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儿科2004—06/2007—12应用河南诺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靶向电超导治疗仪和特制的中药药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男53例,女49例,平均年龄1.2岁;对照组98例,男46例,女52例,年龄1.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10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对诊断本病的有关规定标准,发病均在3d以内,大便性状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色淡,无脓血及黏液,5~20次/d,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粪便镜检均无脓细胞及红细胞,大部分镜检可见脂肪球或极少量白细胞。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活疫苗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06/2007-01我院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46例,评估该疫苗接种后的有效性和预防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室调出2006—06/2007-01腹泻患儿的全部病例。入选标准:(1)年龄6月龄~2岁;(2)符合第5版《实用儿科学》关于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标准;(3)病例中有大便轮状病毒检测、SIgA含量测定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为防治轮状病毒肠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急性轮状病毒肠炎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不同喂养方式的脱水程度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月组和13~24月组患儿脱水程度、代谢性酸中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文患儿等渗性脱水127例,低渗性脱水38例,高渗性脱水11例,轻度与中~重度脱水组发生低血钠的分别为14例(15.1%)、24例(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减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情。婴儿脱水程度重,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率高。轮状病毒肠炎以等渗性脱水为主,但是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低渗性脱水的发患者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婴幼儿腹泻大便轮状病毒检查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用干扰素(100万u/d),肌注1次,连用3天,西咪替丁10~15mg/mg.d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每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彤  蒋红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90-1191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用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利巴韦林用法:10mg/(kg·d),分3次口服;思密达用法:1岁以下,1g/次,1岁以上,1.5g/次,3次/日;妈咪爱用法:1岁以下,0.5g/次,1岁以上,1g/次,2次/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96.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28%和75.86%),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韩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473-1474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短期内可发生大量流行。临床上极易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直接影响小儿的健康。我院采用人血a—Ib干扰素肌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最常见的腹泻性疾病,其自然疗程一般7~10d,在基层医院儿科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尽管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由于患儿的临床症状一般较重,而且明显的呕吐、大便增多甚至发热,都令家长难以接受并感到焦虑。我院试用山莨菪碱合并甘草锌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轮状病毒(RV)肠炎,并与单用利巴韦林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09~2005—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4例,诊断符合1993—10《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 龄。  相似文献   

9.
2009—04/2009-11我院儿科采用思连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共64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09/2007-03收治的109例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组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排便次数、性状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3 d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71%和82.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较快减少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缩短腹泻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病例有增多趋势。现对2002-09/2006-09我院儿科收治的171例病原学证实轮状病毒的腹泻并MP感染患儿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肠炎是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7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并且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绝大部分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引起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也主要来自于消化道。其中最常见的还是腹泻合并严重脱水、酸中毒、休克。轮状病毒肠炎大多引起等渗性脱水,引起高渗性脱水的患儿较少。现将2006年1~12月在我院成功抢救的33例患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西米替丁联合用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我院儿科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腹泻患儿93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三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1例,西米替丁对照组31例,黄芪注射液联合西米替丁治疗组31例。三组均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黄芪注射液2mL/(kg.次),每日2次静滴,疗程7d;西米替丁10~15mg/(kg.次),1次/d,静脉滴注,疗程7d。每天密切观察患儿全身症状及大便性状和次数,并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对照组有效率64.5%,西米替丁对照组有效率51.6%,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0.3%,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岑选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30-4730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严重影响小儿健康,重者可危及生命。我院儿科2007—10—2009—10收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惊厥36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不同腹泻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脱水和酸中毒两个方面分组。脱水分为无脱水、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3组,酸中毒则分为无酸中毒和有酸中毒2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结果:轻、中度脱水组的某些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明显高于无脱水组,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酸中毒组心肌酶较无酸中毒组心肌酶明显升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心肌酶升高多为一过性,特异性不高,与脱水、酸中毒密切相关,少数患儿存在严重的心肌损害,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162例腹泻患儿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肝功能,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肝功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1岁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乳糖饮食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病毒唑,继续日常含乳糖饮食,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采用去乳糖饮食.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大便成形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1±6.4)h和(33.8±5.2)h(P<0.05)。结论:去乳糖饮食联合喜炎平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西米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叶酸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住我院儿科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叶酸片1 m g/(kg.次),3次/d,口服;西米替丁10~15 m g/(kg.次),1次d,静脉滴注,密切观察全身症状及大便性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观察必奇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病毒唑抗病毒补液等治疗,治疗组于病毒唑抗病毒补液等治疗外加用必奇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疗程为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为73.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必奇保留灌肠联合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防止脱水,直接作用于肠道,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副作用小,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龙娟 《妇幼护理》2023,3(18):4533-4535
目的 分析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实施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期间本院收治的 108 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54 例。对照组给 予开展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 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7.04%(P<0.05)。实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性状恢复 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止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3.70%,显著 低于对照组的 14.81%(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运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 症状改善,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