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  曾涛  孟栋良  李新长 《江西医药》2009,44(3):207-209
目的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观察赛尼哌用于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同期进行的68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一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了赛尼哌作免疫诱导,另一组使用的是常规的三联免疫治疗,比较两组6个月内的临床情况.结果:使用赛尼哌的患者肾功能恢复和在1个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赛尼哌用于肾移植的免疫诱导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赛尼哌、低剂量钙调素抑制剂、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方案是对肾移植患者有益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达利珠单抗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36例病人分为 3组 ,A组 14例给予达利珠单抗 2次 ,B组 7例给予达利珠单抗 5次 ,C组 15例为对照组 ,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及不良反应 ,时间为 6mo。结果 :3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9% ,2 9% ,73% ,A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A ,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首次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分别为 65d ,70d ,4 8d ,术后 1,6moA ,B组移植肾功能优于C组 (P <0 .0 5 )。胃肠道不适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达利珠单抗可以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改善移植肾功能 ,无明显不良反应 ,给予 2次与 5次的治疗效果相似 ,是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4.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9,(14):1100-110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雷帕霉素(RP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同种尸体供肾移植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免疫抑制方案分别为环孢素A(CsA)+RPM+强的松(Pred)、CsA+霉酚酸酯(MMF)+Pred。观察2组在移植术后6月内的疗效、并发症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同时监测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2种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观察期内均移植肾带功存活。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4/28,14.3%)稍低于对照组(5/3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血脂异常11例(39.3%),切口感染4例(14.3%),腹泻3例(10.7%),白细胞减少1例(3.6%);对照组中血脂异常3例(10.0%),切口感染2例(6.7%),腹泻8例(26.7%),白细胞减少5例(16.7%)。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RPM+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会产生更强的免疫抑制效果,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副作用是血脂升高和切口感染,但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四联免疫抑制疗法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12 5 1例肾移植中 12 6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将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为三联疗法 (CsA +Aza +激素 )的 5 5例作组Ⅰ ;而使用四联疗法 (CsA +MMF +激素 +抗T细胞单抗 )的 71例作为组Ⅱ ,组Ⅱ中 4 7例患者术后使用 2周Wu -T3抗排斥治疗 ,另 2 4例应用抗IL- 2R抗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急性排斥率及 1年人 /肾存活率相比较 ,并与本院同期非高龄患者相同指标比较。结果 :高龄患者肾移植后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高龄患者。组Ⅰ和组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4 5 5 %和 38 0 3% ;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 12 73%和 4 2 3% ;1年人 /肾存活率分别为 81 82 % /78 18%和 97 18% /95 77%。结论 :高龄患者肾移植术后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感染 ,使用新的四联免疫抑制疗法能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1年人 /肾存活率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咪唑立宾(MZR)在亲属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共62例亲属肾移植病例,其中28例接受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和强的松(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接受CsA或FK506、吗替麦考酚酯(骁悉,MMF)和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R)、术后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ZR组与MMF组比较.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肺部感染等严重感染发生率低于MMF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尿酸升高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MMF比较,MZR抗排斥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小.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在临床尤其是亲属活体受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中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移植术患者4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FK506+GCS)二联免疫治疗法,治疗组(术前2 h和术后第4天应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以后采用常规三联预防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首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1年后死亡2例,对照组1年后患者死亡3例。结论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对于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他可莫司(FK506)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将79例首次肾移植患者分为FK506与环孢素A(CsA)两组,进行对比观察。FK506组(n=23):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CsA组(n=56):CsA+MMF+Pred。结果表明,FK506组和CsA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14.3%,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100%/96.4%。FK506组高血压、高血脂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CsA组,而糖尿病发生率高于CsA组。结论:FK506能有效地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min及术后d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mg+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2/21),发生时间(2.8±s0.8)mo;对照组发生率29%(6/21),发生时间(1.1±0.7)mo,早于试验组(P<0.01)且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试验组(4.0±0.7)d,对照组(7.8±1.6)d,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环孢素、霉酚酸酯和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用于肾移植术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的2种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患者57例分成2组,FK506组为25例,CsA组为32例.