,收集IgG峰。获得纯化的MG7,MGd1单抗按1:1混合,制成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7.
两性霉素B缓释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载体材料对药物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共聚物作为壁材以相分离法制备含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微球,研究了不同溶剂/非溶剂、不同分子量共聚物、不同配比共聚物、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大小、分布、药物包封率和药物体外释放等性能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貌,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的包封率。研究发现,聚合物特性粘度和分子量越大,聚合物中LA:PEG的配比越大,微球粒径越大,分布越宽;微球粒径越大,包封率也较大;AmB/PLA-PEG微球具有缓释性能,且含药微球的释放性能与微球的粒径,包封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一部分中叙述的各种人工合成微球,如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交联,使抗原或抗体包被其上,即成为免疫微球。这种免疫微球在参与免疫反应中具有以下特点:(1)如与相应的抗体或可溶性抗原起反应,可发生微球的凝集;(2)如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模拟中分子物质——维生素B_(12)、细胞色素C和菊糖及不同的吸附剂(活性碳和合成树脂)进行了体外吸附实验。试图筛选出对于中分子量有毒物质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吸附树脂。并对中分子量物质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树脂与被吸附物质极性相近时,树脂孔径大小是影响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当吸附剂孔径大于360(?)时,对分子量在1,000~10,000之间的非极性物质吸附3小时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其中以X-5型吸附树脂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DMAB表面修饰紫杉醇纳米微球并研究其在兔颈动脉损伤模型抑制新生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PLGA纳米微球,用物理吸附法对纳米微球表面进行DMAB修饰。纳米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形态和表面电荷分别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进行分析。紫杉醇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在血管局部灌注不同浓度的修饰纳米粒。28 d后,取出局部给药的颈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氧化硅微球法回收DN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从琼脂糖凝胶中高效回收DNA片段的方法。方法:用3mol/L NaI溶胶液将琼脂糖凝胶溶解后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硅微球一起孵育,充分洗涤干燥后以双蒸水洗脱DNA,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计算DNA回收率。结果:①用二氧化硅微球从凝胶中回收DNA时溶胶液的pH值对回收效率影响最大,最佳pH值为5.0-5.5;二氧化硅微球大小、用量、溶胶液的浓度、洗液的浓度及酸碱度也会对回收效率产生影响。②DNA片段大小也可影响回收效率,500bp以上片段的回收效率在80%以上,而500bp以下则为50%~70%。结论:以二氧化硅微球为载体可以简便、高效、快速地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目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 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增强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免疫效果,制备空肠弯曲菌外膜蛋白PEB1与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融合表达的重组PEB1-LTB蛋白聚丙烯酸树脂微球,分析免疫Balb/c小鼠体内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方法乳剂—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测量微球粒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于第0、14、30天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14 d后,检测各组血清特异性IgG、IgA、黏膜冲洗液sIgA水平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在(47.6±10.2)μm的聚丙烯酸树脂微球,包封率为79.87%。微球可耐受胃酸的破坏,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度4 h后达95.27%。免疫后特异性IgG、IgA、sIgA及IFN-γ、IL-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重组PEB1-LTB蛋白聚丙烯酸树脂微球通过口服免疫Balb/c小鼠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参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制备微球最常用的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W/O/W复乳法是制备水溶性化合物、蛋白质和肽类等药物的微球最常用的方法。而不同粒径、释放特征的微球在其靶向性和缓释性的应用方面各有优点,微球的这些特征又受其制备参数的影响。对影响复乳法制备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微球的主要参数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靶向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载药毫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二亚胺法使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 ,制备出抗人晶状体免疫毫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作乳化剂采用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 ,使毫微球表面吸附牛血清白蛋白 ,再将抗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与聚乳酸载 5 -氟尿嘧啶毫微球偶联。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和结构 ,用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载药毫微球粒径。ELISA法检测偶联后的抗体活性 ,MTT法检测免疫毫微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免疫毫微球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和细胞内化过程。结果显示载药毫微球表面光滑 ,平均粒径为 191.0± 0 .2 0 2nm ,其载药率为 8.2 % ,药物利用率为2 4 .6 %。免疫载药毫微球中的单克隆抗体HILE6保留达到原免疫活性 84 % ,2 4h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抑制率可达6 8.4 2 %。该免疫载药毫微球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30min后可吸附到晶状体上皮细胞上 ,在 4h内进入细胞质最后进入细胞核。该实验为特异性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吸附剂用于清除患者血液中大量的类风湿因子,并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吸附性能评价.首先制备了大孔聚乙烯醇微球载体,经活化后固定苯丙氨酸作为配基形成类风湿因子吸附剂,通过体外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对其吸附性能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做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该吸附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吸附类风湿因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约60%)和吸附容量(750 IU/mL),适宜用作血液灌流去除类风湿因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新型吸附树脂用于人工肝支持装置去除胆红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合成了一种带有腈基的大孔吸附树脂(NKA-9),它对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均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比较了不同碱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及不同孔径和单体结构的吸附树脂对胆红素的吸附作用。研究了NKA-9号树脂的吸附速度及临床应用时树脂粒度、流动相流速、温度等的影响关系及毒性试验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是制备低密度脂蛋白亲和吸附剂,用于去除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首先以悬浮分散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和纤维素微球载体,然后固定磷酸吡哆醛和磷酸盐配基,制备出三种吸附剂,并进行体外静态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吡哆醛吸附剂对LDL最大吸附量为1.30mg/mL,磷酸盐型壳聚糖和纤维素吸附剂对LDL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72mg/mL和3.12mg/mL,并且吸附量随配基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种吸附剂对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吸附。对吸附剂的灭菌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型纤维素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第一次报道磷酸盐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9.
磁性微球是一种具有磁响应性的复合功能材料.以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为铁磁性原料,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Fe3O4/PLGA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并测定元素组成,确定合成了粒径约为15 μm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激光共聚焦观察磁性微球孔洞结构;Micro-CT及紫外可见分析碘及罗丹明B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大米样品中重金属镉。方法用纳米Ti O2对微波消解处理的大米样品中的重金属镉进行富集,通过比较不同p H值和不同洗脱体积来优化纳米Ti O2富集方法,再用直接竞争ELISA检测重金属镉的含量。结果在p H为9时,纳米Ti O2对重金属镉有良好的吸附性,20 mg/ml的EDTA·2Na可将纳米Ti O2吸附的镉定量洗脱。用纯化后的镉单克隆抗体建立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其灵敏度(IC50)为19 ng/ml,检测限(IC10)为2.1 ng/ml,检测范围(IC20~IC80)为3.6~98.2 ng/ml。用优化后的直接竞争ELISA对富集洗脱后的镉溶液进行检测,检测效果满足国家检测标准。结论本研究对6份市售大米样品采用微波消解和富集,通过直接竞争ELISA检测其镉含量,所得结果与仪器法测定结果一致,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