观察肾移植后1年内两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药物性肝肾损害发生率、血糖异常及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肾损害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方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术后具有同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达利珠单抗在预防同种肾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了已随访 1a的 2 8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4例 ,年龄 32a±s 5a)应用 2剂达利珠单抗的病人的临床效果 ,并以同期肾移植 80例 (男性 6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34a± 11a)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给予以麦考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 ,环孢素 (ci closporin ,CsA) ,甲基强的松龙 (methylprednisolone ,MPD)和泼尼松 (prednisone ,Pred)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 ;达利珠单抗在基础治疗方案上 ,分别于手术前 2 4h内和手术后d 14按照剂量为 1mg·kg- 1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感染发生率、病人和移植物的 1a存活率。所有病人均随访 1a以上。结果 :达利珠单抗组在 3mo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4% )显著低于对照组 (2 5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达利珠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发生 ;在感染及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组比较病人 1a的存活率 (达利珠单抗组为 89% ,对照组为 96 % )和移植肾存活率 (达利珠单抗组 89% ,对照组 94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2剂达利珠单抗加上MMF ,CsA ,MPD ,Pred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对预防同种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他克莫司胶囊对肾移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接受肾移植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移植术后给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三联免疫抑制药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国产及进口他克莫司,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2组血药浓度变化、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加泼尼松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 (FK5 0 6 ) +泼尼松 (Pred)二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应用FK5 0 6 +Pred二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 2 5例患者 (A组 ,术后 2 4h即应用FK5 0 6 +Pred方案的 15例 ,以及因出现排斥反应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由CsA +MMF +Pred改为FK5 0 6 +Pred方案的 10例 )和应用环孢素 (CsA) +霉酚酸酯(MMF) +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 2 0例患者 (B组 )进行比较 ,临床观察 12mo。结果 :2组移植前后血Cr均无明显变化 ,但A组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由CsA +MMF +Pred改为FK5 0 6 +Pred方案的 10例患者 ,排斥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A组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有腹泻和神经系统毒性 ,仅有 2例分别于术后mo 1,2发生血糖升高。结论 :肝移植术后FK5 0 6 +Pred二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李毅  魏霆 《海峡药学》2007,19(10):90-92
目的对比观察肾移植患者服用硫唑嘌呤与霉酚酸酯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两组基本条件相同。对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项目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硫唑嘌呤组和霉酚酸酯组分别有9例和8例患者于术后第四天Scr完全恢复正常,硫唑嘌呤组患者1例出现肾小管坏死,术后1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均有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霉酚酸酯组1例急性排斥患者,Scr水平停留在189μmol.L-1水平。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服用硫唑嘌呤及霉酚酸酯后Tmax、C2、CO及AUC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服用环孢素后毒副作用相当。结论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使用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肾移植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评价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发生蛋白尿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85例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类固醇/CNI/霉酚酸酯,N=43)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N=42),CNI组发生蛋白尿后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1年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移植后蛋白尿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蛋白尿1年发生率分别为37.2%(16例)和11.9%(5例)(类固醇/CNI/霉酚酸酯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转化后发生蛋白尿的好转率为56.2%(9/16)。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无统计学意义,西罗莫司组高血脂症发生率高于CNI组。结论肾移植术早期应用西罗莫司能较好预防蛋白尿发生。发生蛋白尿后转化西罗莫司治疗时机是逆转蛋白尿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小剂量霉酚酸酯(MM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MMF1.0·d-1、2.0·d-1和硫唑嘌呤(Aza)50-75 mg·d-1,每组均联合应用环孢素(CsA)及泼尼松(Pred),观察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小剂量MMF组严重腹泻比常规剂量组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移植肾存活率及血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小剂量MMF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低于Aza组。结论:小剂量MMF疗效可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地尔3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前列地尔患者的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不影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咪唑立宾(MZR)的免疫抑制效果及安全性,采用MZR替代麦考酚酸酯(MMF),比较环孢素A(CsA)+MZR/MMF+泼尼松龙(Pre)两种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方法:尸体肾移植患者70例,按手术顺序交替登记MZR组和MMF组。移植后采用CsA+MZR/MMF+Pre三联免疫抑制疗法,MZR组剂量为200mg.d-1(体重>60kg)或150mg.d-1(体重<60kg);MMF组剂量为1500mg.d-1(体重>60kg)或1000mg.d-1(体重<60kg)。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感染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至少1年,MZR组和MMF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1.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MZR组和MMF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6%和48.6%,MMF组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血尿酸升高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MZR组在术后24,36,48周时血尿酸的水平要高于MMF组。MZR组的持续用药率显著高于MMF组。结论:MZR可以与钙调神经素阻滞剂、激素联合应用于肾移植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sA)后C0和C2血药浓度的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FPIA)同时测定肾移植后两个月内接受CsA治疗患者的CsA谷值(C0)和峰值(C2)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CsA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肝毒性和急性排斥的有效性。结果肾移植术后2个月内毒性反应(包括肝毒性和肾毒性)发生率54.1%(33/61);急性排斥发生率21.3%(13/61)。同步测定C0、C2各61次,毒性反应组与不发生毒性反应组的C0、C2平均值差异都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急性排斥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值差异有非常的显著性(P<0.01)。环孢素的C0能预测毒性反应的发生而不能预测急性排斥的发生;C2对毒性反应和急性排斥的发生都能起到预测的作用。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以C2为监测点预防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调整给药剂量比C0更具有科学性和敏感性。考虑C2的适宜浓度范围在900~1200μ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